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学课程导学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双语教育方向学生开设的一门限选课程,是培养未来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考科目。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将来从事教育及相关工作奠定理论基础。•Q:教师资格证考试每年几次,什么时间考?•A:每年两次,3月份和11月份。报名一般在考试前两个月1月和9月,注意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通知。•我大三,这学期刚学了教育学,下学期能否考教师资格证?•不能。只有应届毕业生才可以凭学校开具的证明和学生证参加考试。•老师,我考小学教师资格证还是中学教师资格证好?•本科毕业的同学两种都有资格报考,但一次只能考一种。具体看你个人情况。小学和中学各有利弊。考试内容略有区别,具体看考试大纲。•我学的是英语专业,能否考中学语文老师的教师资格证?•能不能当语文老师是教师招聘考试的事情,不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事情。考是可以考的,但你想去的学校要不要一个英语专业的语文老师最好先打听好。个人建议先考专业对口的教师资格证。•老师,我想现在就开始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能否推荐一下什么教材比较好?•市面上的教材大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的,喜欢什么风格的你自己决定。最重要是根据考试大纲内容复习。一定要推荐的话官方的、办的时间长的、名气大的可以优先考虑。•我想毕业后回家乡当老师,教师资格证要在哪里考?•可以到家乡考,也可以在绍兴考,具体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但在哪里参加的笔试,面试也是在那里举行。•如果毕业后还没考到教师资格证,是否就不能当老师了?•教师资格证是可以当了老师以后再考取的。能否当老师(特别是公办中小学)取决你是否能通过当地教育局举办的教师招聘考试,有没有教师资格证不是必备条件。教学内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小学课程、中小学教学•三、德智体美育及实践活动•四、教师工作及学校管理•班主任、教师、学校管理教学安排与要求•教学周15周,第17周总复习,18周考试•考核方式:•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5%•课程作业10%•自主学习情况15%自主学习要求•1.教育热点、新闻或教育问题以组为单位用演示ppt方式进行分析评论,根据准备情况和组员合作情况计入平时成绩。•2.课上布置的思考题、案例分析以及相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的书籍阅读等根据学生整理的自主学习笔记计入平时成绩。分组事项•以班级为单位分组。10人左右的班级分两组。•每次完成一项任务,每位组员以80分为起评分。•其他组员要给予代表小组进行展示或发言的学生两分以示鼓励。•组员一旦确定,人员不能更换。分组就坐(5分钟)•按照组别就坐,座位固定,以后上课教师和组长看座位表查出勤。•确定组长人选和成员•组长课后要上交小组情况一览表电子版,包括小组情况(组员姓名、电话、各自爱好和理想、小组整体目标等)课堂行为规范•每次迟到扣6分,每次旷课扣12分,扣完为止。•缺勤(含请假)超过总课时的1\3的,取消考试资格。•手机不上课桌,上课期间请保持手机关机或静音。不要随意出入教室。第一课教育与教育学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第一章教育的概念•第一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是什么?这些活动是教育吗?以下社会活动是教育活动吗?•1、家长的言传身教•2、“黑帮”、盗窃团伙的师徒授受•3、企业的员工培训•4、社会上的“考证”培训班•5、居委会组织的老年合唱团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但不是所有有意识培养人的活动都是教育,只有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才是教育)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人的未完成性决定了人的可教性)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人的成长。(不同于医疗救治等行为)4、何谓“人的成长”?自然人→社会人,人的社会化过程,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化。5、怎样才算“社会化”?掌握主流社会所要求的文化价值观念、知识技能、生产生活经验等。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6、如何“社会化”?(社会化的途径)对一个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家长(家庭教育)•老师(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学校文化、企业培训)•大众传媒(大众文化)教育的基本形态•即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存在形式和状态。•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不同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系统的结构•(1)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生活中对其下一代进行的教育。•特点:•第一,教育内容广泛,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是做人做事所需要的全方位的教育;•第二,教育方法灵活,家长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不拘一格地进行教育;•第三,教育时间持久,家庭教育队子女出生即可进行,一直持续到他成年之后;•第四,教育作用显著,家长对子女较为了解,教育者和抚养者的双重身份使教育易于得到受教育者的信任和遵从。(2)学校教育•指教育者利用学校系统,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学校教育出现于奴隶社会,它产生以来就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有三个特点:•第一,教育目的明确,无论是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教育组织严密,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洲练的教师承担教育任务,学生相对稳定,具有较为严密的教育工作计划和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三,教育环境优越,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具有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活动场地。何谓“社会教育”?•广义:指一切社会生活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机构对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具体包括:职业组织教育、文化组织教育、社区教育。(3)社会教育•特点:•第一,教育内容多样化,社会教育可以根据社会需要或者受教育者需要分别施以思想政治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军事教育、卫生教育、生活教育等;第•二,教育对象大众化,社会教育的对象不受年龄、性别、民族、信仰、财产等限制,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第三,教育方法的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如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卫星和报纸、刊物、图片等进行信息交流。“自我教育”是不是一种教育活动?•自我教育:概指人为了提高自身的素养,有意识地加强学习、反省,从而使自身得到一定发展的过程。•自学或者没有明确指导的学习,能否称之为教育呢?•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区别广义教育狭义教育自发性目的性(教育目的、教学目标)零碎性计划性(课程、教材)偶然性组织性(教学、班级管理)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构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教育由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构成!•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中介教育者•凡是有意图地向他人施教的人;•不因职业、年龄、地位、场所等而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的人群。•教师-学生:就社会身份而言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指导:定向与选择•管理:为指导服务;通过管理使指导更有成效受教育者•问题: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如何理解“教是为了不教”?P18教育中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教育目的: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教育内容:依据教育目的选择出来的知识经验等;课程、教科书等•教育方法:为达成目的使受教育者掌握所传递的内容而采用的方法;教学方法、德育方法等•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所运用的物质手段,实验器材、多媒体等•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活动方式的形态;制度化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等•教育环境:教育的物质环境,场所、设备等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是如何产生的?•人是如何产生的?•小视频••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全球人口增长问题.第03集.从猿到人.•(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宗教观点)•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上天。•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生产本能活动,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实际上预示着教育是一种无目的的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斯宾塞等。•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该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属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该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代表人物为凯洛夫等。教育的产生(条件)1、人类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不同于本能的生理反应如条件反射)2、语言的产生:(语言成为教育的媒介)手势语、口语、书面语3、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4、在大脑中建立起对一系列事物的联系(第二信号系统)。5、集体活动的出现。问题:1、为什么说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活动?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伴随着人类传递经验的需要产生的?3、请对下列叙述进行评论:•当非洲南部狮子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发现,非洲南部的狮子为了避免由于距离判断不准致使猎物逃脱,往往会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自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猛扑。经过反复练习后,掌握了扑的技巧,就会把其他狮子引来进行演示。在这个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交谈”。多亏了这种教育,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2)教育对象的平等性、普及性2、古代教育•(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1.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惟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古代雅典的教育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注重全面和谐的发展,而斯巴达目的是培养军人。•西欧中世纪培养僧侣,内容是神学和七艺。•2.我国学校的发展•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31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三)近代教育的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普及性)•(3)教育的世俗化(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四)现代教育(20世纪后)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
本文标题:教育学绪论和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1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