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年南京生物中考复习单元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25章生态系统课本:P.85~P.94考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A)1.结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去理解其组成成分(有两分法、四分法两种叙述)定义: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两分法: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四分法: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生物成分消费者:人和动物(吸收有机物)分解者: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2.考查密度:2006(20)2008(34.1)2009(35.2)考点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1.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表示了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食物网表示了许多食物链互相交错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已表示成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标示成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食物链的起点必然是生产者注意食物链的正确写法,能够熟练数出一个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到最高级消费者的箭头通路数量为食物链数量)。2.营养级的划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相应的,依次称为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几营养级3.考查密度:2006(24.1)2007(26.1、26.3)2008(34.1)2009(35.1)2011(35.3、35.4)考点3:生物富集及其影响(B)1.生物富集: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通常生物富集伴随食物链发生,营养级越高富集浓度越高,人极易受害。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浓度应该是最低的。识别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富集最高者:最长食物链的末端生物可以根据富集浓度的高低逆推食物链。2.考查密度:2006(24.2)2007(26.4)2009(35.3)考点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B)1.生态系统中能量最初来源:太阳。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中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物呼吸作用的消耗)食物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成分:生产者要写出末端消费者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就是找出最短的食物链。要写出末端消费者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就是找出最长的食物链。2.考查密度:2007(26.2)2008(34.2、34.3)2009(20)2010(35.3)考点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不分先后、同时进行。碳循环: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互相转化,植物光合作用在其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循环的形式之一。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是光合作用。碳循环的过程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三种生理作用有关。2.考查密度:2006(24.3)2009(35.5)2010(20)_月_日分章复习课(1)重点1.生态系统——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识图)、生物富集、能量流动(起点和特点)、物质循环(碳循环——识图)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者(微生物),后三者合称为生物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表示了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箭头的含义是“被吃与吃”,表达式中直接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标示出来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在食物链中第几个生物就是第几营养级。生物富集的理解: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体内积累有害物质浓度最低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就是生产者,反之是最高营养级、处于最长食物链的末端。能量流动的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起点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在一条食物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含能量最少的生物是末端生物,可以根据含能量的多少逆推食物链。物质循环(碳循环)的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碳循环只是其中一种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碳循环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和人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关。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本:P.95~P.108考点1:生态系统的类型(A)1.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或者形成过程的差异可以将生态系统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复习几种自然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内部不断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总和2.考查密度:2008(18)考点2:生态平衡(B)1.生态平衡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一般变化不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平衡的原理: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它会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中的“平衡”含义:动态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能保持平衡的原因:依赖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特点:生物种类多,食物链、食物网复杂。会判断最能生态平衡或者生态失衡的生态系统2.考查密度:2006(19)2007(21.5)2009(35.4)2010(35.4)2011(20)考点3: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A)1.人工生态系统实例: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农业等特点:不稳定,需要人类来维持平衡。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往往较低,所以人类发明了生产能力高的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但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没有人的维护也会出问题。2.考查密度:考点4: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A)1.认同地球不仅是人类繁荣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2.考查密度:2008(25)考点5: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B)1.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森林面积的减小、荒漠化的扩大、污染的加剧等。为了人类的自身利益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2.考查密度:_月_日分章复习课(2)重点1.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探究实验)生态系统的类型: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根据形成过程的差异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理解: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物种类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平衡越稳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般认为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生态系统最稳定。根据生态平衡的原理可以设计生态瓶或者识别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探究实验:无论是否生态瓶,基本思路一致,不仅要考虑生物的种类、数量,还要关注非生物成分特别是外界影响因素如光照、温度等,生物实验都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附录:2006年会考题19.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池塘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热带雨林20.在进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探究实验中,设计实验时,考虑的因素除瓶内水、生物种类和数量外,还应考虑的外界影响因素主要是A.光照、温度B.光照、氧气C.氧气、湿度D.温度、湿度24.(4分)右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2)该生态系统若被DDT污染,则体内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3)在该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19.D;20.A;24.(1)四草→鼠→猫头鹰(2)猫头鹰(3)草的光合作用(答出光合作用即给分)附录:2007年会考题21.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⑸最近太湖水域蓝藻大暴发,严重污染水质,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6.(4分)下图为某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⑴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⑵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开始于▲,并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⑶在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⑷科学家研究表明,当该海洋生态系统被DDT污染,则DDT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21.(5)√;26.(1)4(2)生产者(浮游植物)固定太阳能(3)大鱼(4)虎鲸附录:2008年会考题18.黄羊、跳鼠等动物善于奔跑或穴居,适于它们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25.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在我国正式开始执行,这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3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者,它在食物链中位于第营养级;(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开始;(3)写出鹰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18.B;25.A;34.(1)消费,二;(2)太阳能;(3)草→鼠→鹰附录:2009年会考题20.下表是某水域生态系统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表,表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甲B.乙C.丙D.丁35.(5分)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食物网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甲虫处于第▲营养级。(2)该生态系统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是▲。(3)该池塘附近的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某种重金属,使池塘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检测发现池塘生物体内已含有这种重金属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生物是▲。(4)一般情况下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消费者减少并不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5)在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以▲形式参与物质循环。20.D;35.(1)四;(2)分解者;(3)食肉动物;(4)一定的自我调节;(5)二氧化碳营养级甲乙丙丁能量(KJ/m2)141.10×10215.91×1020.88×102871.27×102附录:2010年会考题(1)2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图4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0.A附录:2010年会考题(2)35.(4分)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开始的。(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瓶。35.(1)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无)影响;(2)C;(3)太阳能;(4)B附录:2011年会考题(1)20.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4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20.C附录:2011年会考题(2)35.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1)春季,农民通过播种育秧种植水稻,水稻的生殖类型属于_______生殖。(2)该食物网中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生物是_________。(3)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
本文标题:2013年南京生物中考复习单元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7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