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五讲儒林外史第一节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他的祖辈有不少人由科举取得显赫功名,但到他父辈,家道衰落。他的父亲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县教谕,为人正直,不慕荣利,一心做学问,对吴敬梓影响很大。吴敬梓少年聪慧,曾随父游大江南北,对社会有初步接触。•十八岁考取秀才,二十九岁乡试不中,三十六岁被推荐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拒绝了,这时他对科举制度已很厌恶。吴敬梓二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为争夺田产事,他的家族长辈,叔伯兄弟一个个都撕下“孝慈爱”的假面具,这使他认清了世人的真面目。家产重分后,吴敬心“性耽挥霍”,又加上“遇贫即施”,不到十年,他的产业竟全部荡尽。同族视他为“败类”,世人对他白眼,这些遭遇,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吴敬梓三十三岁举家迁往南京,过着“拔寒炉之夜炭,向屠门而嚼肉”的贫困生活,单这事他结交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朋友。乾隆十九年,他五十四岁病死在扬州,靠朋友买棺收殓,归葬于南京。•吴敬梓的一生坎坷不平,他经历了从封建家庭的浪子到封建家庭的逆子、从热衷功名到弃绝仕进、从笃信儒家思想到追求民主思想的转变过程,这是他创作《儒林外史》的思想基础。•吴敬梓著述甚丰,但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史》是他的代表作品。•《儒林外史》写于他三十六岁以后,四十九岁时完成。开始以抄本流传,据说作家死后十多年由金兆燕刊刻,但这个刻本至今末发现。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的卧闲草堂本,共五十六回。最后一回有目无文,题目为《神宗帝下诏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从题目看与本书主旨不符。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从而向人民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代,已异常腐朽反动,它以“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和五经、四书的经义来进行考试,学业上分为秀才,举人,进士等几个等级。读书人一旦取得功名,就享有政治上,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各种特权,就爬上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因而它诱使着大批知识分子牵名利,沉迷举业,甚至不惜蝇营奔走,折节卑躬。《儒林外史》着力刻划了这个制度培养出来的各种变态、畸形的人物,勾勒出一幅士林的百丑图,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科举制度的罪恶。•一、小说通过一系列科举迷形象,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精神的摧残,它使人神魂颠倒,愚昧无知。•周进:众人看周进时,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范进: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进进贡院: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晚间向姊夫说,要去看看。金有余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伙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请求行主人领著。行主人走进头门,用了钱的并无拦阻。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导:“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来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淘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马二先生: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到汉朝,用贤良方正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举贤良方正:这便是汉人的举业。到唐朝,用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会做几句诗:这便是唐人的举业。到宋朝,又好了,都用的是些理学的人做官,所以程朱就讲理学:这便是宋人的举业。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到觉有些滋味。吃完了出来,……往前走,过了六桥。转个湾,便象些村庄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马二先生欲待回去,遇着一个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于是又往前走。……•过了雷峰,远远望见高高下下许多房子盖著琉璃瓦,……马二先生走到跟前,看见一个极高的山门,一个金字直匾,上写“敕赐净慈禅寺”;山门旁边一个小门。马二先生走了进去;……那些富贵人家女客,成群结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腆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不论好歹,吃了一饱。马二先生觉得倦了,直着脚跑进清波门;到了下处,关门睡了。因为多走了路,在下处睡了一天;第三日起来,要到城隍山走走。……•王冕评科举取士: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鲁小姐: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二、《儒林外史》通过描写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匡超人就是一个典型。