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新课标人教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培训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王用钊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诲学习吧,因为学习是一种福利和幸福。C·《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3页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C·《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802页3高中地理课程性质人文社会领域科学领域高中地理基础课程必修1.2.3选修1.2.3.4.5.6.7研究地理环境研究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学习地球科学知识掌握地理学习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必修共6学分选修各2学分地理1地理2地理3海洋地理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然灾害与防治宇宙与地球培训提纲一、高中必修模块需要阐明的基本地理思想二、必修1教材的内容落实了《课程标准》(举例)三、必修1教材的内容呈现分析四、必修1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五、遵照《课程标准》,认定其基本要求,组织编写必修1教材内容六、必修1教材编写特点介绍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解读学习要求,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度八、对“阅读”“读图思考”和“活动”的处理九、就必修1模块的教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6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要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必修1必修2必修3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该协调和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一、高中必修模块需要阐明的基本地理思想7学科背景内容结构价值追求自然地理地理1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人文地理地理2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地为生,协调人地关系区域地理地理3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8必修1的主要任务重点完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条目标——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课标P5)二、必修1教材的内容落实了《课程标准》(举例)逐一落实“内容标准”——基本要求呈现顺序不拘泥“内容标准”——灵活安排10章节标准(4条)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1)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4)例必修《地理1》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逐一落实课标11章节标准(5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2.3)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4)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5)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4.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2)灵活安排12章节标准(3条)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6)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7)第三节水循环的合理利用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3)灵活安排13章节标准(3条)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1)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4.1)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4.1)灵活安排14章节标准(3条)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3.1)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3)次序上灵活安排1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决定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锋面和高、低压系统的特点★每章各节对应的课程标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例§2地球上的大气)特征综合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异常大气受热过程16决定影响特征综合气候出现异常三、必修1教材的内容呈现分析17《必修I》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形的塑造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等传统内容,但又不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紧扣“人地关系”的核心论题《必修I》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并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来探究地理过程、地理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成因(一)必修1内容组织分析18(二)教材内容结构分析《地理I》的章、节一般由文字(包括数字、字母)+图像(示意图、地理景观照片、地图、图表)等组成191.图像系统很重要51294916地图示意图像片图表202.体例设计必修1内容提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思考或读图思考案例活动问题研究阅读文字+图像21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针对图表设计读图思考,加强了图表的思维价值。随文增加思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文字是教科书的主体。课文在注重内容的规范、文字的规范和逻辑结构的规范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体现教科书的工具性3.内容呈现22p77侵蚀是怎样发生的?p78堆积是怎样发生的?23案例的选择突出其典型性、说明性,对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起到诠释、实证、应用等作用阅读是为了丰富和补充知识而设计的;活动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的,侧重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以启迪思维、自主探究。紧密配合各章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问题研究。侧重过程与方法,结果具有开放性。24实际联系理论——用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例《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p73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p77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力作用对地貌影响的实例外力作用对地貌影响的实例25教材内容小实验的内容地球的运动p15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热力环流p29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大气环流p35制作三圈环流模型例必修《地理1》中的小实验—小实验—注重培养实践能力26教材中的“问题研究”畅想型问题p24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分析型问题p51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反思型问题P95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性草坪注重探究性学习27努力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利于教师平稳过渡到新课程。必修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较:不变与变四、必修1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28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与原教材的比较第二单元大气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2大气的热力状况2.3大气的运动2.4全球性大气环流2.5常见的天气系统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2.7大气环境保护2003年6月第1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2008年2月第3版29“不变”在哪里?——逻辑结构保持不变,教师“熟悉”教材原教材内容全面一般规律“变”在哪里?——教学内容重点的变化——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的变化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在活动设计中,把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两个过程综合在一起呈现全球尺度局地尺度新教材重在大气运动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把经典知识的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过程分开讲述30同是讲“气压中心”,写法不同旧教材P381.提出论题2.分析高低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叙述)3.结论31新教材P37用一段很短的文字介绍原因和结果新教材P37用“活动”的方式分析和印证结果:1.利用热力环流理论解释冬夏大陆气压状况(复习)2.引导学生边画边想,带状的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压中心,由此形成认识32必修1教材重视基本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的揭示地球的运动大气过程水文过程地貌过程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人口过程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的形成33五、遵照《课程标准》,认定其基本要求,组织编写必修1教材内容341-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宇宙环境: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P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宏观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上: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重点: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P6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恒星际空间条件•有关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351-2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影响和太阳活动的影响–对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不必详加分析甚至不涉及–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影响”–用举例的方式说明–有利的、不利的P8为地球提供能量P10太阳活动影响地球361-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理解规律和成因–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P13一般性;P15特殊性出发)–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371-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出”(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P21~P23)•显性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隐性要求: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382-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P72图4.8)•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39加强对读图、填图技巧能力的启发和点拨。如P72三类岩石的转化规律示意图ADBCDDBC绿色只可能是岩浆岩。理由:①红色表示的两类岩石可以互相直接转化,应为变质岩或沉积岩②红色表示的两类岩石(沉积岩或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必须经过熔融作用成为岩浆,再经过冷却凝固作用,才能转化为岩浆岩蓝色只可能是岩浆,而不是岩浆岩。理由:若蓝色表示岩浆岩,则红色表示的两类岩石(变质岩或沉积岩)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岩,显然不对从图中箭头方向认真琢磨若浅红是沉积岩,深红是变质岩,则B为外力作用,C为变质作用若浅红是变质岩,深红是沉积岩,则B、C作用相反402-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重点: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地表形态变化–全球大地构造: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区域大地构造:褶皱、断层–地貌:地表形态的再变化•要求:举例分析(P69~P72)–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412-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P28~p32)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大气”是指低层大气•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受热过程: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示意图:P29图2.2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大气温室效应示意)、P30图2.3大气热力
本文标题:新课标人教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6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