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节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有关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城市吸引范围的确定一、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二)生长极理论(三)核心-边缘模式(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1、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在空间上建立许多据点,平衡投资,互为顾客,提高购买力,扩大生产。低的储蓄能力资本不足,生产力低下供给水平低购买力低资本不足,生产力低下收入少,购买力低2、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集中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通过关联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和部门的发展,扩大经济效果。在我国的实践在片面追求区域平衡发展目标的思想影响和支配下,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地推进,曾出现过两次大的高潮和两次小的热潮。第一次大高潮是1953—1956年,第二次大高潮是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两次小热潮分别出现在1958—1960年以及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高潮的表现是内地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工业基地建设转向内地。小热潮推进的表现是工业“遍地开花”、“星罗棋布”地布置工厂。(二)生长极理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F.Perroiix)于1950年提出。生长极的空间度量赫希曼首先将空间度量引进到生长极的概念中。他指出,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每一地区,但是,一旦经济在某一地区得到发展,产生了主导工业(MasterIndustry)或发动型工业时,则该地区就必然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经济发展进一步集中在该地区,该地区必然成为一种核心区域(CoreRegion),而每一核心区均有一影响区(ZoneofInfluence)。约翰·弗里德曼(JohnFriedmann)称这种影响区为边缘区(PeripheralRegion)。(三)核心-边缘模式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二、城市吸引范围的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划分城市吸引范围?什么是城市的吸引范围?为什么有的城市吸引范围大,有的小,这和什么有关?怎样确定城市的吸引范围?(一)城市吸引范围的概念(二)划分城市吸引范围的方法(三)应用示例?确定城市吸引区边界的意义是城市体系、城市经济区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研究城市间、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城市吸引范围的概念1、节点、结节区域和城市等级体系节点—城市间通过各种运输通讯网络,使物质、人口、信息不断地从各地向城市流动,城市就是各种网络的聚焦点,或称节点。结节区域—结节点连同其吸引区组成结节区域。城市等级体系—不同规模的结节点和结节区域组合起来,形成城市等级体系。2、城市吸引范围城市联系所及的范围可称之为城市的绝对影响范围。城市对外影响力的大小一般随距离而衰减。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直接腹地)是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市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一个地域。换句话说,城市直接吸引范围的形成是区域内同级城市空间交互作用力量平衡的结果。(二)划分城市吸引范围的方法一类是经验的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加以确定的方法;一类是理论的方法,即通过若干理论模式进行推算的方法。1、经验的方法(1)线上的调查(2)面上的调查(3)点上的调查线上的调查通过调查交通线上各点的车流资料,从总车流中减去通过车流,得到净运流。两个城市之间净运流的最小点,即两城市之间运输流的直接吸引范围的界线。面上的调查通过访问消费者,了解居民购买或出行行为的指向来确定城市的吸引范围。点上的调查通过调查城市的商业、服务业等各种企业单位的顾客来源确定吸引范围。常用的如银行帐户的分布,医院病人的地址,医院婴儿的出生记录,日报和周报的发行范围等。格林(H.LG峨n)用5个指标划分纽约和波士顿两大城市之间吸引范围曲界线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工作。这5个指标是:铁路通勤的方向;日报的发行范围;电话呼唤方向;公司、银行负责人的办公地点。他分别确定了5条分界线,最后归并成一条综合界线。2、理论方法赖利(W.J.Reilly)1931年提出零售引力定律;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离它的距离成反比。Ta和Tb为从一个中间城市被吸引到a城和b城的贸易额;da和db为a城和b城到那个中间城市的距离;Pa和Pb为a城和b城的人口。康弗斯(P.D.Converse)分界点(断裂点)公式:用断裂点模式划分吸引范围简单易行。局限性:城市人口规模不完全反映城市的实际吸引力。3、相互作用模式(1)引力模式Iij为i和j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量;Wi,Wj为经验确定的权数;Pi和Pj为i和j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Dij为i和j两个城市间的距离;b为测量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2)潜力模式计算一个城市与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内所有城市(包括它自身)的相互作用量。i(三)应用实例位于杭州和上海间中点的嘉兴属于更高级中心城市上海的吸引范围通过对嘉兴各行业对外联系方向的实际调查,得到了这样的结论:(1)嘉兴与湖州是同属杭嘉湖平原北部的两个中心城市,城市规模相似,工业结构类同,两市间生产上的联系较少,限于同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是两个同一等级的城市,有各自独立的直接吸引范围,没有从属关系。(3)上海和杭州是两个比嘉兴等级更高的城市。各种调查表明,由于上海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外贸口岸条件远远优于杭州,嘉兴的工业发展主要从上海取得技术支援。(2)嘉兴与苏州间有运河和公路相通,除了纺织行业的内部联系以外,仅有一些短期的生产联系。大量的联系属于区内外、省内外建材和非金属矿石的通过运输,成不了嘉兴自身的主要联系方向。嘉兴的货流方向也以上海为主,以水运发货量为例,流向上海方向的占43.5%,去杭州方向的仅7.4%(4)用断裂点公式检验,上海与杭州之间的断裂点,按铁路里程计距杭州51.23公里,约在海宁县斜桥站西,与嘉兴市直接吸引范围的西界大体一致。第五节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空间分布类型二、城镇密度三、中国的城市经济区一、城市空间分布类型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离散阶段极化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中国市镇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聚分布型;我国市镇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半部,并形成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四个大的城市集聚区;城市沿铁路干线、沿江、沿海呈线状集中分布现象明显。二、城镇密度1、我国城镇密度省际差异大。从东向西有规律地递减。2、影响因素人口密度最显著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相关性很大城镇人均工业产值相关性较大铁路长度指数、农业人均粮食产量不显著三、中国的城市经济区城市经济区: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它是为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的城市地域的空间组织形式。我国建国初相继成立、又于1954年撤销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六大行政区,同时也具有经济区的功能。1958年成立了七大经济协作区,各协作区都成立了协作区委员会及经济计划办公厅。1961年,又恢复成立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六个区党的中央局,以加强对建立比较完整的区域性经济体系工作的领导,从而把1958年成立的七大经济协作区调整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六大经济协作区。在1970年编制的“四五”计划中,决定以大军区为依托,将全国划分为西南区、西北区、中原区、华南区、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闽赣区、山东区、新疆区等十个经济协作区。1981年通过的“六五”计划,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并分别提出了主要任务。1986年通过的“七五”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等三大地带,并对每个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要求。“八五”计划又采用了沿海与内地的划分,也分别提出了发展要求。“九五”计划在划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同时,又划分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西北地区等七大经济区。“十五”计划又将全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分别提出了发展重点。课后习题简述空间扩散的几种基本类型,并画出扩散简图。简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要点。如何确定赣州是南昌市的吸引范围还是广州市的吸引范围?应考虑哪些因素?附:广州市城市人口701万,南昌市216万,赣州市城市人口39万。南昌与广州之间的距离为948公里,南昌与赣州之间的距离为432公里。
本文标题:08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3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