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现代湖南文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湖南文学一、古代湖南文学(一)屈原与湖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二)贾谊与长沙在政治上受挫的贾谊辞别了京城,来到了地处偏远的长沙。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湿度大,自认为此去长沙将享寿不长,而且又因为是被贬谪,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当文帝听完贾谊的一番宏论后,十分感慨地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过不多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非常伤心。一年以后,由于伤感过度,贾谊也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时年仅33岁。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三)李白与岳阳(四)杜甫与岳阳1、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晚年漂泊于湘江洞庭湖一带。大历三年(公元769年)杜甫在病困潦倒之中来到岳阳,写下了被后人评为“登楼第一诗”的具忧国忧民心境、凄凉落漠又宏伟丽的《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现今岳阳楼上三楼正壁,悬挂着杜甫这首诗的诗屏。屏中字体笔意豪放,雄健挺拔,似以一泄千里奔放之意来抒发杜老先生悲天恸忧国之情。人们在欣赏时不难看出诗屏字体所具有的“毛体”风格。确实,这正是毛泽东亲笔手书的诗屏。2、杜甫在长沙(五)刘禹锡《望洞庭》1、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山水小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若非站得高、看得远——有宽广阔大的胸怀,如此视大为小,举重若轻便是不可能。2、刘禹锡与常德(六)李群玉李群玉(约813-860约),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文山,澧州(今湖南省澧县)人,性情淡泊、旷逸,善吹笙,工书法。赴举进士一不第,一试而止,惟以吟咏自适。裴休任湖南观察使时,对他很器重,并加延至幕中,大中八年(854年)以布衣游长安,上表进诗于宣宗300篇,其时裴休为宰相,荐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去职回乡,后溺水身亡(胡说!!)。李群玉早岁即有诗名,和杜牧、段成式等均有来往,与方干酬唱最密。《进诗表》中自云:“以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浦,荡思摇情。”可见其情趣,其诗善写羁旅之情,风格清丽,含思深婉,别具幽芳之致。《唐摭言》称其“诗篇妍丽,才力遒健。”清初贺裳《载酒园诗话》谓“文山虽生晚唐,不染轻靡僻涩之习。”给予较高评价。多咏湘中风物名胜,但作品大多缺乏深刻社会内容,反映现实不广。所著有《李群玉集》集三卷,《后集》五卷,今编《李群玉诗集》三卷。(七)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湖南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八)周敦颐(九)李东阳(十)王夫之在湖南古代史上,对湖南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是王夫之。他与黄宗羲、顾炎武一起被誉为“明未清初三大思想家”,维新志士谭嗣同更称其学术和思想“空绝千古”,“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下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二、近代湖南文学(一)魏源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湖南邵阳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魏源7岁从塾师刘之纲、魏辅邦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母怜其过勤,每夜定时熄灯令卧,他伺二老熟寐,以被遮灯默读。9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魏源摸着怀中二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取秀才。明年辛未岁试补廪膳生。嘉庆十八年癸酉科选拔贡。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道光五年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撰《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等。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观点。(二)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道光三十年,署工部左侍郎。咸丰元年(1851),署刑部右侍郎,咸丰二年,署史部左侍郎。是年四月,出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忽报母丧,告假回家守孝。其时,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咸丰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创办以“忠义之气为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士兵,组成支地主阶级武装。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维系湘勇的链条,士兵由营官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人营官一人,整个湘勇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较绿营兵战斗力强。他驻衡州,造战船,劝捐助饷,大事训练。咸丰四年,湘勇练成水陆两军17000多人,成为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均有一定影响。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反映了曾“修身、齐家”的封建道学思想。所为古文,卓然成家。文秉桐城派之衣钵,为一时所宗。其家书、日记,人颇称道。其著述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计128卷;今辑有《曾国藩全集》。(三)左宗棠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又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又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四)谭嗣同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是一个大官僚。谭嗣同幼年时期,因家庭环境特殊,受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压抑,养成了他的反抗思想。他不守封建家庭的常规,四出游历,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新知识。他在浏阳设立了一学会,讲求新学,又设立了算学格致馆,介绍一些西方的科学知识。他听说康有为在北京办强学会,进行维新活动,就赶赴北京去见康有为。他对康有为十分敬仰。1896年,谭嗣同的父亲为他捐了一个知府的职位,叫他在南京候补。他趁此机会向住在南京的佛学大师杨文会学习佛学。湖南巡府陈宝箴在长沙办南学会,宣传新学,谭嗣同是一个主要参加者。1898年在康有为的推荐下,光绪帝召他进京,做一个军机处的章京。章京是军机处的下级人员,但康有为所安排的章京实际上等于他所拟订的制度局的成员,是皇帝的智囊团,小内阁。才过了几十天,戊戌维新就失败了,谭嗣同也被顽固派杀害了。他的主要著作是《仁学》,他死后才在日本东京出版,连同他的其它著作,后人编为《谭嗣同全集》。(五)陈天华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热心新学的邹沅帆等在新化创办求实学堂,陈天华入该学堂后,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又到省城的岳麓书院求学。1903年春,以官费生被送日本留学。不久,拒俄事件发生,他加入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后回国准备策动武装起义。他写了《警世钟》、《猛回头》,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不久,在湖南长沙参与发起华兴会,并到江西策动军队起义。1904年春,再到日本留学。8月回国,准备参加华兴会发动的长沙起义。因事泄失败,又去日本。1905年6月,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他任秘书,并被推为会章起草人之一。《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后,他在《民报》上先后发表不少文章和政治小说。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这个规则的强大运动。为了激励人心,他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投海自杀。著作辑为《陈天华集》。(六)黄兴黄兴(1874-191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又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日本
本文标题:现代湖南文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8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