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做好事要不要奖励》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质检作文_46519
做好事到底要不要奖励呢?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8年1月,一辆公交车失控坠入河中。危急时刻,一位吊车司机迅速开来了吊车,把人一个一个全部“钓”上来。因为这次义举,常州市授予他“见义勇为市民”称号,还奖励他5000元人民币。没想到他竟然拒收奖金:“救完人拿奖金,那救人的性质不就变了吗?”子贡家里富有,拿钱为国家做了好事,主动不要赏金和名誉。孔子听到此事后表示不妥:这会让别人认为做好事收酬谢钱物就是追名逐利,这会影响人们做好事,于国于人无益。做好事到底要不要奖励呢?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8年1月,一辆公交车失控坠入河中。危急时刻,一位吊车司机迅速开来了吊车,把人一个一个全部“钓”上来。因为这次义举,常州市授予他“见义勇为市民”称号,还奖励他5000元人民币。没想到他竟然拒收奖金:“救完人拿奖金,那救人的性质不就变了吗?”子贡家里富有,拿钱为国家做了好事,主动不要赏金和名誉。孔子听到此事后表示不妥:这会让别人认为做好事收酬谢钱物就是追名逐利,这会影响人们做好事,于国于人无益。做好事到底要不要奖励呢?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审题1、做好事到底要不要奖励呢?这句话中的“要”是什么意思?A.应该B.索要C.接受结合上面两则材料,不难看出“要”的意思应为“接受”。本次作文的核心议题应为“做好事到底接不接受奖励”,思考的出发点是助人者。(1)如果从受助者或社会的角度出发,讨论该不该奖励助人者,则偏离了核心议题。(2)如果在论述中不能准确区分“索要”与“接受”,针对见义勇为后索要财物的行为大加挞伐,也违背了所给材料的意思。2.要有鲜明的观点立场。或支持,或反对,旗帜要鲜明。“自圆其说”不等于没有观点。如部分同学认为接受奖励或拒绝奖励都可以,遵从本心就好(或认为助人者富有就拒绝奖金,贫穷就接受奖金,不能一概而论)。对问题没有自己的认识。另起炉灶,偏离议题。如认为“接不接受奖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仁爱之心(或重要的是要有法律为见义勇为者保驾护航)”跳过问题,避实击虚,文不对题。3.析事论理要辩证客观。论述时要兼顾两则材料,不能只就其中之一论述,如持“做好事后应该受奖”的观点,除了支持孔子的观点,最好也要讨论一下司机师傅的话语是否正确,使论述更严密。说理要客观,如不能妄自揣测司机师傅不要钱是为了要名声。支持某种观点,不能扭曲另一种观点中的合理成分。4.本次作文核心议题是“做好事到底要不要奖励呢?”无论支持还是反对,行文的重心都在于阐述原因,部分同学没有围绕原因写。如持不要奖励的观点,没有写清为什么支持不要奖励,而是举了很多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人物的例子,赞美他们的精神。不合写作要求。优秀范文为善受赏,坦然欣然为善受赏,貌似以利害义,有违行善初衷,其实不然。投人以木桃,受人之琼瑶,善善与共,永以为好。予人以救助,受人之奖赏,不必踌躇犹疑,尽可坦然受之,欣然受之。长久以来,我们一直以见义勇为而又不图回报者为行为典范,赞颂那些救人于危难而又“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高尚之举,似乎“义”与“利”势同水火,不可得兼,事实果真如此吗?见义勇为的司机师傅之所以拒收奖金,正是因为担心救人受奖,救人的性质有变。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施助者助人之举在先,不曾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见义而动,勇敢为之,事后接受奖励,无损助人的初心,决不等同于为善后索要财物的错误行为,更不等同于不予钱财不施援手的卑劣之举。孔子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亦云:“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圣人所反对的也只是不合礼义之财,而如子贡赎奴、司机救人之举,合乎道义,所谓因功受禄,合理合情,尽可坦然受之。为善助人者所接受的奖金不只是金钱的奖赏,更是对义行善举的肯定鼓舞;不只是对施助者个人的褒扬,更有劝善扬善的激励作用。一个善意得不到回馈的社会必然滋生群体性的冷漠,“让做好事的人心凉”“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再也不能重演。为善者理应得到奖赏,如此,才能唤醒更多人的良知。犹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良性的社会必然是以一颗善心唤醒更多的善心。如此看来,接受奖励不止使为善者得到慰藉,对于形成为善助人的社会风气也是影响深远。远在春秋时期,圣哲孔子就能从受奖与否对天下利弊的高度作出判断。赞许救溺而接受耕牛之赏的子路,却批评助人而不领赏金的子贡。表面上看,子贡的道德更崇高,但孔子认为:“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见义勇为之后主动领奖,有助于善行义举的推广。精神导师,不余欺也!为善助人,不受奖励,仅仅是个体的道德“完美”,这种标杆,对于有着凡人良善也有着凡人欲求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有些遥不可及,甚至望而却步;而接受这份奖励,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为善的行列,享助人之乐,得为善之利,不是一种更正确的选择吗?为善之赏,何妨欣然受之?善行义举,不该如“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而应得到赞许、传播,让它感染更多的人。为善受赏,义利得兼,受之坦然;化育风气,流芳深远,受之欣然。拒绝奖励,让做好事的纯粹永存《淮南子》有云:“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施于四海。”此语诚然。拒绝奖励,让做好事的纯粹永存,让无声的力量传播四海。孔子认为做好事收取奖励是应当的,而司机救人性命却拒收奖励,则是对做好事性质的永存。我们当知,做好事拒收奖励方为保持做好事的本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坐诊医生胡佩兰生活节俭,却经常大方地替病人垫付医药费,用微薄的收入捐献多个希望书屋,而面对他人的赞誉,胡佩兰只言“医生对病人负责”。或许为病人服务是她作为医生的职责,或许对病人的耐心是她作为医生的本分,抑或长年坐诊是她作为医生的习惯,但她做了好事拒绝回报的纯粹,确实是让我们敬畏尊重的无声力量。“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深山教师支月英坚守偏远山村讲台,教育大山深处的两代村民,“日子会好起来”是她的期许,但她从未要求回报什么。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最难忘的,终究还是如支月英一般做好事的纯粹,即使是在物质丰盈的时代,抑或是工具简陋的从前。那个纯粹如明珠,不曾被岁月涤荡褪色,不曾随秋雨春风化去,不曾在风暴雨虐中黯淡了光华,确实是让我们积极学习的无声力量。目于当下,因做了好事而接受奖励的人仍有些许存在,我们不可否认接受奖励从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群众做好事的概率提升。但我们也应明白,做好事拒绝奖励,是对它的纯粹保护,“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我们应当坚持拒绝、乐群、行之、坚守,用实际行动照亮这个时代,礼赞这个时代。苏轼曾言:“过尽行人君不来。”他在等待,我们亦在等待,等待人人都能将做好事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等待人人都可以拒绝奖励,让做好事的纯粹永存。
本文标题:《做好事要不要奖励》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质检作文_465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0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