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我的母亲》(胡适)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胡适•一生取得35个博士学位。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留学时期北大时期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īnɡ),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一九二八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字词卡片•翳():•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处罚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广大空旷。宽容饶恕。责问。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文本简介•《我的母亲》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四十自述〉》,标题是编者加的。•体裁:传记。本文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文学价值。父亲胡传母亲冯顺弟冯顺弟冯顺弟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妻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长孙胡思明。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此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一、整体把握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情?表现出她的什么品性?二、走近母亲①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走近母亲②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走近母亲③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又为我舔病眼。责罚严厉深爱慈祥走近母亲④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平静处理,不露怒色。能忍能让善良宽容走近母亲⑤受嫂子的气时只是忍着,忍无可忍时,以哭解忧。宽厚容忍仁慈温和走近母亲⑥听了五叔的牢骚话,毫不让步,捍卫名誉。正直刚烈自尊自强走近母亲2.在作者的成长历程中,母亲做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恩(严)师慈母严父走近母亲我的母亲童年生活深远影响记叙母亲(1-3)(4-11)(12)对“我”对家庭对自己(4-6)(7-10)(11)三、文章结构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四、问题探究2.课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这也正是恩师的具体体现。言传身教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这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自己童年生活,突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作者的童年生活除读书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在此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且影响巨大。所以这三段非闲笔。它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外,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第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在对自己人生第一步——童年经历的描绘运用的笔墨较多。九年的读书生活母亲是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一、对“我”的管教:谆谆教诲,严格督学。严厉责罚,正确教导。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慈母给“我”的极大影响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我的母亲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慈母严师恩师
本文标题:《我的母亲》(胡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7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