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佛学智慧对人生的启示
第十讲佛学智慧对人生的启示只要自己没有或不积厚德,那么所有的心机和手段都无法谋取幸福,且是在造恶因。若无善因而欲求福果,犹如蒸沙成饭,纵经千万劫,只名热沙,因无成饭之本也。佛说人分四种1、今明后明永远明。今懂后懂永远懂,今生好,子孙万代好。2、今暗后明至永恒。先迷后懂永远懂,后半生好,万代好。3、今明后暗至终点。先懂后迷至堕落,先好后坏,万代坏。4、今暗后暗坏到终。前后代代都不懂,现在不好,后代更坏。明:懂人生因果规律——由此可获得快乐;暗:不懂人生因果法则——只能得到痛苦。一、佛学智慧对人生的启示(一)开启智慧是一切的大前提人是以智慧(认知)指导来成就一切的生命。智慧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没有智慧人类将一事无成。由于人不能像客观物那样,自然合乎规律。所以,人能否合道,关键在于能否开启智慧以认识规律。开慧8法,大智者云。只能通过闻慧(学慧)、思慧(深思)、传慧(传播真理)、淡欲(不奢欲)、除私(除自我)、忏悔(认错)、戒错(不犯错)、修定(静心)只有长期这样修养,才能慢慢消除障碍(贪、嗔、痴、慢、疑、妒、邪见、执我、执我见等习气)最终开启智慧。(二)认知和遵循因果是关键一切苦乐的根源是因果定律。欲想得到安乐就必须行善,欲想消除痛苦就必须不作恶。行善为因——此是堵塞痛苦门,亦是获得幸福道。许多人都认为因果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不然。不论你信不信四季循环的规律,春天到了花就会开,秋天到了草就会枯。同理,你可不信有因果,但因果从来不饶人。为何我们怎么努力,却无法消除人生的不如意和人们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因果定律使然。所以大德云:智者畏因,愚者畏果。平常人的心无力把自己引入善道,原因是对因果定理不能生起真实信受。譬如人见作某事可以发财,立即就会去追求,或者知到吃生豆角会引起中毒时,绝不肯吃。为什么?深信。同理,如果真懂行善能获得幸福,会不去做吗?作恶会毁灭自己,还敢去作吗?所以对因果发起真实信任非常关键,这是引发一切无苦利乐的根本。所以说,是否认识因果,就是一块检验人们有无真智慧的试金石。(三)悔过和不犯错是改变命运的前奏佛云:“若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一般人,在智慧未开启前,自以为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算计着,都在追逐贪嗔痴,整个心灵被三毒所占领而不自觉。智慧开启后,才恍然大悟自己是那么地不可救药,通身满是杀盗淫妄酒,被无始劫来积累的熏习障碍,把我们束缚得密不可封。想摆脱习气,消除业障,谈何容易!所以佛称我们为“具缚凡夫”。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痛改前非,命运根本不可能改变。所以,常常忏悔吧,多给心灵洗洗澡:一是知错,二是改错,三是不再犯错。真实最终能利己,时时利他是窍诀。作恶受苦报无期,勿令自迷应取舍。今后纵遇命难时,亦绝不造诸恶业。(四)时时积德行善是命运转好的根本1、行善首先是创造获得福报的前因如果没有德性的累积,命运就没有崛起之根由。“行善积德”:古人云:做人要“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即首先要修善心,是动机合于道德仁爱。举心动念皆无私,抬脚动步不损人。在拥有善心前提下,再学好本领(艺)做事才是行善积德,否则...。这里要特别强调,积阴德(不为人知不求回报)。如,钱用对了,越用越多,会积更多福。钱用错了,不仅越用越少(享受是消福),而且会造更多罪孽。命运在哪里,你所想的,你所看的,你所说的,你所做的,你的博客内容,你所交往的圈子,你手机里的好友,等等一切经历最终就是你的命运。所以,要想快速提升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学会“舍”——舍掉垃圾,舍掉恶习,舍掉恶念,舍掉恶友,舍掉现有的状态和境界。这是在舍掉成长的阻力和增强动力。其实,生命成长的方向和速度,就是“动力”和“阻力”两个合力的结果。2、行善也是创造善缘(好条件)的基础成功需三个条件,前因、人力和客观条件。1)行善首先能创造好人缘。人缘,无非是四种,报恩、报怨、欠债、还债。即你一生会遇到什么样的家长、夫妻、亲朋、同学、同事等,他们怎么对待你,都是愿力和因力牵引的结果,好人缘是过去现在行善的结果。2)行善可使人遇到好环境。福人居福地。要实现福果,必需要好的环境。好环境也是自己行善创造的。3)行善可使人养成乐意做善事的好习惯。总之,行善使人谋事易成、易遇顺缘。可见,生福原因和善缘都是自己行善积德积累而成。二、因果缘起论的哲学内涵缘起的含义:佛曾给“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1)就是一切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是相待相对的因和缘条件两方面因素的互存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离开因和缘的结合,任何事物都不能产生。(2)因和缘能聚合,也能分散,因此事物和现象都是无常的,即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3)但它的变化却不是没有规律的,这变化的法则就是缘起。即因和缘必须发生联系、相互结合。所谓“法不孤起,应缘而生”。“因”是诸现象生起的主要条件,决定条件。“缘”是诸现象生起的次要条件,辅助条件。佛法认为,宇宙人生的生成灭亡都由这两种条件决定,因缘聚合时则产生,因缘分散时则灭亡。以人为例:人生发展的主因就是祖辈和前世所思所为积累下来的形形色色的“基因”。条件就是后天的努力程度、方向、方法、环境等众多客观条件。