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黄帝内经》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内经》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应,即相应、对应;象,事物可见的现象或摹拟物象的像。本篇以阴阳为理论的认本,论述阴阳与自然之象、人体生理、病理之象的相应,故篇名为“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引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黄帝说:阴阳,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分析和归纳千变万化客观事物的总纲,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也是发生、发展和灭亡的根本,自然界中的无穷奥妙都是从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变化出来的,所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也务必求之于阴阳这一根本。再拿阴阳的变化来说,阳气轻清上浮,积而为天;阴气沉浊下降,积而为地。静止属阴,躁动属阳;阳主生发,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易动散,故能化气;阴易凝敛,故能成形。阴阳之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其对立面转化,故阴寒至极可转化为阳热,阳热至极可转化为阴寒。寒气凝敛,能生浊阴;热气长散,能生清阳。如果人体中脾脏的阳气下陷而不升,就会产生完谷不化的腹泻病;苦胃中的浊阴之气堵塞在上而不降,就会产生胃脘胀满类疾病。这就是阴阳运行失常反映出来的一种病理现象。清阳之气上升蒸腾而为天,浊阴之气下降凝聚而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由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下降之雨蒸发而成的。人体的变化也是如此,清阳之气从上窍耳目口鼻而出,如呼吸、声音、听觉、视觉等,都要依靠清阳之气才能维持;而浊阴之气从下窍而出,如大小二便等秽浊之物从前后二阴排出。清阳之气发散于皮肤、腠理和肌肉,如卫生运行到体表,保卫人体,抵抗邪气;浊阴之气内注于五脏,如营气灌溉五脏六腑,起着营养的作用。清阳之气充实于四肢,使四肢温度正常,运动轻便灵活,浊阴之气内走于六腑,饮食水谷中的营养才能被消化吸收,糟粕才能排出体外。水为阴,火为阴,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哧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阳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如果把水火分为阴阳,水的性质寒凉,又有润泽和向下流动的特点,属于阴;火的性质炎热,又有向上燃烧的特点,则属于阳。若把药物和饮食的气味分阴阳,那么没有形质的气属于阳,而有形质的味就属于阴。药物饮食的五味滋养了形体,而形体又仰求元气的充养;药物饮食之气生成人体的阴精,人体的阴精又依赖气化而生。阴精是依赖药物饮食之气产生的,形体是依赖药物饮食的五味而得到充实和生长的;药物饮食经过气化作用转变为人体的阴精,而人体的元气充养着人的形体。药物饮食的五味太过,会损伤人的形体,药物饮食之气太过,则耗伤人体的阴精;阴精能化生人体的元气,药物饮食的五味太过又耗伤人体的元气。阴性沉下,故味出于下窍;阴性升浮,故气出于上窍。味属阴,味厚者为纯阴或阴中之阴,而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气属阳,气厚者为纯阳或阳中之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味厚纯阴者能泻下,味薄阴中之阳者则能通利;气薄阳中之阴者则能宣泄,气厚纯阳者则能生热。气味纯厚热性很大的药物能够使人正气衰弱,气味温和的药物可以使人正气充足。这是因为大热的药物能消耗人体正气,而温和的药物具有补养的作用。药物和饮食的滋味,可以为分阴阳两类:辛甘之味,辛走气而性散,甘入脾以灌溉四旁,均具有发散的作用,属于阳;酸苦之味,酸主内收,苦主泻下,二者合并又能上涌作吐,下行作泻,均属于阴。阴气偏盛的药物使用过多则伤阳气,阳气偏盛的药物使用过多则伤及人体的阴精。阳性药使用过多则表现为发热,阴性药使用过多表现为身冷。苦寒到极点可以出现热的表现,热到极点可以出现寒的表现。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作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寒邪易伤人的形体,热邪能伤人身之气。气受伤而运行不畅,可以发生疼痛;形体受伤而肌肉壅滞,引起肿胀。故先痛而后肿的,是气伤在先而后及于形;先肿而后痛的,是形伤在先而后及于气。风邪太盛伤害人体,可以引起头晕目眩、肢体痉挛和震摇不定;热邪太盛伤害人体,易生红肿热痛的疮痈;燥邪太盛伤害人体,砂津伤液,表现为各种干燥的症状;寒邪太盛伤害人体,使阳气不能正常运行,可以引起浮肿;湿邪太盛伤害人体,会引起大便泄泻不爽。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的推移,促成了生物生长收藏的生化过程;木火土金水五行生克的变化,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更替。与自然界的四时五行相应,人体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并有由月亮这气产生的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所以,喜怒等情志变化能伤人五脏之气,寒暑等天地间气候变化自外而入能伤人之形。