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例如一件大衣使服装加工厂花费28美元,使零售商花费6美元,使消费者花费40美元,但它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上去的只是最终售价40美元,而不是所有交易的总和74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计算,也可以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1)个人消费支出总额;(2)私人国内投资总额;(3)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4)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从收入方面计算,包括:(1)工资;(2)利息;(3)地租;(4)利润;(5)折旧等。国民生产总值是测定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而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大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这种按固定资产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称为折旧。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在生产中被长期使用,而它的价值却按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把那部分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中提取出来,并以货币的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引起折旧的主要原因有:(1)磨损,即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2)自然力的作用,即朽烂与腐蚀;(3)陈旧过时。一项资产每年的折旧费取决于它的原始购置价格、预计的使用寿命和估计的残余价值。折旧费被摊入产品成本。计算折旧有许多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法,即把折旧看成是一种时间函数,以此项的原始成本减去残余价值,再按其全部使用年限加以均分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摊在生产成本中的折旧费,随着产品的销售得到补偿。储蓄当前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即收入减去消费,如存入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保存在手中的货币等,都称为储蓄。储蓄是西方经济学中宏观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储蓄也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或用途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政府机构储蓄没有一定的动机。企业储蓄的动机则是为了再投资或获取利息。影响企业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的边际效率,而个人及家庭储蓄的原因主要包括为不测事件建立储备金、为自己的老年积累基金、为保护自己的家属,或为了其他某一具体目的等。个人或家庭储蓄也为商业资本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来源。影响个人及家庭储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的多少、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料以及利息率的高低等。存货企业手头上掌握的各种货物,以便能及时地应付不虞之需,使营业不致于中断。例如,在机器制造业中,存货不仅包括制成品,而且还包括原料、螺母、螺杆以及纸笔等无数大大小小的项目。这些都是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所必需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货是私人总投资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昂贵的投资形式。正因为如此,有效的存货控制对企业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讲,企业都要竭力使存货保持在正常经营活动所必需的最低水平上。他们还认为,存货作为企业投资的一种形式,如同对新厂房和设备的投资一样,其变动会严重影响一国的经济活动。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考虑每年存货变动的比率。存货的大幅度急剧减少,往往同一个国家的经济衰退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存货的变动对美国的商业波动以及战后的四次经济衰退(1953一1954年、1957一1958年、1960一1961年和I969一1970年)起了主导作用。此外,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的下降也主要受存货减少的影响。总量生产函数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同产品或劳务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量生产函数是指经济社会的产出与总就业量、资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劳动供给函数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给劳动者带来不舒适或痛苦,这种不舒适或痛苦就是劳动的边际负效用。工资的作用就是克服劳动的边际负效用。这样,假设劳动的供给者已和参加经济活动的其他人一样,具有完全的信息,不存在货币错觉,这时,劳动的供给就决定于实际工资,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如果以等号左边的N,表示劳动供给总量,等号右边的N,表示函数关系,W/P表示实际工资,则劳动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N.=N,(W/P)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实际工资低时,劳动的供给量小;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供给量大。劳动需求函数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需求来自于厂商,劳动的需求决定于劳动的边际产品(MPPL)。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在短期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一定会使生产一直进行到实际工资(W/P)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的那一再。同理,以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劳动需求总量也决定于实际工资等于边际产品的·那一点,即W/P=MPPL。所以,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之间的依存关系,实际上就是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实际工资之间的依存关系。如果以等号左边的N,表示函数关系,W/P表示实际工资,则劳动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N=Nd(W/P)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实际工资低时,动的需求量小。劳动需求量大;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需求量小。劳动市场均衡西方经济学所说的劳动市场的均衡是指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处于均衡状态。反映在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的需求曲线上,就是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在这一点上,劳动的供给总量和劳动的需求总量正好相等,既不存在劳动力过剩,也不存在劳动力短缺。这一点决定的就业量是均衡就业量。消费函数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谓的消费函数,是指消费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储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由于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故储蓄函数又可定义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即: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但二者之间并不按同一比例变动。设S代表储蓄,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的公式为)(YfS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储蓄函数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依赖于消费函数。储蓄可定义为收入减消费,所以,储蓄函数又可以由消费函数推导出来。其计算公式为YbaS)1((01-b1)式中:S代表实际储蓄量;Y代表实际收入量;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其总值等于YS/;-a代表收入为零时的储蓄量。资本边际效率凯恩斯首先使用的一个经济学术语。根据凯恩斯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或折扣率,这种贴现率或折扣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成本或供给价格。存量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如某年某月某日银行的金库中存有500美元,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时刻全球的人口数有多少等。存量与流量有区别。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而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存量与流量的划分,对于理解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其特征和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财富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中,财富就是一个存量,它是某一时刻所持有的财产;收入是一个流量,它是由货币的赚取或收取的流动率来衡量的。存量与流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流量而发生变化,如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存量分析就是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流量分析则是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中,既可以从存量着手,也可以从流量着手。消费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本世纪30年代以前,关于消费理论的研究比较简单。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正统理论是马歇尔的需求理论。这种需求理论的要点是: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数量依价格的升降向反方向变动。30年代以后,凯恩斯把消费问题引入到宏观经济领域,他把消费看做是国民收入流通的基本形式之一。购买消费品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从全社会看,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在两部门的经济中,社会总需求等于消费和投资之和,从总需求中去掉投资支出,就是消费支出。凯恩斯在分析了消费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使消费理论增添了新的涵义。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变量。投资以一定的资金或实物经营某事业或转移于他人作为生产的资本以谋取未来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是社会的实际资本(设备、房屋和存货)的净增长,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投资”概念。后者指人们购买一块土地,一张现有有价证券或任何其他财产所有权,只是现有财富的转移。因为一个人的买,就是另一个人的卖,并没有任何新的实际资本的形成。决定投资行为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等;内在因素主要指企业家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如果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投资就会增加;反之,投资则会减少。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定数量的借贷资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的多少。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重置投资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重置投资是保证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作为固定资本的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磨损(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自然力的影响(朽烂与腐蚀)以及逐渐的陈旧过时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水平。因此,须按其价值转移和损失程度,以货币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固定资本的更新。重置投资决定于资本设备的数量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课后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9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