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下册全文翻译---打印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下)参考译文-1-Unit1LivingaFullLifeReadingFocus愉悦舒适不能指引你领略人生的全部,与逆境的艰苦搏斗常常会使人生变得丰富而有意义。TheHiddenSideofHappiness幸福隐藏的另一面凯思琳•麦克高恩1飓风、房屋失火、癌症,激流漂筏[1]失事,坠机,昏暗小巷(alleyways)遭歹徒袭击。没人想找上这些事儿。但出人意料的是,很多人发现遭受这样一次痛苦的磨难(harrowingordeal)最终会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变(forthebetter)。他们可能都(refrain)会这样说:“我希望这事没发生,但因为它我变得更完美了。”2我们都爱听人们经历苦难(tribulations)后发生转变的故事,可能是因为这些故事证实了一条真正的(bonafine)心理学的真理,这条真理有时会湮没在无数关于灾难的报道中:在最困难的境况中,人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奋发向上的能力会进发出来。对那些令人极度恐慌的经历作出积极回应的并不仅限于最坚强或最勇敢的人。实际上,大约半数与逆境(adversity)抗争过的人都认为他们的生活从此在某些方面有了改善。3诸如此类有关危机改变一生的发现有着可观的研究前景,这正是创伤(traumatic)后成长这一新学科的研究领域(province)。这一新兴领域已经证实了曾经被视为陈词滥调(bromide)的一个真理:大难不死,意志弥坚。创伤后压力绝不是唯一可能的结果。在遭遇了即使最可怕的经历之后(inthewakeof),也只有一小部分成年人会受到长期的心理折磨[2]。更常见的情况是,人们会恢复过来—甚至最终会成功发达.4那些经受住(weather)[3]苦难打击的人是有关幸福悖论的生动例证:为了尽可能地过上最好的生活,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愉悦的感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幸福的追求已经缩小(shriveled)到只追求福气(bliss):一生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和困惑。5这种对幸福的平淡(anodyne)定义忽略了问题的主要方面:—种富有意义的生活所带来的那种丰富、完整的愉悦。那就是幸福背后隐藏的那种本质,是我们在明智的男男女女身上所欣赏到并渴望(aspire)在我们自己生活中培育的那种不可言喻的(ineffable)品质。事实证明,一些遭受苦难最多的人——他们被迫全力应付他们未曾预料到的打击,并重新思考他们生活的意义——或许对那种深刻的、给人以强烈满足感的人生经历(哲学家们过去称之为对“美好生活”的探寻)最有发言权。6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更为广泛的定义把深深的满足感和一种通过移情与他人建立的深切联系融合在一起。它主要受愉悦情感的支配,但同时也夹杂着(seasoned)[4]惆怅(nostalgia)和悔恨。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心理学家劳拉•金认为:“幸福仅仅是许许多多人生价值中的一种。”慈悲(compassion)、智慧(wisdom)、无私(altruism)、洞察力(insight)及创造力(creativity)——有时只有经历逆境的考验才能培育这些品质,因为有时只有极端的情形才能迫使我们去承受痛苦的改变过程。只过安宁的(tranquil)、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不足以体验一段完整的人生的。我们也需要成长——尽管有时成长是痛苦的。7在纽约市皇后区一间漆黑的房间里,31岁的时装设计师特蕾西•塞尔感到自己奄奄一息。就在几个月前,她已经停止服用控制(kept...incheck)她关节炎的强效免疫抑制药。她从没预见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停药之后的反应[5]最终使她全身剧烈疼痛,神经(neurological)系统出现严重问题。最轻微的动作—比如说试着吞咽—对她来说也痛苦不堪(excruciating)。甚至将脸压在枕头上也几乎难以忍受。8塞尔并不是懦弱的人(wimp)——她在两岁时就被诊断得了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一生都在忍受着病症和治疗(药物、手术)的折磨。但是这一次,她实在不堪忍受了(way)[6],她的医生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不起作用。