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考点一考点二目录ONTENTSC课时训练规范提升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明清①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2.“市”的发展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3.商业都会的崛起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二、古代中国的货币和对外贸易1.货币的发展(1)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天然贝壳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等充当过货币。贝类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和计数,因而流通最广。(2)商周:出现骨贝、铜贝等人造币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大,自然海贝无法满足需求。在商代晚期,出现青铜仿贝(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铜币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3)春秋战国:诸侯各自造币,以青铜为主,也有黄金和白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货币形状很多,如铲币(赵)、刀币(齐)、环钱(秦)、蚁鼻钱(楚)等。(4)秦到唐:统一币制圆形方孔式的“秦半两”通行天下,汉代铸“五铢钱”(通行七百多年),唐高祖铸“开元通宝”(之后货币的范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在全国的通行(大宗交易用黄金),结束了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5)北宋:铜、铁、金、银各色货币并存,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使用统一的纸张,有一定的形制,印有复杂的图案,并有防伪密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6)元朝:以纸币为主币(由于通货膨胀,未发展为现代纸币)。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统一的纸币制度,发行“中统元宝钞”,元朝成为第一个以纸币为基本货币的朝代。(7)明朝:明初禁用金银交易;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法定的货币。清初沿袭明朝,以白银为主币。银块没有固定形状,称量使用。2.古代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2)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3)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中国古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4)汉代至宋代,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①覆盖范围广,远及西亚、北非、欧洲。②汉代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唐代陆上、海上并举。③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⑤注重平等贸易、和平交往、睦邻友好。主题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史料一]唐前期规定①“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史料二](东京)来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②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史料三]富室之称雄者,③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解读]首先,应注意史料出处,判定时空。如史料二中的宋《东京梦华录》,可知是宋朝的东京;史料三中的“明”,则反映的是明朝商业状况。其次,应从宏观上理清史料层次,三则史料分别体现了唐代城市、宋代城市和明代商帮的发展情况。再次,注意解读关键信息:史料二“鬼市子”“夜游吃茶”反映了宋代东京商业不受时空限制。史料三反映了明代江南江北两大商帮在经营范围、消费理念方面的不同。画线①处表明唐朝政府对市的设置有明确规定。画线②处表明宋朝的市已突破时空限制。画线③处表明明代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即商帮,如史料中出现的新安派指徽商,山右派指晋商。[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根据史料三分析,明朝的商业呈现出什么特点?提示:出现了地域性商人团体——商帮,以经营日用品为主,利润丰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1.变化规律(1)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贝壳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还出现纸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5)经营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史论归纳2.影响(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主题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及特点[史料一]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解读]根据史料一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可知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从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可知城市政治功能突出。[史料二]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解读]史料二中“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街取代了原来的“市”。[史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解读]史料三反映了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史料运用]1.史料一、二分别描述了汉代长安和宋代都城的城市经济布局。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史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出现的新现象。根据上述三则史料,归纳汉到明清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提示:从汉代的严格限制到宋代和明清的逐渐放松管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1.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1)从周至唐:严格限制。①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史论归纳(2)宋元:逐步放松。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③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1.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时有甲、乙两人到官府告发丙、丁二人私铸钱币,并呈上新钱一百一十个和铸钱所用的模具两套。这一案件说明当时()A.民间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混乱B.已统一并建立了法定货币制度C.已建立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D.普通民众的守法意识逐渐增强解析:材料中“甲、乙两人到官府告发丙、丁二人私铸钱币”说明当时私自铸币是违法行为,不能体现当时民间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混乱,故A项错误;当时甲、乙去告发私自铸币的行为说明已统一并建立了法定货币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铸币问题,不是强调地方官僚体系的完备与否,故C项错误;当时民间有私自铸币行为,因此不能得出普通民众的守法意识逐渐增强,故D项错误。答案:B2.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以获悉()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解析:据材料可知草市突破了商品交易的地域限制,不是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江淮草市设在临近富室大户居住地,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政府政策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唐后期已有草市,并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3.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解析:材料是对东京等城市中商人经营地点的描述,未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故A项错误;材料无关城市治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宋太宗时开始临街开店,宋仁宗时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店,说明“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关商业税的征收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4.天圣元汗(1023年),薛田任益州知州后,“废交子不复用,则资易非便,诸官为置(交子)务,禁民私造。”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发行纸币的官办机构——“益州交子务”就此诞生。其时官方发行交子是()A.为了加强政府对商业的管理B.世界上最早纸币出现的标志C.胶泥活字印刷术进步的结果D.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根据材料中益州知州薛田的观点“废交子不复用,则资易非便,诸官为置(交子)务,禁民私造”不难得知,当时益州地方政府发行交子的目的就是加强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故A项正确;在此之前,民间的交子就已经流通且官方的交子在之前的景德年间也已发行,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发明于之后的庆历年间,与官方交子的发行没有任何的关系,故C项错误;政府出面组织专门的机构发行官方交子,是为了解决民间交子经济纠纷和废止之后的集资困难而非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后者只是一种客观促成因素而非主观考量,故D项错误。答案:A5.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招谕海番,贡献毕至”,民户承令转卖这些货物,因而“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海禁政策尚未施行B.欧亚交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8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