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郭氏近代名人(2010-09-1602:45:50)转载标签:郭企之两万五千里长征独立自由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解放勋章杂谈分类:郭氏家谱郭企之:(公元1915~1939年),原名郭福记;南宫县安宋庄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郭企之出身于农民家庭。1930年,郭企之入南宫中学读书,在学校期间接受了革命理论,组织同学中进步分子成立了党的外围青年团体“晓行团”,郭企之担任领导工作,组织同学们秘密地传播马列主义,并创办刊物《毛瑟社》。在第一期上就尖锐地提出:“穷人为什么穷?当前我国的最危险的敌人是谁?”的讲座题,南宫县反动政府发觉后,当即对他们进行威协和恐吓。但郭企之毫不畏惧,在刊物上慷慨陈词,抨击反动势力,连续斥问:“地是穷人种的,为什么富人收?富人盘剥发横财,为什么穷人常年吃糠菜?”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鼓舞了同学们的斗志。郭企之在南宫中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领进步同学写标语,散传单,在中秋的晚上,中共南宫县委通过了郭企之起草的《告南宫农民书》,并决定立即散发到群众中去。第二天正逢南宫城集日,赶集的群众看到传单,纷纷传颂:“终年辛苦终年忙,衣不遮体饿肚肠!旧债未清累新债,地租捐税阎王帐;受苦爱罪何时了?不如起来干一场!土地政权归农民,干到东方出太阳!”革命的传单吓坏了当时反动政府,他们采取特务手段,对进步学生进行盯哨、跟踪和监视。为了保守机密,继续斗争,党组织决定由企之发送、收藏上级下达的文件。由于他机智、大胆、心细,党的文件从未爱到损失。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革命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幸。因此他不断叮嘱妻子和父母:“如果万一被敌人逮捕,头挂在十字街上,你们不要去哭,要活下去,继续革命!”1938年春天,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挺进冀南,南宫成立了战委会。郭企之任南宫县战委会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同年9月又调任冀南行署巡视团团长。他率领巡视团到工作最艰苦的曲周县开展工作。当时的曲周县境内,连年灾荒,盗匪横行,民不聊生。企之到曲周后一面宣传党的政策,一面安抚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他穿着农民衣服,态度平易近人,经常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老百姓是水,咱们革命者是鱼,鱼有水才能生存,咱们只有和群众在一起才能取得胜利!”他还常说:“我们是革命的队伍,要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是这样讲的,也是带头这样做的,通过艰苦扎实的工作,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曲周县迅速建起了“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锋队)、自卫队等群众性的抗日组织。9月间全县各村选民代表四百多名在城东相公庄奶奶庙开会,一致推选郭企之为曲周抗日政府县长,他发誓:“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要与全县人民同生死,共患难,抗战到底!”当时城关四乡群众纷纷前来参加庆祝。为了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郭企之常与地方各阶层人士和社会名流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根据毛主席人民战争的观点,分析当时形势,陈述党的策略,使与会人士提高了民族觉悟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1月21日,日寇侵占曲周县城,郭企之带领游击队转入农村发动群众破路藏粮、坚壁清野;对敌发动政治攻势,瓦解敌军;开展游击战,麻雀战,打击日寇。环境日趋恶化,头争愈加残酷,郭企之更加勇敢和坚毅。白天他秘密找干部谈工作,研究问题;夜晚常带领基干向敌人碉堡喊话,对伪军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教育伪军:“不要甘心当亡国奴,不要干坏事,中国人不要打中国人!”在郭县长的号如下白庄碉堡两个连的伪军携带武器投诚。一次,日寇分兵七八路进行疯狂扫荡,郭企之为保护根据地群众,运用毛主席“诱知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故意带领基干队暴露在距敌不远的大路上,吸引小股日寇。他迅速带领队伍埋伏在套里村街两旁的高房上,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内,他高喊一声“打!”土枪、手榴弹象暴风雨一样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打得日寇惨败而逃。不久,曲周县政府在龙堂村被数倍于游击队的日军包围,情况万分危急。