暴怒伤肝,使气血上逆;暴喜使心气涣散,心阳受伤。如果喜怒等情志太过,会使气血突然紊乱上冲,充满上部的经络,可以导致阳气脱离形体而散失,从而出现昏厥甚或死亡。所以说,倘若人们对情志不加以节制,就会使脏腑气血从内部受伤;对气候变化不善于调摄,就可使邪气从外部侵袭,造成内外夹攻的形势,那么就有性命之忧了。因物极必反,故阴气过盛可以转化为阳,阳气过盛可以转化为阴,所以,冬天受到寒邪的严重伤害,到来年春天可以发生温病;夏天受到暑邪的严重伤害,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天受到湿邪的严重伤害,到了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黄帝说:我听说远古时代对医学有很高修养的人,他们研究人体的形态,辨别脏腑的位置;审察经脉的联系,把十二经脉分为阴阳表里相合的六对,并分辨各条经脉的走行路线;各条经脉上的穴位,都有一定的名称和部位;肌肉与骨骼相连接,也都有它们的起止部位;经络系统中的皮部和浮络,虽然有上下左右不同,但都条理分明;四时阴阳的变化,有它一定的规律;外界环境与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相互对应,也都有表里相合的关系。以上这些说法是否都是真的呢?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努。努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中央为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中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岐伯回答说:东方应春而生风,春风能促进草木生长,木气能产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肝脏气血营养筋脉,筋有柔韧能屈能伸的特点,与木气相应,在五行关系中,木能生火,而心属火,故说筋生心。肝与目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肝主管目。这种阴阳五行变化的力量,既强大又微妙,可以产生一切事物,它在天为深远无边的宇宙,在人为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地为万物生化;生化然后能产生一切事物;认识了事物的规律,然后能生出智慧;深远无边的宇宙,是变化莫测的。变化在天便是六气中的风,在地便是五行里的木,在人体便是五体中的筋,在内脏便是五脏中的肝,在颜色便于工作是五色中的青,在凌晨律便是五音中的角,在发声便是五声中的呼,在疾病症状便是抽搐痉挛,在孔窍便是五官中的目,在滋味便是五味中的酸,在情志便是五志中的怒。根据情志与五脏的怒。根据情志与五脏的相应关系及五行生克的道理,大怒伤肝,悲可以抵制怒;风雅易伤筋,燥气能抵制风气;酸味也能伤筋,辛味能制约酸味。南方应夏,阳气旺盛而生热,热盛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够滋养心脏,心能生血,在五行关系中,火能生土,而脾属土,所以说血生脾。以及与舌与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心主管舌。这种阴阳五行变化的力量,既强大又微妙,可以产生一切事物,它在天便是六气中的暑热,在地便是五行里的火,在人体便是五体中的脉,在内脏便是五脏中的心,在颜色便是五色中的赤,在音律便是五音中的徵,在发声便是五声中的笑,在疾病症状便是忧心忡忡,在孔窍便是五官中的舌,在滋味便是五味中的苦,在情志便是五志中的喜。根据情志与五脏的相应关系及五行生克的道理,暴喜伤心,恐可以抵制喜;热能伤气,寒气抵制热气;苦味也能伤气,咸味能制约苦味。中央应长夏而生湿,湿能生土,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脾脏,脾脏能使肌肉生长发达,在五行关系中,土能生金,而肺属金,所以说肉生肺。脾脏与口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脾主管口。这种阴阳五行变化的力量,既强大又微妙,可以产生一切事物,它在天便中六气中的湿,在地便是五行里的土,在人体便是五体中的肉,在内脏便是五脏中的脾,在颜色便是五色中的黄,在音委便是五音中的宫,在发声便是五声中的歌,在疾病症状便是干哕,在孔窍便是五官中的口,在滋味便是五味中的甘,在情志便是五志中的思。根据情志与五脏的相应关系及五行生克的道理,思虑过度伤脾,努可以抵制思;湿气能伤肌肉,风气能抵制湿气;甘味也能伤肌肉,酸味能制约甘味。西方应秋而生燥,燥能生金,金气能产生辛味,辛味能够滋养肺脏,肺脏能使皮肤和毛发健康,在五行关系中,金能生水,而肾属水,所以说皮毛生肾。肺脏与鼻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肺主管鼻。这种阴阳五行变化的力量,既强大又微妙,可以产生一切事物,它在天便是六气中的燥,在地便是五行里的金,在人体便是五体中的皮毛,在内脏便是五脏中的肺,在颜色便是五色中的白,在音律便是五音中的商,在发声便是五声中的哭,在疾病症状便是咳嗽,在孔窍便是五官中的鼻,在滋味便是五味中的辛,在情志便是五志中的忧。根据情志与五脏的相庆关系及五行生克的道理,过忧伤肺,喜可以抵制忧;热气能伤皮毛,寒气能掏热气;辛味也能伤皮毛,苦味能制约辛味。北方应冬而生寒,寒能生水,水气能生咸味,咸味能够滋养肾脏,肾脏能使骨髓充满,在五行关系中,水能生森,而肝属木,所以说髓生肝。肾脏与耳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肾主管理耳。这种阴阳五行变化的力量,既强大又微妙,可以产生一切事物,它在天便是六气中的寒,在地便是五行里的水,在人体便是五体中的骨,在内脏便是五脏中的肾,在颜色便是五色中的黑,在音律便是五音中的羽,在发声便是五声中的呻,在疾病症状便是战栗颤抖,在孔窍便是五官中的耳,在滋味便中五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3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