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小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报告
赵北小学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活动安排一、活动目的现如今家长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在营造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氛围,这样导致孩子的课业负担加重,课余时间减少。这个时代孩子的厌学情况应该较以往的各个时代都更为严重,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让孩子有严重的厌学情绪,积极对待学习,我校特开展《小学生厌学情况调查》的研究活动,帮助本校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能够热爱学习。二、人员安排总指导:王慧校长各年级实施人员:六年级:刘鑫明老师五年级:袁春青老师四年级:韩喜娟老师三年级:肖彩凤老师信息分析处理:杨静老师三、具体实施:三月对本校三到六年级进行了厌学情况调查活动,确保中高段学生人人参与厌学情况调查问卷;四月对各年级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得出调查报告;五月上旬对厌学情绪较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五月中下旬总结工作。赵北小学学生厌学情况调查分析报告本次调查互动针对本校中高年级学生开展,总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三年级15张有效调查问卷。14人没有明显的厌学情况;1人有轻微的厌学情况,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于老师的批评心理负担重,也因家长要求过高导致轻微厌学情绪,长久以往会对学生成绩造成影响。四年级24张有效调查问卷。其中22人学习态度积极,对于作业等学习任务没有负面情绪,无明显的厌学情绪;2人出现轻微的厌学情绪,主要表现在没有同年级的其他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其厌学情绪对于学习影响不大。五年级21张有效调查问卷。其中19人学习态度较端正,无明显的厌学情绪;3人有轻微的厌学状况,1人太在乎同学和老师对他的看法,心理压力较大。1人性格比较内向,遇到困难不会主动请求帮助,不喜欢主动沟通表达,久而久之造成心理负担加重。1人认为老师和家长对于学习施压有些重。六年级47张有效调查问卷。其中43人无明显厌学情况,4人有轻微厌学情况。造成这4名学生厌学原因系六年级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在老师家长都特别重视的毕业班,他们觉得学习生活较紧张,有些许心理负担,但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注:上述未说明的无效调查问卷存在原因系各班学困生无法独立完成问卷,在家长和老师的辅导下完成问卷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出于对这些孩子的人格尊严的保护,决定今后对其采取其它形式的厌学情况调查。综合比较选项年级有效问卷最多学习态度最积极轻微厌学比例最低轻微厌学比例最高学习压力最大倾诉学习问题意愿最高六年级五年级四年级三年级注:上述综合比较只针对有效问卷。本校通过对各年级的调查问卷分析研究从宏观上得出以下具体结果及心理矫正的策略(有效问卷中无个别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可归类为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一)厌学原因的分析我们经过长期观察,深入调查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和个例访谈,得出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厌学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究其实质,学生的学业负担、精神压力过重;教师的素质还不尽如人意;学生精神家园的失落;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等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1)家庭因素①过分溺爱,放任自流虽地处县城,但诸多孩子因父母在城区买了楼,他们为生计而奔波或外出打工,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疼爱第三代,加上觉悟比较低,对“小皇帝”百依百顺,就造成了这些学生的依赖性强,懒惰思想严重,导致这些学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把在家中养成的坏习惯带到学习上来。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想学,形成了恶性循环,很难提高上去。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宣传“读书无用论”,给孩子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我校五年级某班有这样一位这家长。他的儿子在学校里整天下课生龙活虎,上课打瞌睡,作业从来不做,写的字像甲骨文,完全无法辨认,老师教育他还不以为然。实在无奈,请来家长,那家长的一番言论让班主任无所适从:“哎呀,老师,你想开一点,像我,小学毕业,开了个公司,现在照样发财,他的成绩上不去,你就随他去吧!孩子过得开开心心就行了!”……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思想中长大,真是被毁了!!!②要求过严,态度粗暴有些父母确实认为读书很重要,但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他们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认为“棍棒下出人才”,我所教的班有个学生孙某,行为习惯比较差,对同学存在着暴力倾向,对老师也不太尊重,成绩更是不用提了,对学习有强烈的抗拒心理。后来才了解到,由于他是农村男孩,母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懂得如何关注他的学习,为了让孩子成绩好,几乎每天对着孩子言辞苛刻,一出现错误就被母亲责骂甚至挨打。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没有培养起来孩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反而养成了孩子对学习的排斥行为。在低年级时母亲的行为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当孩子进入七岁八岁万人嫌的叛逆期,母亲的一如既往的管教方式和孩子的心理成长欲求必然产生巨大的冲突,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严重化。后来,我试着和他的家长交流过,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母亲不是一味地暴力,其实是个很负责任的家长,但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于儿子的教育选择了“简单易行”的暴力方法。我这样对那个家长说:“拳打脚踢只会换来孩子的叛逆和憎恨,他就会更加放纵自己的言行,物极必反,你这样教育是与你的本意背道而驰的,你必须立刻停止,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家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会有所改变,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学校里多关心这个学生,不能再让他觉得自己很垃圾,要帮他重新树立信心,也许他的坏表现只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让我们去关心他。毕竟,他太缺乏爱了。③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我们都知道,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保障。如果一个孩子知道累了,有父母的怀抱可以依靠,受委屈了,有父母为他擦拭眼泪,考得不好,父母会和他一起寻找原因,帮助他,鼓励他……孩子没有了这些后顾之忧,他当然能全心全意去学习。