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化妆舞会亨利希-曼江苏省大港中等专业学校陆应军LOGO作者简介亨利希·曼(1871-1950),德国小说家,当之无愧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者之一。著名作者托马斯·曼的哥哥。因此,进通常文学史研究当中也习惯将这对兄弟作者合称“曼氏兄弟”。亨利希·曼生于1871年5月27日吕贝克城一个富商家庭,1894年后相继发表《在一个家庭里》《在懒人的乐园里》和《垃圾教授》等作品,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1911至1914年间,他完成代表作《臣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被开除国籍,作品被焚毁,并被迫流亡法国。流亡期间,同高尔基、罗曼·罗兰、巴比塞一起,积极从事反法西斯斗争,并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亨利四世》。1940年亨利希·曼前往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1949年被选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主席,并获国家一等奖金。LOGO字词陡峭(dǒuqiào)褴褛(lánnǚ)吓唬(hu)裸露(luǒ)挥霍(huò)癖好(pi)哽咽(gěngyè)帷幕(wéi)LOGO提问:作者回忆并写下的是一件什么事?对作者的人生观有无影响?LOGO作者接下来写的“其中一件”童年往事是围绕什么核心事情来叙述的?LOGO按照“化妆舞会”的时间顺序和和时间的进程,若分别对应舞会前、舞会上、舞会后三个层次,请对应段落并概括大意?LOGO第1层(2---8)舞会前。是事情的起因,写自己在结冰的路上嬉戏滑行不小心撞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并且把她用头巾包的盘子打碎了。第二层(9---17)舞会上。写化装舞会本身第三层(18)舞会后。写舞会之后揭开谜底,原来来到舞会与作者会面的妇女是家里的女仆扮演的。LOGO提问:如前所述,以“化妆舞会”为核心的童年往事对作者的人生有影响。那么产生了什么影响?(用原文答)这件事的意义何在呢?LOGO最后一段和第一段两者之间形成了什么关系?LOGO概括段落以及段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说明自己回忆童年往事的原因。第二部分(2---18自然段)写作者要说的童年往事中的那“其中一件”,即某一年发生在化装舞会前后的一件事。(按照“化妆舞会”的时间顺序和和时间的进程,分别对应舞会前、舞会上、舞会后三个层次)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是时过境迁之后作者对这件事的思考,点明文章的主旨,从写作上说,也是对第一段的照应。LOGO作为一名小说家,作者叙述中十分善于把握儿童心理的变化,请在全文中找出作者当年心理变化的词句。LOGO文章抓住孩子的心理,开始是害怕,害怕被父母知道而遭责骂;然后是担心,但是看到舞会,又受到感染,把担心拋到了脑后,放松了;当那个妇女来到时,又紧张,害怕;但听到妇女的诉说后,这种害怕又变成了同情,当事情处理好之后,心理归入平静;当事情超出预料后,又生出了好奇,最后产生醒悟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LOGO阅读9—17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写化妆舞会上的事情。为了便于理解,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10)交代家里要办化装舞会,但撞人的事情影响响了作者的情绪。第二个阶段(11---13)是有关化装舞会的描写,写当时德国上层社会的浮华与奢侈,以及这种文化风气是如何从法国传入德国并流行开来的。第三个阶段(14---17)写被撞的妇女来到舞会,作者是如何想法安慰的。LOGO舞会的参加者如何?气氛如何?装饰和气味如何?整体感觉如何?LOGO作者这样写,对于要表现下文自己因为打碎穷人盘子的愧疚有什么意义?LOGO阅读第14---17段,被撞的妇女来到舞会,联系上下文回答,这名来到化妆舞会的女人到底是谁?作者一开始以为是谁?LOGO作者是如何安慰被撞妇女的?LOGO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如何?什么促使他安慰、补偿那名妇女?LOGO后来,玩具又回到家里,作者才知道事实真相,情节设计如何?施蒂娜来到化妆舞会的深刻意义是什么?LOGO最后一段提到“看见了自己的过错”,这里对当时仅仅7岁,且犯下无心之失的作者来说,是否合适?LOGO布置作业
本文标题:3化装舞会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3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