要么让疾病结束她的生命,要么她就得很快了结自己的生命了。9然而,在经历了若干个不眠之夜后,她想自杀的念头开始被新的感激之情所打断。虽然她仍然感到痛苦,但一种新的意识每一夜都变得更加强烈:一种令人惊叹的解脱感,结合着一种包容(all-encompassing)一切的同情和怜悯的情感。“我感到一切我曾经用来认同•自己身份的东西都被剥夺了,”六个月后她这样说道,“一切我认为我知道或相信的事物—时间、金钱、自我形象、对事物的看法—都毫无价值了。意识到这一点真是让我感到解脱。”10在几个月内,得益于类固醇(steroids)加其他药物的鸡尾酒疗法,她开始能够更加自如地活动了。她说,毫无疑问她现在的生活状况有了好转。“我感觉我窥探到了生命的秘密以及我们生存的意义,那就是快乐地生活,同时扶持他人。就这么简单!”11她这种不可思议的(mind-blowing)经历完全是个惊喜。但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心理学教授里奇•特德斯基认为,这种转变的感觉从某些方面看却是很典型的。里奇•特德斯基教授首创了“创伤后成长”一词。他对那些经历了诸如搏斗、暴力犯罪、突患重病等极端事件的人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在刚经历不幸后(aftermath)大多数人随即都会感到茫然(daze)和焦虑;他们一心想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下)参考译文-2-的(preoccupied)就是,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毁了。有少部分人事后很久了还不断被记忆问题、失眠以及类似的创伤后应激障碍[7]所折磨。但特德斯基和其他学者发现,对很多人(可能甚至是绝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最终会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令人满足(gratifying)。12许多经历过恐怖的人身威胁的人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在事情发生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安全感被冲破了,平时处于我们与我们对世界的种种看法之间的自我保护的精神盔甲被剥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轨迹(我们的习惯、自我认识和主观意念)全部被抛到九霄云外,只剩下对世界的原始体验。13尽管如此,要实际实现这些转变并完全接受(comingtotermswith)新的现实,通常需要有意识地付出努力。是否愿意并有能力承担这个过程,就是那些在灾难中成长和那些被灾难所摧毁的人之间主要的区别之一。认为灾难有价值的人并不是最坚强或最理性的人。使他们与众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将所遭遇的事融入他们自己的人生历程中。”14最终,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以从未想到过的方式获得了解脱。幸存者往往说他们变得更加宽容,也更能原谅别人,能够缓和原本糟糕的关系。他们说物质追求突然间变得很无聊,而朋友和家庭带来的快乐变得极为重要(paramount),他们还说危机使他们能够按照(inlinewith)这些新的优先之事来重新认识生活。15从灾难中成长起来的人尽管经历过恐怖的事情,但他们的恐惧感往往大为减少。他们对自己的力量感到吃惊,相信不管今后生活中将要遭遇什么,他们都能应付。特德斯基说:“人们不会说他们所经历的是美好的。他们并不是特意要通过这样的经历来成长。他们只是尽其所能生存下来。但回顾起来,他们的收获远远大于他们所预料的。”16埃默里大学精神病学家格列高利•伯思斯在他的近作《满足》中指出,极限耐力运动员每次训练都要使自己的身体连续数天处于极限状态。他们和经历创伤(trauma)的幸存者所经历的感觉过程一样:自我失落,困惑,最后获得一种新的驾驭感。对于经常跑超过24小时的l00英里比赛的超级马拉松运动员(ultramarathoners)来说,呕吐和产生幻觉(hallucinating)是常事。在一昼夜不停歇不睡觉地跑步之后,竞赛者有时会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在干什么。17更普遍的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要数生命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为人父母。生育孩子一直被认为会降低幸福程度。为了照顾婴儿而睡眠不足并且必须将自己的消遣撇到一边,意味着有了新生儿的人更有可能感到抑郁并且面临婚姻的危机(ontherocks)。