郭企之立即根据敌我兵力悬殊的具体情况,果断地还决了空置的方案,采取一次疏散转移办法,终于使敌人的搜捕计划落空。1939年2月8号,郭企之为开展反次敌斗争,来到南里岳村,被汉奸发觉告密。日寇纠集近五百名日伪军将南里岳村包围。当时郭企之正和村干部研究布置工作,忽然放哨的战士跑来说:“村外发现敌人!”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当即安排村长带领群众转移,为了转移日寇视线,保护群众,他带领警卫员勇敢地身村外冲去。眼看要冲出理转时,隐蔽在打坯坑里的一挺机枪突然疯狂地扫射起来。郭企之左臂负伤,警卫员要背他,他大声喊到“不要管我!”命令警卫员迅速转移,警卫员无奈,含泪而别。郭企之身负重伤,仍坚持向东北方向突围,但终因敌我兵力悬殊,不幸和群众一同被裹胁。郭企之和群众被押回村时,日寇已将里岳五铺街群众强迫集合到杨街前的场上。日寇队长挥舞着杀人的魔刀嚎叫:“不交出八路的县长,统统的枪毙!”并下令架起机枪,准备对群众进行血腥屠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郭企之挺身而出,日寇平岛队长惊疑地问:“你的,什么的干活?”郭企之从容镇定的用木棍在地上写出:“抗日政府县长”六个大字!敌人看了,表现出既惊疑又敬畏的神情。残暴的日寇队长平岛命令士兵用铁丝穿透郭企之的锁骨押上汽车。郭企之站在汽车上庄严唱起抗日战歌,吓得日寇惊慌地开坳汽车向曲周城窜去。郭企之被关进日寇监狱,敌人对他进行残酷的摧残刑逼、迫其就范。但郭企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日寇的刑具面前,表现出中华民族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日军披到酷刑不能使郭企之屈服,便改用软化引诱手段:先是给治疗养伤,接着就摆设酒筵。郭企之早已识破他们的诡计,一脚将酒席踢翻,并当面怒斥敌人:“你们这群强盗,杀人放火,侵略中国,干尽坏事,你们太无耻了!中国人民抗战一定胜利!”郭企之在狱中宁肯饿死,不吃敌人一口饭,进行绝食斗争。日军软硬兼施,却丝毫未能动摇郭企之的钢铁意志。于是又利用伪县长连书平去劝降。连书平是个老奸巨滑、厚颜无耻的汉奸。他见到郭企之就假惺惺地说:“郭县长才二十五岁,真是年轻有为啊。你如果被日本人杀害,岂不是抗战的一大损失!我劝你留下有用之躯,他日仍可报效国家。现在日本人想叫你到邱县当县长,你何不借此机会寻个县长干,以图日后大计!”郭企之听了愤怒地说:“你这个无耻的东西,卖国求荣,甘当汉奸走狗,你不配和我说话!”后来伪县长连书平又来劝降几次,都遭到郭企之的怒斥。日寇花招耍尽,都不能动摇郭企之的革命信念,便准备下毒手了。1939年3月29日,曲周城内岗哨密布,五名日寇荷枪实弹,将郭企之带到旧县城东北角预先挖好的土坑旁。郭企之毫无惧色,步履从容。敌人向他表示,如果回心转意,不可不杀。郭企之仰视长空不予理睬。敌人即用军刀对头、刺刀对心来威吓,郭企之始终镇定自若,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做亡国奴!”“共产党万岁!”敌人无奈,将郭企之推入坑内,用黄土掩埋。当黄土掩过胸口时,敌人又问“投降不?”郭企之怒目直视敌人,鼓起最后一口气高呼:“抗日一定胜利!”“中华民族万岁!”人民爱戴的郭企之就这样悲壮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终年二十五岁。冀南行政主任公署,鉴于郭企之生前工作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戴,被捕后表现出高尚的革命气节,慷慨就义,被誉为“模范县长”,将曲周县曾一度改为“企之县”以示纪念。抗战胜利后,将他的忠骨移葬在南宫烈士陵园,并在郭企之就义的地方立起烈士碑“企之亭”。郭小川:(公元1919~1976年),河北丰宁人。著名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这一时期写过许多诗歌,收入《平原老人》等集子里。1948年春,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先后在天津日报社、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解放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秘书长及《诗刊》编委等职。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作领导工作。先后出版《致青年公民》、《月下集》、《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等十一本诗集。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富于革命激情,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的诗歌吸收了民歌、古典诗歌的优点,具有豪放、清新的风格。在他数十年生涯里,他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对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了诗人的回答,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以至文化大革命十年,诗人的一系列优秀诗作,如《致青年公民》组诗、《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等,都较为清晰地留下了时代的足迹。