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地方政府的类型•一、地方政府的类型划分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总数41497个省级地方政府34个地级地方政府312个县级地方政府2861个乡级地方政府38290个地方政府类型划分的方法不同角度:历史发展演变--古代/近代/当代政府层级--城镇/乡村国家制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地方政府类型划分的依据地方制度安排:国家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行政关系做出的制度安排,反映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反映国家对所设置的地方政府应有作用的基本要求,也是评判该地方政府活动是否有效的基本依据。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较高层级/较低层级二、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地方制度的类型行政型自治型混合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政体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实质上是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行政体地方政府首长及其主要部属,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行政体地方政府职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意愿和授予。行政体地方政府是中央集权体制的产物,是集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于一体的地方国家机关。维持传统中央集权政体的国家实行地方自治国家中的部分高层地方政府联邦制国家中直属联邦管理地区的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团体,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地方自治社团是一个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地位的法人单位,通常称为“公法人”。自治体地方政府不由中央政府任命或批准任命,履行职责所运用的公共权力,通过选举直接来自于当地居民授予,同上级和中央政府之间不存在命令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地方自治体制是公共权力在政治层面上的纵向分权。地方自治体拥有的权限:组织权财政权行政权地方立法权制裁权优点:当地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监督缺点:局部利益取代国家整体利益;中央政令难以有效落实混合体地方政府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其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从其产生来看,相当于自治体地方政府;从府际关系来看,相当于行政体地方政府。地方居民--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现代民主政治+国家政令统一三按设置目的分类的地方政府•行政区划的类型行政结构单元--由此构成的国家结构体系成为行政区划体系一般目的/特殊目的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特殊型•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纯粹出于地域治理需要而设置的地方政府;所辖的地域范围通常包含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一般不存在某种特定要求,如人口数量或经济发展程度的要求(城镇型地方政府),或民族构成比例的要求(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23个省;1538个县;18847个乡•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多民族单一国家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特殊性地方政府。国家对民族区域地方政府的人员结构、政府组成、职权运作等都通过相关法律予以规定,以确保这类地方政府能有效履行其职责。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120个;民族乡1149个意大利特兰提诺-上阿迪自治特区政府•城镇型地方政府城镇是非农业居民密集地区,居民生活的高度社会化,以及城镇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通常都高于其临近地区,发展变化迅速;城镇对临近地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城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镇影响与城镇规模的扩大相呼应。市、镇建制单位:非农业居民须达到一定数量;城镇具有某种特殊的重要地位或作用。其基本特点是所辖面积远大于城镇本身的乡村地区,居民绝大部分居住在城镇区域。•特殊型地方政府包括除了民族区域型和城镇型两类地方政府以外的所有其他特殊型地方政府。政治需要/行政管理特点:明确的特定设置目的;存在数量很少;制度方面的特殊安排;府际关系方面的特殊性。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贵州省万山、六枝特区四按层级分类的地方政府•地方层级结构:各地方政府单位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形成的纵向的上下体系。包括行政隶属形成的上下级关系、实施法律监督形成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地域包容形成的层级关系。两种模式:省、自治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乡、镇省、自治区--县、自治县--乡、镇•依据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及辖域居民的关系,按照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中所居位置,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受中央政府监控的高层地方政府直接面向辖域居民承担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基层地方政府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层地方政府高层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基层地方政府--乡、民族乡、镇和市辖区能否确保当地居民方便地参与地方事务管理;能否确保地方行政机关充分履行其职责中层地方政府--自治州、地级市、自治县、县、县级市
本文标题:三、地方政府的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6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