然而,长远看来,养育孩子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有意义、最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短时间内牺牲了幸福,却有了更多的收获,比如满足感、无私以及有机会留下一笔意义深远的遗产(legacy)。18总之,情感上的回报可以弥补灾难带来的痛苦和艰难。这种精神收获并不能抵消(cancelout)所发生的苦难,但是它可以把这些苦难全部放在另一个不同的背景中来看待,那就是即使我们面临约束和挣扎,我们仍然可以生存得极有价值。金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经历这种觉悟。“你将不再是自己心目中曾经的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你—而事实会证明生活从此将非常美好。”ReadingMore用心去做一件事情,就是要预见未来的可能性,要为成功制定一个计划,要找到实施计划、避开障碍的方法——或者是一颗真正做事的心,而不是一个模糊的愿望,是考虑了所有资源和困难的计划。约翰•杜威TheGoodMindIsFlexible优秀的头脑是灵活的埃德加•戴尔1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的教育问题,却没有采取切实行动来教育人们如何应对变化。或许面对变化,我们的最佳保障是拥有优秀的头脑。要培养优秀的头脑,学生需要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未来的世界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他们灵活而机敏,当其所从事的工作技术上落伍(obsolete)时,他们依然能够于逆境之中站稳脚跟(landonone’sfeet),而且他们有能力应对突发的意外。2要培养灵活的头脑,我们需要区别什么是训练,什么是教育。训练就是加强固定的反应,重视即时目标,而忽略长远发展。教育则旨在促进无限的成长,鼓励终生的学习,培养优秀的头脑。3这里刚好可以用上马克•吐温讲的猫的故事。他说跳到热火炉上的猫再也不会往热火炉上跳。他还补充说,这猫甚至再也不会往冷的炉子上跳。猫可以接受训练,不过,与爱猫人士的说法相反,猫是无法被教育的。4懂得应对变化的人看待世界的视角新颖、富有独创性。这样的人不会受到眼前利益、传统惯例、固定习惯等的束缚,他无需依赖外人为他设定路线,指明途径。这样的人懂得绘制(chart)[1]自己的行程。5为了培养具备优秀头脑和良好适应力的人,我们应该提倡那些能够适用于不同人生境遇、具有高“转移价值”(transfervalue)[2]的学习经验。我们必须学习如何传授技巧、态度和理念,使它们不仅可以满足目前的需要,还具有普适性,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下)参考译文-3-6适应性教育无疑应该包含艺术教育(finearts)。如果我们接受杜威的定义,认为艺术是“对平常事物的强化”,那么老师的职责应该是帮助学习者化平常为新颖。安条克学院的梅尔•斯特朗将这种学习的方法描述为“提升个人的感性意识,增强对形式的领悟力。接受这种教育的人会于其所见之外有更多发现,更多感悟。”7安•莫罗•林德伯格在她的著作《黄金之时,领路之时,1929-1932年日记与信札》中说,“一次经历只有在写下来或对别人述说后才能算结束。”她还说,“深藏在心中或日记里的真理是没有结果的(sterile)。”真理必须重返生活,“领路之时”才可能被转换成(transmuted)黄金之时。优秀的头脑是善于分享的头脑。8无可否认,适应性教育的要素之一是欣然接受变化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易培养。它需要人们对自我以及未来充满信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害怕变动。他们倒退着走向未来,焦虑而防卫性地牢牢抓紧过去。9通常,这些人会认为自己微不足道。他们不接受自己,所以也不接受他人。他们展望未来时,要么态度消极,要么怀着幼稚的情感。他们无法洞察自身的欠缺感和自卑感,将自己的世界压缩到了便于掌控的狭小(meager)范围。他们或许希望能够为人更加灵活,思想更加开放,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力所不能及。10学校和大学应该做些什么来培养积极的心态,使之能公正客观地评判新观点?显然他们可以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用连续的成功而不是反复的失败来激励学生。他们可以营造一个适应变化、鼓励变化的集体氛围。学校和大学可以帮助学
本文标题: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下册全文翻译---打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8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