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部分模块一模块能力培养三、热点视窗用发展的观点活用历史热点一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各领风骚,凸显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热点二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备战高考年年热点热点三老话题新关注,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智慧火花]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国家,实行的是公民集体的民主制;在古罗马,经历了从早期共和制向君主制的演变;而在中国实行的则是形态不同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大河文明的突出特点是农耕经济高度发达,以雅典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突出特点是工商业发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历史回声]1.雅典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的比较国家项目中国雅典政治特色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控制地方,皇权至上建立了直接民主政治,公民获得了较充分的民主权利,但后来造成了政局的动荡地理环境大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便于耕作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港湾众多,便于航海国家项目中国雅典生产方式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业落后,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文化特色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基础:①理论来源:韩非子的法家思想。②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③政治基础:封建政权的建立。(2)演变:①建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②加强:西汉——中外朝制、推恩令。③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④发展:宋元——分割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⑤强化:明清——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3)评价:①积极作用:a.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b.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②消极影响:a.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b.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c.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3.雅典民主政治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参与式民主,是一种限于城邦内特定范围公民的国家至上的直接民主,它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协调的参与机制对付来自集团外部的威胁(2)西方民主是在一个文化多元和结构复杂的大国推行的间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现代西方民主在民主范围、制约机制、治理机制、政治程序等方面比古代要广泛和完善联系雅典民主政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等[预测演练]1.(2012·南京市一模)专制与民主是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民主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比较古代中国的专制和古希腊的民主,深刻认识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业或橄榄业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数不清的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著名学者约瑟夫,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摘选自《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根源。(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史实举例说明。(4)材料四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解析:第(1)问应注意从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的社会状况;第(2)问“法令出一”说明中国是君主专制,然后分析其经济根源;第(3)问钱穆强调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符合本国国情;第(4)问要求围绕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作答;第(5)问为开放性设问,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社会状况:商业发展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引发政局动荡。政治体制:民主政治。(2)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根源:小农经济。(3)主要观点: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传统)相结合。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没有成功(或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没有成功)。(4)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区别:人民当家作主(或社会主义民主)。(5)政治体制受经济形态的制约;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继承性、变革性和交融性;政治体制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智慧火花]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稳定之基,“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党中央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截至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9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9个文件的主题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迎来了历史的新机遇。[历史回声]1.中国由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到现代化农业(1)古代的农业:①主要耕作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②主要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③水利工程: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④农业技术、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农政全书》。⑤农耕工具:曲辕犁等。(2)近代农业:①传统农业的解体。②太平天国与《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与“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3)新中国的农业:①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业的发展。2.欧美国家的农业和苏联的农业政策(1)欧美国家的农业:美国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2)苏联的农业政策: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农业改革。3.关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农业措施的不同影响(1)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农”问题:中国古代的农业政策、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及其与政治文明的关系。(2)中国近代史上不同阶级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农业政策及其影响,重点是以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为代表的三个阶级制定的政策及其影响,核心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分析。(3)中国现代史上农村经济政策的几次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现实意义;时政热点中的“三农”问题,如取消农业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等。(4)世界史要多关注西方国家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过程中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措施,比较英、美等国与法、俄等国农业政策的不同与历史影响,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教训。[预测演练]2.农业、农村、农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孙中山材料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请回答:(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产生的根源。(2)结合材料二,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的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20世纪70年代末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分别产生的影响。解析:“三农”问题是高考长效热点。从考查形式看,题目一般是综合性的,多角度考查“三农”问题历史演变的原因和影响;从考查角度看,关注社会热点,重视从关注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等视角,理解“三农”问题。第(1)问,第一小问,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中,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和荀子,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等,另外墨子的“兼爱”“非攻”等都体现了民本思想;第二小问“私学文化”产生的根源,应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这一背景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中“因贫富不均”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核定地价和涨价归公方面考虑;第三小问,评价要一分为二,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作答。第(3)问,抓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20世纪70年代末”,“措施”可结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内容回答,“影响”从农业的发展以及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来分析。答案:(1)主要内容:孔子“仁者,爱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根源: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2)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具体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评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体现了孙中山对农民的同情;是在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愿望,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3)20世纪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运动。影响: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智慧火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近几年历史高考命题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模块能力培养 三、热点视窗 用发展的观点活用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8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