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内容主题(主旨),二是评价作者的情感,三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鉴赏评价D。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结合诗歌的题材内容来解读,如果是近体诗,一定要结合其结构特征来解读,如果是词,其思想感情要从散见于各句的表达情感的字眼来整合。常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感情有:抒写个人际遇、情怀,宣泄伤时、离乱之情;书写作者报国之志,表现忧国忧民之情;记录个人羁旅行役,抒发客心思归之情;咏史怀古,寄寓盛衰无常之感;即景生情,抒发个人生活感触;描摹独特风物,寄托诗人个性情志;追怀亲友昔日情态,挥洒诗人缅怀之情;描述亲朋离别情状,抒发诗人依依别情等。古典诗歌的分类一、即事感怀诗1.概说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即事感怀诗,“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2.鉴赏步骤(1)缘事悟怀,明晰走向。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biàn)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又如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是写路上遇雨,没带雨具,雨后遂晴,由这么一件小事,诗人生发出了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了解了诗中所写之事后,就容易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赏析“事”与“怀”的结合。【示例】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解说】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是“事”。后两句生动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是“怀”。本诗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事”与“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3)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示例】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解说】一、二句是追忆,回忆以前的交往,经常在王公贵族那里遇到李龟年;三、四句回到现实,是在“落花时节”相逢。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二、怀古诗(咏史怀古诗)1.概说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2.怀古诗的鉴赏步骤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要借助平时积累的一些历史知识和注解,弄明白。(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引发诗人诗情的现实原因。(3)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借古讽今的杰作。(4)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示例】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解说】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是解读此诗的重要思路。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首联“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示例】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解说】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三、咏物诗(托物言志诗)1.概说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表现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托物言志等。诗题常见形式:①以物象为题;(王安石《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咏(题、赠、赞)+物象(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人(作者)什么志。2.咏物言志诗鉴赏步骤(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把握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声音以及别的特征,从形似,理解神似。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第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之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把握了蝉的“形”,就容易把握作者要表达的“神”了。(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苦情。一般来说,“志”指态度、志向、情操、爱好、愿望、理想、目标等。(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示例】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见作者是以“小松”自喻。【示例】病牛李纲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解说】首先注意“物”的特征。“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其次要领会作者从“物”寄寓的思想感情。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当然也包括作者道德情操的寄寓。四、写景诗(写景抒情诗,含山水诗、田园诗)1.概说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写景诗包括山水诗、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衬托、白描、工笔。山水田园诗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山水田园诗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2.写景诗鉴赏步骤(1)把握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2)体味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借景抒情的手法有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等。(3)领会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0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