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A.1/2B.1/4C.2/3D.1/3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玻璃管套上橡皮管B、测定溶液pHC、稀释浓硫酸D、存储氢气4.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下列诗句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石蜡熔化C.矿石粉碎D.煤燃烧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B.蒸发食盐C.检查装置气密性D.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试卷第2页,总7页7.下列事实与氧气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D.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AB.BC.CD.D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铁用来做炊具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天然气用作清洁燃料10.物质在变化中会表现出来一些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木炭的稳定性B.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氢气的可燃性D.活性炭的吸附性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升高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粉末变黑色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12.下列有关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丝燃烧B.铁器生锈C.铁杵磨成针D.铁矿石炼铁1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滴加液体C.用鼻子闻药品气味D.检测装置的气密性14.下列过程中,主要依靠化学变化实现的是()A.发射火箭B.水车汲水灌溉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15.下列叙述属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沙子能够制造出芯片和光导纤维B.水的密度是1g/cm3C.锌粒遇盐酸能产生气体D.葡萄能酿酒二、填空题16.填写下列仪器的名称:(1)ABCDEFGH(2)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3)取一定量液体所需的仪器是.(4)可用于配置溶液和较大量物质间的反应仪器是.17.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18.现有下列一些数据,将正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A.45°B.90°C.23D.13E.0.1gF.0.01g(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____;(2)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大约____处,试管里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试管要与桌面成____的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试卷第4页,总7页别人。19.186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作的化学讲座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子火焰的可燃物是____,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___。(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①__;②__。20.(1)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Ⅰ.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Ⅱ.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Ⅲ.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_(填序号)。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生石灰(2)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资料】Ⅰ.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Ⅱ.NaOH与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NaHCO3=Na2CO3+H2OⅢ.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其他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23CO3HCOOH2Ba不溶溶溶【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Ⅰ、Ⅱ对其成分提出了以下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猜想1:只有NaOH,猜想2:只有Na2CO3,猜想3:只有NaHCO3你认为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步骤操作现象结论步骤1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________不成立(填数字)步骤2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无气泡产生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步骤3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溶液未变红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填数字)。三、实验题21.某校整理化学药品时,发现如下图所示的两个试剂瓶中分别存放有图1、图2所示的两种银白色金属片(图1所示的金属为X,图2所示的金属为Y)它们到底是哪两种金属呢?推理和猜想:试剂瓶中的元素符号中含字母“g”的两种常见金属是。①实验步骤②实验现象③结论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_______________溶液中观察金属X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覆盖,金属Y表面无金属X是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试卷第6页,总7页明显变化22.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给外婆购买的“XX牌”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Na2CO3)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该饼干的配料表如下:小麦粉、小苏打……。她思考:配料中小苏打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资料获悉】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3.NaHCO3在2700C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实验过程】实验一:验证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按题18图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现象为,则能得出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实验二: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你们若用广泛pH试纸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实验三:用20℃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请完成下表:(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结论(3)(4)【交流总结】1.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2.可以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拓展延伸】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四、推断题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固体混合物A的组成进行实验研究,已知A中可能含有K2CO3、KCl、Fe2O3中的一种或多种,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问题(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进行)。(1)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溶液G中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3)写出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24.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1)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_____。(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3)E物质的名称是_____。(4)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选D.考点:实验操作2.C【解析】【详解】A、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倾倒,故操作错误;C、读取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图中平视读数,故选项正确;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操作错误。故选C。3.A【解析】试题分析:A、玻璃管套上橡皮管是正确的叙述;B、测定溶液pH是错误的叙述,不能直接伸入溶液;C、稀释浓硫酸是错误的叙述,应该酸入水;D、存储氢气是错误的叙述,应该口向下;故答案选择A考点:基本操作4.C【解析】A、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5.D【解析】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反应,物理变化是指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A.汽油挥发,属于物质状态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石蜡熔化,属于物质状态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矿石粉碎,属于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煤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6.D【解析】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B.蒸发食盐水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D.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应该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选D7.D【解析】A、复燃是体现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B、呼吸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参与的是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C、自燃也是燃烧,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D、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利用的是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是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选D【点评】理解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所在8.B【解析】试题分析:A、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方之一,试管与水平方向成45oC夹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正确;B、胶头滴管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错误;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先把试管横放,把盛有药品的钥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正确;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管稍微倾斜,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瓶塞倒放,正确。故选B。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9.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选项A错误;B、铁用来做炊具,是利用了铁具有导热性的物理性质,故选项B正确;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故选项C错误;D、天然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故选项D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1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