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现当代新诗(一)第二节 郭沫若的诗作
第二章郭沫若的诗作一、生平创作和前期诗学主张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鼎堂,又名郭开贞,号尚武。1919年首次发表新诗时署名“沫若”(郭沫若的家乡有两条河,一条大渡河古称“沫水”,另一条叫“雅河”(青衣江),古称“若水”。以“沫若”为名,意在不忘故土)一、1892——1913故乡生活曾因反对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误人子弟的教员而三次遭学校开除,作为少年叛逆者。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少年郭沫若二、1913年—1923留学十载1919年,创作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从1919年上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在宗白华编辑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新诗。《三叶集》(郭沫若、田汉、宗白华,1920年)在日本读书期间的郭沫若早年诗学见解:艺术的根源在主观,艺术在本质上是主观感情的表现和主观想象的产物。首先是主情主义。“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三叶集》)。其次是重自我表现。“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而不是没我的,摹仿的。”(《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1925)第三是强调自然流露。“我自己对于诗的直感,总觉得以‘自然流露’的为上乘,若是出以‘矫揉造作’,只不过是些园艺盆栽,只好供贵人赏玩了。”(《三叶集》)第四是重视灵感的作用。“我想诗人底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底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着的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这些东西,我想来便是诗底本体,只要把它写了出来的时候,它就体相兼备。”(《三叶集》)公式:“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三叶集》)1921年,与成仿吾等人共组创造社。同年,第一部诗集《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出版。《星空》(1923):1921年和1922年所写的诗和散文。3、1923—1928年,回到国内1923年和1924年的诗收入《前茅》(1928);创作了《卓文君》和《王昭君》两个历史剧。后来与1925年写成的《聂莹》合编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1926)。诗集《瓶》(1925年写作,1926发表,1927年出版)1924年前后与安娜及孩子们1926年3月赴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写作《革命与文学》、《文艺家的觉悟》等文章,认为革命文学是“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倡导革命文学。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发起革命文学论争,是积极参与者。1928年1月5—16日作诗24首,1928年3月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集名《恢复》。1928—1937避难(日本)十年1928年2月下旬被迫流亡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传《我的童年》、《创造十年》等。1937—1949回国抗战,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抗战文化宣传工作。主要有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与于立群及孩子们新中国成立后,郭在担负繁重的党和国家事务,从事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的同时,继续进行文学活动和创作,写了《蔡文姬》等历史剧,《新华颂》等诗篇,“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1978年3月,扶病参加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6月12日因病去世。“单从技巧一方面说吧,或许《女神》以后的东西要高明一些,但象产生《女神》时代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感情是没有了”(《序我的诗》)第二节开一代诗风的《女神》一、基本情况:《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连序诗共57首,最早的诗写于1916夏,绝大部分写于1919年至1920年留学日本期间,少部分为1921年归国后所作。第一辑是取材于历史和传说的三部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风格刚劲豪放。为中国现代新诗开创了历史诗剧的新形式。第二辑收诗30首《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体现了《女神》的精华和灵魂。风格雄健豪放,形式风格上属惠特曼型。第三辑收诗23首,主要是早期的小诗和归国后稍晚的作品。形式风格近于泰戈尔和海涅,风格清新柔美。有对大自然的吟唱,如《晚步》、有对爱情的焦渴《新月与白云》;有对当时中国现状的愤懑《上海印象》;也有一时的感触与思绪《鸣蝉》等。二、《凤凰涅槃》是《女神》集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作。诗篇以阿拉伯关于菲尼克司鸟的神话和中国古代关于凤凰的神话为基础,充分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塑造了一对勇敢地集火自焚,经历烈火的洗礼,而后取得更加美好的新生命的凤凰形象。四个部分: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鸡鸣、凤凰和鸣)。三、《女神》的思想艺术特色1、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诗歌情感1)自我的发现与赞美2)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崇尚破坏和创造4)赞美自然和劳动二、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1)“小我”与“大我”合一,诗歌情感雄浑激昂;2)意象奇特,想象大胆《女神》里有天方国的神鸟、中国的凤凰,有神话中的女娲、天狗,有古今中外的匪徒,还有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电等瑰丽神奇的诗歌意象。