他本是农村青年,上过几年学,因家贫不能继续读书,、流落在杭州以拆字卖卜为生,有一次他遇上了好心的马二先生,送他十两银子,叫他回家读书上进。回家后,他一面杀猪、磨豆腐维持生计,一面用心读书。他孝敬父母,敬爱兄嫂,不愧是一个忠厚朴实的好青年。•由于知县李木瑛的提携,他考取了秀才,开始进入科场。这样一来,他竟以“名士”身份参与起衙门中的营私舞弊、敲诈勒索的勾当,学会了装腔作势,吹牛唬人的本领,练就了投机冒险、损人利己的伎俩。后来又被李本瑛提拔到京城当了教习,由于他变本加厉,停妻再娶;忘恩负义,诽谤恩人。这样的人,居然以“优贡”保荐入了太学。从匡超人这个形象,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科举制度是怎样把一个善良淳朴的青年,污染成一个灵魂丑恶、虚伪卑鄙的文痞的。•三、《儒林外史》还把批判科举制度同批判理学、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结合起来,使它的揭露性更强,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更深广。•王玉辉做了三十年秀才,在科举的阶梯上始终爬不上去。他笃信礼教,他的第三个女儿结婚一年多,就死了丈夫,“哭的天愁地惨”,一定要殉夫。作为父亲的王玉辉,不仅不加以阻劝,反而执意要女儿尽节。他鼓励女儿说:“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吧!”•他女儿绝食死后,他仰天大笑,“死的好!死的好!”,同时还劝他老婆不必伤心。王玉辉对这种完全丧失人性的言论和行动,却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封建礼教这把软刀子,不仅杀死了王玉辉的三女儿,也戕害了王玉辉的灵魂。•王玉辉是中毒极深的理学夫子,而严监生的妻舅王德、王仁却是典型的假道学。他的姐姐病危,姐夫严监生想把侍妾赵氏立为正室,请他们来商量。开始他们绷着脸,不吱一声,表示反对。•等到吃了饭,请到密室,各人得了一百两银子以后,他们的态度立即转变,又极力赞同这件事。王仁拍着桌子道:“我们念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工夫,就是做文章,代孔夫子说话,也不过是这个理;你若不依我们就不上门了!”当严监生提出怕严家亲族不依时,他们又“义形于色”地说了一番道理,同时又找借口要去了五十两银子。这里,假道学的伪善面目,被揭露无遗。•四、《儒林外史》把对科场的批判与对官场的批判结合起来,深刻说明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南昌太守王惠是一个赃官酷吏典型。他一到任上,首先打听“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也略有什么通融?”接着就“钉了一把头号库戥,把六房书办都传进来,问明了各项内的余利,不许欺隐,都派‘入宫’”。从此衙门里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扳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的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这样的人,“各上司访闻,都是江西第一能员”,朝廷反而把他提升了。此外,象高腰县的汤知县,为了沽名钓誉,以求早日“升迁”,竟把一个无辜的回民枷死。余特到无为州知州处打秋风,知州让他受理一件人命案,他共收受贿赂四百两银子,三人平分。秦中书与高翰林花一千二百两银子,就把万青山这个假中书变成了一个真中书。总之,在吴敬梓的笔下,官场总除了少数几个正直的人外,从朝廷到地方,整个封建官僚机构,已腐败不堪。•科举制度不仅造成了一大批赃官酷吏,而且造成了一批土豪恶霸。许多没有升官的秀才、举人、监生、贡生,许多退仕乡居的官僚,勾结官府,欺压细民,无恶不作,使百姓敢怒不敢言。张静斋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后退职回乡,成了南海县的恶棍。他为了要谋夺一个和尚的田产,竟买通一伙流氓地痞,诬陷这个和尚同妇女通奸,捆到衙门问罪。•严贡生在乡下横行霸道,他强圈了王二的猪,还打折其兄王大的腿。他坐船不给船钱,还诬赖船夫吃了他的贵重药(实际是云片糕)。他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向别人要利息。他弟弟严监生刚死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的房产,是一个典型的地痞恶棍。•此外,科举制度还造成了一批谋求“异路功名”的假名士、假隐士、假诗人、假侠客,以及仙人术士、幕府清客、帮闲无赖,这些大大小小的吸血鬼,构成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从这个百丑图中,使人清楚的认识到封建社会末世的腐败与丑恶,并引起了极大的憎恶与痛恨,从而宣告这个社会的崩溃。•五、《儒林外史》在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的同时,还热情歌颂了一些善良正直的人物。•例如第一回中的王冕是读书人的典范;最末一回的四个“市井奇人”,是作家用来同儒林丑类作对照的,另外作家用了较多的篇幅刻划了杜少卿、沈琼枝等有叛逆精神的人物。杜少卿是以作家自己为投影塑造出的正面典型,他轻财重义,慷慨好施;鄙薄功名,鄙视权贵;不与世俗沉浮,要求个性解放。•他注《诗经》敢于批驳朱注;他无视纲常论理,与妻子手拉手游清凉山,旁若无人,使看见的人目瞪口呆。他的这些叛逆的思想和行为,遭到封建卫道者的攻击。沈琼枝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做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此外还有致力于以德化人,力求用古代的礼、乐、兵、农来挽救世道人心的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反对八股科举,鄙视功名利禄,具有真才实学,性情孤傲不同流俗。•在这些人身上寄托了作家的社会理想。但是,作家的社会理想有很大的局限性,他面对世风日下底黑暗现实,深感封建社会的垂危
本文标题:第十五讲 儒林外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1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