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数学典型课例分析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例题1:(1)已知A(-2,0),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线段(D)不存在(2)已知动点M(x,y)满足,则点M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两条相交直线(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例2(1)已知动圆A过定圆B:的圆心,且与定圆C: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求的最小值。(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练习:设点Q是圆C: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引申: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五)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1.双曲线的两焦点为F1、F2,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2,求P到右准线的距离。2.P为等轴双曲线上一点,F1、F2为两焦点,O为双曲线的中心,求的取值范围。3.在抛物线上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4.(1)已知点F是椭圆的右焦点,M是这椭圆上的动点,A(2,2)是一个定点,求|MA|+|MF|的最小值。(2)已知A()为一定点,F为双曲线的右焦点,M在双曲线右支上移动,当最小时,求M点的坐标。(3)已知点P(-2,3)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在抛物线上求一点M,使|PM|+|FM|最小。5.已知A(4,0),B(2,2)是椭圆内的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教学反思1.本课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悟、自练、自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2.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猜测结果的检测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学会一个问题的求解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把握这类问题的解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求“最值问题”并为一道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总之,如何更好地选择符合学生具体情况,满足教学目标的例题与练习、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要能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己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于不知不觉中改善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典型课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8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