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第20课(第七分册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与
第20课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背景和原因:辛亥革命促成君主制度的终结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历史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但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及随后出现的军阀混战和种种社会危机,使人们的希望破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引进民主和科学,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P95“文献选读”——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中国20世纪初的时代主题:救亡与启蒙•新文化运动是为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补课,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变革之路由器物和制度层次向更深入的思想层次发展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主张破除陈腐的封建意识,自觉更新思想观念,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2、代表人物(运动主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北大成为运动中心)3、内容:(1)前期(1915—1917年):①“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两大旗帜——核心内容所谓民主,就是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所谓科学,不仅指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在看待客观事物时要运用科学观点和方法,提倡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法则,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二、兴起和内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敬告青年》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北大校徽活动基地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有的教师不学无术,一心只想当官,有的顽固守旧,不容许有新思想进来。学生则多是官僚和大地主子弟,有的一年要花几千银元,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逛妓院,对读书毫无兴趣,对当官之路却千方百计地去钻营。阅读材料材料1至于弟在大学,则有两种主张如下:(一)对于学说……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以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怠难成立。——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君材料2蔡先生主校以后,许多学者名流来到北大,一时人才云集,面目一新。像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都来到北大教书。李大钊、陈独秀和他们一起,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与封建主义思想展开斗争,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顾颉刚〈蔡元培先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鼓励各科学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封建思想的阵地,实质上是给大学师生提供广阔、多元的精神资源与自由、宽松、宽容的人文环境。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开拓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摆脱思想禁锢、精神受压抑的状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纯粹如真金,温润如良玉,宽而有制,和而不流。......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胸怀洞然,彻视无间;测其蕴,则好呼若沧螟之无际;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民主科学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敬告青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民主?科学?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陈独秀当时,在《新青年》杂志上刊载了许多宣传无神论、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来驳斥神鬼迷信的文章②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改良中国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表达新思想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造的一个范例提倡新道德(口号“打倒孔家店”)(2)后期(1917年—1919年)——宣传马克思主义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代表:李大钊1918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1919《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文学革命的原因•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而传统的文言文比较难懂,于是新派人士做语言文字的改造工作,力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的结果:文化、教育平民化①白话文很快深入人心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语言文字改革从1918年开始——《新青年》完全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到1920年,全国小学一、二年级原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律被废除。②白话文在应用创作方面取得了实绩,出现最早的一批白话文的新文学作品。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文学革命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期以《白话诗八首》为题,发表了胡适的《朋友》,后收入《尝试集》时改名为《蝴蝶》。蝴蝶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中国第一首白话诗孔丘胡适知其不可而为之,亦不知老之将至,认得这个真孔丘,一部论语都可废。相隔一层纸刘半农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五四运动时期平民教育的课本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拥护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课堂讨论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强调君君臣臣、三从四德、忠孝节义(君主专制、上下尊卑)等级,形成包办婚姻、蓄婢纳妾、女人缠足、贞节守寡、繁文缛节、鬼神迷信等封建礼教和风俗,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培养“不犯上作乱”的顺民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独立和解放等.宣扬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以民主和科学的理性扫荡封建迷信;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易白沙《孔子平议》孔子是数千年之前残骸枯骨也;是数千年来封建帝王实行专制统治的护符,历代君主无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拜为至上,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而为君主政治之偶像矣。儒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比专制帝王加于肉体上的淫威更其严重——李大钊•“故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也,乃抨专制政治之灵魂也。”——陈独秀材料1“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程鹰重任,日作夜思,比为政体虽革旧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材料2“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思考:材料一中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材料二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针对材料一引起的社会影响,陈独秀等人是如何反对的?其实质是什么?•陈独秀认为:以孔教为核心的儒学不适应当时的中国,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儒学是社会进步的阻力•意义:对反对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国,有进步意义发起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以礼教为核心的儒学是中国立国的根本,应大力提倡目的: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影响:中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狂人日记》对“吃人”的礼教的揭露发表《我之节烈观》一文,对贞节观念批判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摘自《狂人日记》吴虞看了《狂人日记》后,称赞说:“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与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却被他把黑幕揭破了。吃人的礼教徽州贞节牌坊群•在徽州的最后一座牌坊上,刻着这样一行字:“属孝贞烈节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真是触目惊心。这是古徽州大地上最独一无二的一座牌坊(1905年)其最大的特殊在于并非像以往那样是纪念某人或者某个家族,而是用于旌表整个徽州府有记载的所有孝贞节烈者的总牌坊。探究: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维新变法: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根源•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彻底批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但同时又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怎样看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看待儒学衰落,孔子由神变鬼?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当时为了反封建思想专制的需要,破除孔子及其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把孔子和儒学作为思想领域的敌人来斗争,是为了解放思想,宣扬新思想新文化,促进中国人的觉醒和中华文化的进步。•孔子是人。孔子的形象与思想被后人根据时势,做出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使其身后声誉贬赞不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对待孔子和传统文化应有的两个方面。怎样看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看待儒学衰落,孔子由神变鬼?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本文标题:第20课(第七分册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2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