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4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1(精品)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教育概述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目的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教育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和沛西•能(《教育原理》)5.心理起源说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孟禄6.家庭教育的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7.社会教育的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8.学校教育的特点职能专门性组织严密性作用全面性内容系统性手段有效性形式稳定性9.古代中国夏代:学校教育的形态(庠、序、学、校)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1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11.近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国家化2.初等教育义务化3.教育世俗化4.教育法制化12.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13.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14.孔子的教育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论语》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教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5.《学记》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教育和教学制度,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师生关系,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程序等,并总结了教育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16.苏格拉底教学方法:问答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17.人文主义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1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构建了教育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并论述普及义务教育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19.卢梭《爱弥尔》:自然主义教育理想20.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21.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首次在大学里讲授,则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22.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形成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传统教育”教育模式教学思想: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收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学生所学到的一切应当是一个统一体;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2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实用主义教育主张,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24.观察法自然观察、实验室观察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25.调查法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26.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27.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拟定研究计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28.教育与生产力(经济功能)(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系、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9.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亚文化30.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相似性与个别差异性3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二)成熟1.含义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格塞尔: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三)环境1.含义2.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四)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五)主观能动性第五节教育制度32.教育制度的概念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33.教育制度的特点1.客观性2.规范性3.历史性4.强制性34.教育制度的类型1.双轨学制2.单轨学制3.分支型学制35.西方发达国家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一)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36.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称“壬寅学制”。它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起草。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1903年,清政府又命张之洞、荣庆和张百熙三人共同修订“壬寅学制”,另颁发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行的学制,标志着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这个学制既吸收了现代学制的长处,又保留了封建学制的特点,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37.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38.义务教育的特点(1)强制性(2)普及性(3)免费性39.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1986年4月全国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再次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简称新《义务教育法》,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由此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发展的序幕。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方面,实行多种方式,有“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有幼儿园、小学、初中一贯制等形式。40.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41.教育目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二)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和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三)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四)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42.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1958年:“两个必须”1981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1985年:“四有”1993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标题:2014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1(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9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