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八年级上课件-《桃花源记》
作者简介: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大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41岁时他毅然辞去了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躬耕自资,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的作品多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业。(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散乱繁多。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提问渔人对这里的美景感到非常惊奇。(他)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点评]此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经过和沿途所见的奇丽景色(即事件的起因)。语言准确精炼,优美动听,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八个宇,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桃花溪水行舟图”,富有诗的意境。小结背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透出来。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入(洞内)。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敞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提问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那里的人)看见渔人,竟然非常惊异,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他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摆酒杀鸡热情款待。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提问(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不已。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都拿出好酒好菜(来招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离开。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提问桃花源的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点评]此段是全篇文章的重点(即事件的经过)。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触交往的情况。刻画细腻、语近旨远。先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精神面貌——和平安宁,怡然自乐;然后再写这里的人们和渔人的交往——风俗淳朴,平等相交。作者细致描绘了桃花源里的情况,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让人无限向往,增强了感染力。小结背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渔人)出了洞,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返回,沿途到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去拜见太守,说了他在桃花源的这番奇遇。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提问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隐士。(他)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着前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但未能实现,不久(他)便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点评]此段写渔人出山以后的事(即事件的结果),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无飘渺、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地方,更显示了世外桃源的神奇莫测。小结背诵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渔人是在“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情况下发现桃花林的。“欲穷其林”,于是找到了桃花源。返回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生活:“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返回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返回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返回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本就是虚构的境界,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根本是无法实现的。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返回我必须掌握的:(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1.阡陌交通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不足为外人道也。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我必须掌握的:(三)一词多义⑤《三国志》①便舍船,从口入(放弃、舍弃,动词)②屋舍俨然(房屋,名词)①处处志之(作标记,动词)②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名词)④志怪志人小说(记述,动词)(记事的书或文章,名词)我必须掌握的:①寻向所志(寻找,动词)②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副词)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形容词)我必须掌握的:①便扶向路寻向所志(从前的,旧的,形容词)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对着,动词)(四)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作动词,认为……奇怪,对……感到惊奇)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2.省略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②便舍船,从口入③初极狭,才通人④问所从来⑤便要还家(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承前而省略主语)(“也”表判断)(句前省略主语“渔人”)(句前省略主语“山洞”)(应为“问之所从来”,省略宾语)(应为“便要之还家”,省略宾语)(五)文言句式我必须掌握的:桃花源记桃花源(理想社会)发现(起因)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缘→忘→逢→异→行→穷再寻(结果)处处志之诣太守寻向所志遂迷欣然归往未果无人问津P8P12P11进访(经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大惊要还家来问讯叹惋语水源山小口初极狭豁然开朗往来种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于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我们也学过了孔子时期的“大道”就是“大同”社会。那么你觉得世外桃源和大同社会有什么异同呢?背景资料: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当时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其实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桃花源记》其实暗含着作者的美好理想以及他深知理想无法实现的的思想矛盾。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桃花源诗嬴氏(秦王朝)乱天纪(正常的纲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夏黄公、绮里季等“四皓”去商山隐居),伊人(桃源中人)亦云逝(逃逸)。往迹浸复湮(去桃源的踪迹,消蚀而湮没),来径遂芜废。相命(相勉)肆(致力)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种植)。春蚕收长丝,秋熟靡(没有)王税。荒路暧(遮蔽)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祭器)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纵情)行歌,斑白(老人)欢游诣(游玩,到处去)。草荣识节和(节气和暖),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何用操心思)?奇踪隐五百(自秦至晋太元中,约五六百年),一朝敞神界(敞露神仙似的境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游于人世的俗人),焉测尘嚣外(尘世外的情况)?愿言(助词,无义)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寻与我契合之人)。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课件-《桃花源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3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