消融了人、神、自然的界限,驰骋飞腾的想象创造出成种种奇妙的图景。三、自由奔放、不拘一格《女神》彻底摆脱了旧诗的声调格律,成功地创造了自由体诗的新形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为“五四”后自由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四、从《星空》到《恢复》一)《星空》:迷惘哀伤的中寻求1923年10月出版的诗歌、散文、戏曲集《星空》连同卷首“献诗”,共收诗31首,诗剧三篇,散文四篇,均为1921年至1922年在上海、日本两地所作。在《星空》的扉页上的话;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他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与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关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星空》更多的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吟;同时也有着对光明自由的向往之情。“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凤凰·序》)“单从技巧一方面说吧,或许《女神》以后的东西要高明一些,但象产生《女神》时代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感情是没有了”(《序我的诗》)二)《瓶》:哀惋缠绵的爱情歌唱《瓶》写于1925年2月18日至3月30日,初载于1926年《创造月刊》卷二期。除《献诗》外,共收入42首标有序号的短诗。《瓶》表现了诗人精神生活的另一侧面。这是一组缠绵绯恻的爱情诗,完整地记录了抒情主人公对一个少女的恋爱从产生、发展、直至破灭的心理历程,写得炽热、真诚、大胆、奔放,而其中感伤的情调,如梦的哀叹,又有着《星空》的投影。《瓶》是一部表现一段完整的爱情生活故事,有着情节因素的抒情组诗。组诗《瓶》在心理世界描写上,更自觉地突破单层次、平面化的局限,趋向于多层次,多侧面的综合表现,把笔触伸入人物的潜意识、错觉、梦幻等诸深层心理领域,因组诗的心理内容较之《女神》增加了纵深感和立体感。《瓶》刻意追求诗歌内在律和外在律的统一。“两种同性质的东西相加之后效果是要增加的,这是所谓合力的作用。有情调的诗,虽然可以不必再加上一定的声调。但于情调之上,加以声调时(即是有韵律的诗),是可以增加诗的效果的”(郭沫若《论节奏》)《瓶》组诗具有匀称、和谐、精细、隽秀的优美风格。组诗中各篇诗节大致匀称,诗行大体匀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几乎第一句都以双音词收尾,反映了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的特点。三)《前茅》:革命时代的呐喊1928年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除序诗外,收诗十四首。作于1921——1924年。多作于1923年归国之后。《前茅》是诗人“我们的运动要在文学之中爆发出无产阶级的精神”(《我们的文学新运动。)等思想和情绪的结晶,它是一部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探索和奋斗的诗集,是一部呼唤革命和追求革命的诗集,标志着诗人在创作上的一个新的过渡和转折。1、《前茅》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粗犷的英雄格调。1)表达了诗人鲜明的阶级爱憎和接近工农群众的强烈要求。2)明确而具体地呼唤和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表现了对十月革命和革命导师列宁的崇敬感情。(二)《前茅》表现了诗人自我批判精神诗人开始自觉地清算以往的各种思想和情绪,表现出同旧的思想情感决裂的坚强决心。四)《恢复》收入1928年1月5——16日年作24首诗,1928年3月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恢复”命意有三:其一,革命趋于恢复。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虽然遭受严重挫折,但革命精神和革命力量已趋于恢复;其二,诗人创作的恢复。其三,是指诗人自己的身体,大病初愈,正在恢复之中。一)《恢复》在思想上标志着诗人的新高度。1、诗集旗帜鲜明地宣示出诗人的政治立场,洋溢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战斗的不屈精神和旺盛斗志。2、抒发了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生活和革命战友的诚挚怀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和坚定信心。3、表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信心。二)《恢复》在艺术上标志着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转换”。1、《女神》以浪漫主义想象,幻想的方式,夸张的象征性形象,表现朦胧的革命理想。《恢复》则多是通过现实中坚贞革命者的具体情操、行为来坚实、鲜明地体现革命理想。2、《女神》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借助强烈的节奏、鲜明的色彩、巨大的伟力等显示出来、呼喊出来。《恢复》则多是把情感凝聚于现实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和叙述中。3、《恢复》中的“我”,既不同于《女神》期那物我无间,象征着现实时代精神的自我,又不同于《星空》中那犹如“带了箭的雁鸿”,“受了伤的勇士”的“我”,而是具有强烈现实感的弛骋在刀光剑影的沙场,长啸于血雨腥风暗夜的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战士。4、《恢复》艺术形式有拓展和创新。《恢复》注重音乐性,追求诗歌的情调与声调的统一。诗集中全部作品都是一节四行,诗行的音尺也大致相同。其节奏鲜明、和谐,注重押韵,诗体整饰。外语入诗,语式欧化的现象也不再出现。《恢复》的意义正在于转换。《恢复》的不足,并不如郭曾说过的“不免有浓厚的感伤情趣”(《郭沫若诗作谈》)《恢复》的缺点是情感与艺术表现尚未统一,这与诗人当时的艺术观是有极大关系的。这时期,他的政治、哲学观点和艺术观点、艺术趣味都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本文标题:现当代新诗(一)第二节 郭沫若的诗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7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