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参考样题
1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参考样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优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建设国家,提高民众素质,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先发展教育。这体现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因此,答案为A。2.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较好B.效度较好C.区分度较好D.难度适中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如果一个测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多次,而所获得的结果大体一样,那么,就认为这一测验的信度较高。因此,答案为A3.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解析: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拓展型课程重点在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因此,答案为D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解析:1904年,在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旧成“癸卯学制”)中写道:“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作为国家之义务教育。东西各国政令,凡小儿及就学之年而不入小学者,罪其父母,名为强迫教育。盖深知立国之本全在于此。“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2法令形式公布的并在全国推行过的学校教育体系。在这个学校教育体系中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据此,可知,我国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1904年。因此,答案为A5.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A.专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就是为了保障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更多的人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答案为B6.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教师和学生B.教师和教科书C.学生和教科书D.教学内容和手段解析: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为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因为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同时,没有了任何一方,教育影响都无法正常起作用。因此,答案为A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解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其中,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因此,答案为A。8.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课堂提问、检查课内外各种作业和进行各种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节教学的内容、方法与进度。这是为了确认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质量,为了促使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属于检查知识的阶段。因此,答案为D39.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解析: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①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起来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学校有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因此,答案为C10.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公正评价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解析: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隐私,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因此,答案为C11.解析: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这4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②一定的组织结构,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因此,答案为A。12.解析:中小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在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的同时,也负有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之后学生仍然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未尽义务或违反规定,由此造成的后果则应由学生自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因此,答案为B。13.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使学生具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因此,答案为A。1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解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看清楚一个人,既要看他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用在德育上,就是说要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因此,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因此,答案为D。15.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班级教学D.设计教学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因5此,答案为C。16.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这两个生长高峰期内,他们的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陕得多,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个发展期内,身高的增长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因此,答案为C。1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因此,答案为A18.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殷周时期B.秦代C.唐代D.明代解析: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小学。因此,答案为A。19.《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下面的哪一条原则体现了这一观点?()。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因此,答案为B。20.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解析: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以道德情感、6道德意志为激励,发展到道德行为的整体运动过程。因此,答案为A二、填空题:本题共13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2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性著作(《大教学论》)中。22.国家对于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提出总的要求,这种要求被称为(教育目的)。2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心理的发展主要指认知与(个性)的发展。24.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26.教科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两种,通常采取的方式有(直线式)式和(螺旋式)式。27.制约小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28.德育过程是由()、()、()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29.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情景;潜移默化30.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正式群体),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31.德育过程是()社会化与()个体化的统一。个体品德;社会思想道德32.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33.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性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演示)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4.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答:二战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新的动力资源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给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急剧变化,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7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二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180多个国家有2/3以上的国家实行了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制度,即为升人高一级学校做准备和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制度,双轨之间几乎是不通的。双轨制的主要弊端是: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学生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在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
本文标题: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参考样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1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