缘起法的实质(一)世界不存在第一因(无始无终)(二)无常恒性(一切皆变)(三)无造物主(无神)(四)无独存性(无我)(1)自己决定论。佛教因果报应论认为,人生的痛苦,原因在于自己的无知和贪爱,在于人自身思想言行的错误。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决定自身命运的根源。这是佛学对人、人生、人类社会的基本看法。排除了神造论和天命论。福报不同,佛教是让人不要去埋怨别人社会,而是叩问自己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福报,从而经过自己努力去得到。因为福报是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来到自己身边的。佛教既让人们有一种取得平等的希望、尊严,又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永远的攀比和无尽的埋怨。(2)道德因果论佛教因果报应论,是一种道德因果论。佛教因果报应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主体的思想行为和生命再造的关系问题。强调遵守道德在生命转化长流中的作用。恶因结恶果,善因结善果,遵守道德是自我塑造未来生命的决定因素。这就把生命自然律和行为道德律统一起来,把因果报应定位为支配人及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遵守的铁律。佛教教人以平和的态度积极进取,以善因得善果,通过自己努力去获得相应的福报,这种思想对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3)命运可塑论佛教因果报应论强调人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刻刻又在做新因。因缘改变了,命运的结果也就会随之而转变。佛学宣扬三世轮回,其思想重心是命运有自己主宰和创造,行善积德,忏悔罪业是造命的根本方法。也就是要人们把对幸福的渴望寄托在自己努力的行善积德上。(4)生命升降的自主选择论•佛教因果报应论也是一种生死观,包含了生命哲学与死亡哲学的内容。人类的自觉,不仅表现为重视生命的存在,而且也表现为死亡终极关怀。•佛教以上升和下沉的流转轮回这一特殊的生死观,回答了生命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死亡的终极性与非终极性以及生死转化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的自由性等重大的生命问题,对人生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5)自律自监论思想是人的主宰者,如影随形。凡思想中有的,行动上必有表现,凡思想中没有的,人就不会自觉去做,懂得这个道理就自然会形成坚定地自律力。但凡能做点事者,都是自律力强的人。因为有自律的人做事心甘情愿、积极主动,且能创造性的去做。相反,凡是被他律监督之下做事的人,必然不情愿,不积极,消极怠工,当然难以成事。古德云: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教化人心,约束行为,平治天下之大力也。社会人间,若因果之理不明,人之不信,而欲世道太平,正义兴盛很难也。三、因果缘起论的功能(1)平衡心理社会中大多数人都以“人人是一样”的假设为前提来理解人生。认为“你是人,我也是人,怎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差距”。由此对人与人间的差别产生了不满和怨气。佛学善恶因果报应理论圆满的解释了人生和差别形成的原因。指出这是人们自己的思想行为不同程度符合或背离人生客观道德造成的结果,社会、他人、环境这些因素只是助缘而已。本质是自作自受,只要人们理解了这一点,就知无谁可怨,自然就心安理得了。(2)精神支柱——就是要希望能够实现人是有思想和欲望的生命,普遍存在在对未来希望的憧憬之中,希望——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因果报应论指出生命是六道流转的过程。积善上升,作恶下堕。这就为上升到更高层次生命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使人们在对未来的追求中看到希望,使心灵得到抚慰,使骚动情绪大为缓解。因为因果通三世,就为人们“解除”生命忧患提出了一种绝妙的方案。即把人们的对希望的追求延长到了来生,形成一种观念:今生不行,下生接着来。只要肯行善,命运迟早会改观。这样的人生就不会失望。(3)道德导向佛教因果报应说强调善得善报,恶得恶报,来世的命运由今世的善恶行为决定,结合人们的生死大事、切身利害,引导人们去恶从善。因果报应说重视主体“心”在报应过程中的作用,重视行为动机的纯正,从而推动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即佛教善恶道德规范的独特内容必然产生一种独特的社会效应。(4)稳定社会佛教因果报应说把造成人生苦难的社会复杂原因归之于主体自身,归之前生造因的结果。它要人们把幸福寄托于自己的修道,要人们通过修养道德,去恶行善,慈悲平等,自觉觉他来实现自己的幸福。在客观上承认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现象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自作孽是主因。而把造成苦难的外在原因放在次要位置,让人们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埋怨社会。从而发挥了稳定社会秩序的特殊功能。
本文标题:佛学智慧对人生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6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