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本文写作的原因(一)历史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他们哲学创立时期就决定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全面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二)现实原因为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了理论水平进一步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越来越觉得把他和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他们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怎样同他脱离并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与之相互对立做一个简要而又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三)直接原因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发表《路德维希威尔巴哈》一书,驳斥许多人对费尔巴哈的诽谤和攻击,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这说明施达克本人不懂得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这一涉及划分哲学路线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真正理解费尔巴哈的哲学及其历史地位。因此,恩格斯决有必要说清楚费尔巴哈哲学及其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当《新时代》邀请恩格斯写篇评论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文章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二、内容简介第一章第一章叙述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阐述其方法和体系的矛盾,最后分析了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一方面德国在经济上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的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冲击,在一定意义上也削弱了德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由于德国经济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不断增长,于是他们提出了改变封建制度建立统一名族国家的革命要求。但是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是非常软弱的。他们对法国大革命心向神往,因为法国革命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经济的和政治的前提,但是又害怕革命所唤醒的广大工农群众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因而又不敢革命,德国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保守性。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两面性。2、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法国哲学革命和德国哲学革命的比较)①相同: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一样都是其政治变革的前导,两国的哲学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表现,但是两国的哲学革命是不同的。不同:第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斗士以唯物主义者作为革命前导,一些比较激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都是战斗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他们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因此他们都遭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德国哲学革命的革命战士几乎都是唯心主义者,唯有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者,但是在历史观上费尔巴哈还是陷入了唯心论中,他们以其迂腐晦涩的言词和笨拙枯燥的语句表达出他们的革命要求,因此他们不仅没有受到政府的迫害反而他们的著作成为了高等学校的法定教科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甚至被推崇为普鲁士的国家哲学。第二,法国哲学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德国哲学以成功告终。第三,法国哲学革命采取的形式是旗帜鲜明的,而德国哲学革命是缩头藏尾、掩盖在晦涩的哲学语言中。(待补充和校对)②法国哲学革命和德国哲学革命不同表现的原因:法国资本主义有相当的发展,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已经比较强大,他们强烈要求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专制制度,因此使之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根本不可能用妥协的方法来解决,这就决定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是一个革命性比较坚决的阶级。与英法相比,德国在当时来看是比较落后的,德国资产阶级不敢而且也无力用革命的手段来解决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当德国资产阶级起来革命的时候,英法两国的无产阶级早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反对资产阶级显示了自己强大的力量。因此德国资产阶级陷入了这样一个矛盾:要革命自己没有力量,又不敢与无产阶级结成同盟共同进行斗争;不革命又不能发展资本主义。③黑格尔哲学的两面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国这样的一种社会状况决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阶级实质,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两重性。一方面黑格尔哲学具有唯心主义和保守性,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是由于这个方面原因使得德国古典哲学与法国哲学革命不同。另一方面黑格尔哲学中包含极其丰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它反映德国资产阶级对于发展资本主义和改变封建统治状况的要求。但是不论政府或是自由派(只有德国诗人海涅觉察到黑格尔哲学中的革命因素)都没有看到德国资产阶级哲学的这种革命性,他们看到的只是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为普鲁士王朝的辩护的一面,因而德国哲学不仅没有遭到摧残和迫害反而备受推崇。(二)、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对黑格尔著名命题的理解:“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①要区别现实和现存的含义。在黑格尔看来,现实和现存是不同的。现存是指存在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管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而现实是指符合必然性,合乎规律的存在,现实一定是现存的,但是现存的并不一定是现实的,因而失去了必然性的现存的东西尽管还存在着却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因而是行将灭亡的。把这以命题放到当时的普鲁士国家,如果这个国家还在必然这个限度内它是现实的合理的,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了必然性那么它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是必然要灭亡的。②任何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来现实的东西都会失去自己的必然性,成为不现实的,从而使不合理的旧事物,那时新的合理的东西将代替旧事物。这是因为A.一切事物在它产生之时已经孕育着否定自己的因素。B.凡是具有必然性的客观事物合乎发展规律的合理的东西,不管它和现有的表面现象如何矛盾它迟早总是要取代旧的衰亡的东西而成为现实。这样一来黑格尔的命题就转换成为“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③黑格尔这一命题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在于“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恩格斯就此阐发了关于人的认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法。A.人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辩证过程,真理包含在认识过程中包含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但是永远也不能穷尽绝对真理。B.