相反地,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能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没有心思学习,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④家长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是绝大部分家长毕生为之所奋斗的,他们把自己曾经的遗憾,对未来的憧憬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小学课程家长能辅导,再加上学生独立意识不强,容易接受家长管教,父母为孩子订资料,请家教,节假日带孩子学习这个,培训那个,为使孩子成绩达到家长的要求,往往采用物质刺激和体罚或变相体罚来孩子,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不仅是极短暂的,更是有伤学生身心健康的,这种刺激一旦消失,学生会回到毫无约束的状态,开始不爱学习,产生厌学心理。(2)学校教育因素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年来,人们在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上出现片面性,一些学校把基础教育的功能狭隘化,以“应试教育”代替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我们学校,虽不断强调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但仍有个别老师靠课下布置大量作业来提高质量,教师往往为抢时间,赶进度,牺牲了孩子的天性和本来可以健全的人格,使孩子们的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学习自觉性等有限,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有的学生精神恍惚,产生学习焦虑症,重负下的孩子习惯于被动应付,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能力差,对学科厌倦。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当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到你这样的学生?”“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对你讲话就是对牛弹琴!”……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自我否定,最终引发厌学症。3、学生本身的因素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会给学生增加许多阻力,不断的挫折感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造成精神苦闷,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就拿我自己作个例子:初一的时候数学考年级第一,学习劲头十足,到了初三,数学试卷经常一片空白,想到深更半夜也下不了笔,太痛苦了,后来就对数学彻底厌烦了,讨厌上数学课,看到数学试卷就开始焦虑,就是所谓的厌学症。②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很多学生将学习看成是完成父母老师交给的任务,缺乏内在动力和兴趣,不愿学习。(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正1、老师和家长要默契配合,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他的学习策略,鼓励孩子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相信自己。比如,教师家访时,不要总是“告状”,家访时,“报喜”有时比“报忧”更管用,万不可两面夹攻学生,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绝望了,更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比读书考试更重要。2、减轻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轻松感,成功感。每当克服了种种困难获得了某种知识时,人的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很棒的,就会产生继续探求的动力。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对学情充分了解,并且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以我自己的课堂作为一个例子,一般来说,我喊学生回答问题的顺序是:中等生—学困生—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呢?上课伊始,我都会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由于是复习,叫优等生是浪费时间,但如果一开始就叫学困生,那么他会因为紧张或真的忘记了而什么都说不出来,所以我先选中等生回答,相当于是对学困生的一个提醒,唤起他们的回忆,然后再叫他们回答问题。这时候他们回答问题就简单多了,我还能趁机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上新课后,都是先让优生发挥,一来给其他人做个榜样,二来也不能忽略优生,他们的学习动机也需要不断强化,然后再叫中等生,学困生,这样循序渐进,大家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到了东西,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劲头。3、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同学生的天赋表现在不同方面,有的学困生画画很好,足球踢得好等等,如果把他们硬逼在学习上,反而会渐渐泯灭其他的优点,最后这个孩子就真的一点梦想都没有了。所以可以丰富课外活动,让他们施展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得到同学佩服的目光,让他们能够代表班集体争光,孩子的心灵变得光明了,那么内心阴暗的想法就少了,能减少他的厌学心理。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低年级班主任在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农村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差,随着本地经济迅猛发展,打工移民的孩子成为我校学生构成的中坚力量,由于地域和家庭条件的不同,有些学生不和群,学习成绩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违反班级纪律的现象时常发生,这和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分不开的,其中二年级的学生和一年级的学生又有了显著的不同:(一)一般心理特点:1、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2、二年级学生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3、二年级学生已经能产生集体荣誉感。运队会时,二年级学生更关注比赛结果,对集体荣誉非常在意。4、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时,(二)应对措施:1、在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时,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穿插一些小游戏、小律动用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配以及时的表扬和奖励,用来提高课堂效率。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刚开始发现孩子说谎话,不要太认真,假装和孩子说别的事,暗示或引导他明白相关的道理。2、摆事实,讲道理。立榜样,树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注重实践勤于锻炼。自觉反思,自我完善。继续使用恰当的表扬鼓励与批评,一般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成绩不够突出也要鼓励,以巩固和发展这些萌发出来的好的表现,促进他们奋发向上。但表扬要实事求是,,并非只有一种方法板起脸孔训人,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讲究艺术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二年级学生开始说谎,要注意对孩子讲道理,树榜样
本文标题:小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7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