由于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在诗作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不断奏出了昂扬的旋律,鼓舞广大人民感奋起来,推动历史前进。郭小川认为,我们“处在一个意气风发、精神振奋的前所未有的时代。”因而这个时代的诗歌要“造成一种雄浑而壮丽的气势,一种高昂的调子。”。郭小川的可贵素质是具有永不衰竭的“战斗的热情”,并将这股热情融会于有血有肉的生活形象之中。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郭小川不拘一格,对诗歌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曾被誉为“革新能手”。“新辞赋体”可以说是诗人的一个独特创造。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他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词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郭小川1952年9月1日深夜,即他33周岁生日前写给其夫人杜惠的一段话:“……当你自己认为是幸福时,就是幸福的。我深信这一点。我想到,我们的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也许在我们这一代,还要经历人类的最后一次战争,在很多的岁月里,我们将会遇到许多困难以至挫折,但是我们应当永远使自己感到幸福。这就需要一种伟大的意志力,永远随着时代前进。”1976年10月18日,郭小川为祝贺“四人帮”垮台而多饮了一些酒,点着香烟便睡着了,后来香烟点燃了被子,他在烈火中逝世。至今,郭小川的著名诗句至今留在人们的心中:“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欺诈;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大脑发达。”郭鹤年:(公元1923~今),祖籍福建福州,生于马来西亚柔佛邦新山市。著名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二十世纪年代后期,他从新山英文书院和莱佛士书院学成毕业后,曾在父亲的公司里做帮手。1949年创办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郭氏集团渗透到世界各地:除在本国拥有众多企业外,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是他的主要经营范围:经营的业务也极为多样化,从甘蔗种植、制造糖、面粉、饲料、油脂、矿山,一直到金融、酒店、产业、种植业、商贸和船运等等;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产,是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大富豪。1948年,郭鹤年自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不久后,在新加坡创办了利克务公司,主要是经营轮船航运及一般商务,这是郭鹤年创业之始。之后,郭鹤年涉及大马船运业,可说与此息息相关。创立公司翌年,父亲郭钦监逝世。郭家经过开会后,议决由他领导家族事业,并组织郭兄弟有限公司,由他出任董事经理。当时,只有二十五岁的郭鹤年便接过重担,正式执掌家族事业,并在他的领导下,把它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1967年,郭鹤年结识印尼首富林绍良,并供应白糖给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展至印尼。1968年,他创立了旗舰公司玻璃市种植,大量种植甘蔗以供炼糖厂做原料用途。1970年,他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及投资白糖期货。从1971年开始,他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一亿马币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他更分别在各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从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济等一路延伸至中国,并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不过,八十年代初期却是他事业的低潮期。当时,由于世界性经济不景,航运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货轮的货运量大减,使他蒙受严重亏损。估计当时的损失介于一亿至二亿马币左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郭鹤
本文标题:郭氏近代名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6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