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共79张PPT)
第2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报告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以全球频繁发生的环境问题为素材,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度高,主要为综合题。2.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考查频度高,主要为综合题。3.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培养关注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频度高。板块一基础全面梳理主干扫描自主导学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崇拜自然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自然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采集渔猎对抗性征服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的再生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形成环境污染。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等短缺、土地荒漠化、减少等、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水土流失能源大气污染生物多样化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地区、发达国家严重形成原因过度消耗资源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过度开采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乡村城市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的发展。2.内涵3.原则:公平性原则、原则、原则。满足其需求持续性共同性提示(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基数、、环境污染严重。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核心提高生态效益方式环境友好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工业发展农业推行实践公众提倡适度消费人均资源不足无害化清洁生产生态农业1.环境问题是不是单指环境污染?不是。环境问题除了环境污染外,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均是环境问题的表现。2.人口增长可能会引发环境问题,但人口增长是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人口的增长可以引发环境问题,但并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人类不加节制过度索取自然界的资源,同时过量排放废弃物,导致了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3.清洁生产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吗?不是。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4.可持续发展单是指环境保护吗?不是。可持续发展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调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故可持续发展并不单指环境保护。板块二考点深度研析高频探究知能演练考点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太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康菲石油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资源短缺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地区3.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下表: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资源利用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1)环境污染指由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的质量退化,从而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行的能力减弱,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图解如下)。[2015·上海高考]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图所示。回答(1)~(3)题。(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助思导航】1.信息解密3.名师说法:解答该组题首先要明确赤潮的概念、发生的条件(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既需要从图像中获取信息,也需要调动题外相关知识。其次要明确符合条件的地区分布状况。对于(3)小题调动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知识即可顺利解答。[2017·武汉模拟]读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图,回答1~2题。1.关于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2011年的季节变化比2012年大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C.2012年的年际变化比2011年大D.11月的季节变化最小解析图中显示不同月份入海通量有很大的差异,说明季节变化较大;同时2012年与2011年入海通量也有较大差异,表明不同年份也有较大差异,即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要比较不同年份,不能以一年来说明;同理季节变化也是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比较,不是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比较。2011年的季节变化比2012年小,11月的年际变化最小。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径流量D.污染物来源解析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径流量。[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下图示意黄淮地区1971~2001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3~4题。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关系是()A.20世纪80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B.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C.20世纪80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D.20世纪80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解析图中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冬季霾日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正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4.推测黄淮地区1971~2001年间()A.冬季风势力减弱B.降水量显著增大C.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D.森林湖泊面积大量增加解析从图中只能看出不同时期,霾日数与各要素的相关性,不能看出冬季风势力强弱、降水量变化趋势,更不能看出森林、湖泊面积变化;同时,霾日数与风力、降水、湿度相关性发生较大变化,可能是霾的组成物质发生改变,导致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霾日数存在差异。考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循环经济的含义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1.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同点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共同点发展要求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下图中虚线框内是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示意。读图完成(1)~(3)题。(1)甲产业合理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市场C.劳动力D.科技(2)若图中箭头代表货物运输,①②③④较为适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A.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B.公路运输、管道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C.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内河航运、公路运输D.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公路运输(3)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广西B.四川C.新疆D.宁夏【助思导航】1.信息解密3.名师说法: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使工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
本文标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共79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3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