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知识研读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1.背景(1)社会变革:“”受到重用,并提出自己的主张。(2)学术下移: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士私人讲学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流派及主张(1)儒家时期人物主张春秋孔子①政治:a.核心是“”,即“爱人”。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c.主张“”,希望恢复西周。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战国孟子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思想。b.发展孔子思想,提出“民贵君轻”。②伦理:主张“”。荀子①政治:a.施政用“”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②伦理:主张“”。仁克己复礼以德治民礼乐制度仁政民本性本善仁义人民群众人之性恶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道家时期人物主张春秋老子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强调顺应自然。b.认为世界万物是不停的,关系是_______且不断的。②政治:提出“”的主张。战国庄子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就能精神自由。道运动相互依存转化无为而治相对差别观念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法家①代表人物:。②主张:提出系统的理论,主张。③意义:迎合了建立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2)奠定了中国的基础,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韩非子法治以法治国大一统思想解放思想文化发展知识研读知识梳理无为而治积极有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二、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思想,与民休息。(2)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2.内容(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的主张。(2)针对加强君主专制需要,提出“”和“”学说。(3)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提出“”。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特点:糅合、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4.主流地位的确立(1)措施①起用参与国家大政。②将规定为教科书。③兴办和建立。(2)结果①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②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道家儒学体系儒学家儒家经典太学地方教育系统正统传统文化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一正确认识道、儒、法、墨等派别的阶级性及其主张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礼”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知识研读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法家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主张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考点整合知识研读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小生产者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任人唯贤,过俭朴生活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思维拓展】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一】(2010·浙江文综)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特征。B、D两项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排除。“不以人助天”体现了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C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即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但与题干中的“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无关,故排除。【答案】A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一】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答案】A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并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答案】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二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经历了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2)土地兼并、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强盛的西汉需要有一种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2.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新儒学的思想核心。3.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又带有神学倾向。考点整合知识研读4.主要内容及评价考点整合内容评价积极消极“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三纲五常”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道德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知识研读5.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制,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6.影响(1)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2)儒家独尊,使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考点整合知识研读(3)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西汉长期的神学迷信的泛滥。(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5)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6)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二】(2007·宁夏文综)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在儒学的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C项说法符合题意,当选,排除B、D两项。A项是程朱理学的特点。【答案】C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二】1.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仔细解读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认为“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在主张君权神授。【答案】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答案】D考点整合THANKS!
本文标题: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7单元 第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0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