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前进、上升的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是暂时的,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三)、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①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发展史普遍的,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认为只有“绝对精神”才是真实存在的、真正发展的,至于自然界和社会本身不仅不是运动发展的而且还不是真实存在的,人们看到的自然和社会只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外部表现,把发展的主体限定在精神范围内。②黑格尔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都是无限的,没有终点的。但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却认为“绝对精神”的发展有一个终点,这就是黑格尔哲学。③黑格尔辩证法认为矛盾斗争是一切发展的基础,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却认为矛盾斗争只是存在于具体的“有限之物”里,在“绝对精神”中,一切矛盾都要调和起来从而达到认识的终点。由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而方法又要服从体系的需要,所以体系最终淹没了辩证法,致使革命的方面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闷死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与其方法之间的矛盾反映了黑格尔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四)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解体和对黑格尔哲学应有的态度1、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解体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归根结底是受德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决定,它是对德国社会经济政治矛盾日益激化的反应。①首先,黑格尔学派分解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老年黑格尔派代表有辛里克斯等,他们特别重视黑格尔哲学的体系而完全抛弃了他的辩证法。青年黑格尔学派以施特劳斯、鲍威尔为代表,费尔巴哈也属于这一派。青年黑格尔不重视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他们否定了黑格尔的神秘的超人类的“绝对精神”,他们提倡人的自我意识。他们十分重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并力图从中得出无神论的结论。②青年黑格尔学派中也存在争论。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在什么是世界历史的动力问题上产生里激烈的争论。施特劳斯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种精神的“实体”,即国民精神或民族精神。而鲍威尔是主观唯心主义,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自我意识”,而只有具备批判思维能力的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最后在青年黑格尔学派中出现了施蒂纳,他发展了鲍威尔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既不是“实体”也不是“自我意识”,是至高无上的“唯一的我”,所以说他用他的“唯一者”压倒了“自我意识”。③不论是老年黑格尔学派还是青年黑格尔学派都没有超出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范围,都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个分支。而费尔巴哈则冲破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宣布了唯物主义的诞生。《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标志着唯物主义的登台,但是这本书在当时有两个缺点:第一,以华丽、形象和夸张的词句代替了科学的论证。第二,对“爱”的过分强调。长期以来统治德国的黑格尔哲学内容抽象,文字晦涩难懂,使人望而生畏,费尔巴哈的这看似缺点的写作手法却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2、对待黑格尔哲学的应有态度①黑格尔哲学的成就及意义第一,他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以往全部哲学的发展,他的哲学包括了以前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广大领域。第二,黑格尔哲学的另一个成就就是不自觉的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的切实的认识世界的道路。②费尔巴哈用全盘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包含丰富的积极成果、对民族精神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是制服不了这种哲学的。因此要采取既批判又吸收的方法来科学对待黑格尔哲学。第二章第二章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分析评述了费尔巴哈的自然观,阐明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揭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其根源。(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①在第二章开篇恩格斯总结人类认识的历史,总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便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最初表述。②哲学基本问题的发展阶段第一,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无法正确解释睡梦这种复杂的生理现象,认为人有灵魂,它寄存在身体之中,思想和感觉就是灵魂的活动,人睡觉的时候身体停止活动,灵魂却在梦中活动。人死后,灵魂便离开身体到别处活动,这说明灵魂是不死的,是可以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的,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萌芽。第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以曲折迂回的方式提出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就是经院哲学内部展开的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实质上就是“什么是本源,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仍然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三,到近代进入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脱封建宗教神学的束缚,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反映在哲学上就是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同宗教神学的对抗。只有到这时,人们才以尖锐的形式向教会提出挑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才获得它完全的意义。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思维是从存在派生出来的则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精神是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则属于唯心主义,所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除此之外的任何解释将都导致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混乱。②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这样或那样承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肯定思维和存在彼此联系和相互转化就是可知论,凡是以某种方式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就是不可知论。(二)对不可知论的批判1、黑格尔从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角度用辩证的观点批判过不可知论。黑格尔认为,现象和本质是辨证统一的,本质不是在现象之外,而是存在于现象之中,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但是黑格尔对现象和本质的理解是唯心的,他把思想概念理解为本质而把物质存在理解为思想概念的表现。2、费尔巴哈也对不可知论做过唯物主义的批判。他认为(考研笔记)3、无论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还是费尔巴哈的
本文标题:《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0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