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9年整理】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备课教学内容:第一课杠杆第二课滑轮第三课轮轴第四课斜面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初步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生活用品中运用简单机械作用的能力。3、初步具有对杠杆、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进行定量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4、具有设计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5、具有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制作的能力。科学知识:1、知道杠杆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3、知道轮轴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4、知道斜面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5、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作用。6、会做杠杆尺作用的实验。7、会做定滑轮、动滑轮作用的实验。8、初步学会设计和制作简易起重机的模型。9、会做轮轴作用的实验。10、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具有对周围的机械和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2、初步具有自主探究机械和工具的作用和动手制作简单机械的积极性。3、具有积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科学意识。4、初步具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仪器、材料准备:课题教师准备学生准备1、杠杆杠杆尺、钩码、支架、测力计、天平、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关杠杆的图片与音像资料笔、纸、学具2、滑轮滑轮、钩码、支架、测力计、线绳、有关滑轮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笔、线绳、学具3、轮轴轮轴、钩码、支架、测力计、线绳、有关轮轴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笔、线绳、学具4、斜面重物、木板、测力计、有关斜面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笔1、杠杆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会做杠杆尺作用的实验。2、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4、感受杠杆的作用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测力计、有关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新课:一、探究杠杆的作用。1、提问:(1)出示杆秤(或使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为什么这样一个小秤砣就能使那么重的物体提起呢?(2)引导学生认识杆秤三点板书:支点、力点、重点2、教师讲解:这根杆秤是最简单的机械,叫杠杆。(在黑板上画出模拟图)在我们用杆秤的时候,杆秤上起支撑作用的那个部位叫支点,杆秤上挂物体的那个部位叫重点,挂秤砣的部位叫力点。1、提问:你认为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讨论学生思考猜想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思考、调动学习兴趣。认识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上的三点:支点、力点、重点。发展学生进行猜想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2、谈话:你们小组预测杠杆有什么作用?你有什么根据呢?3、讲述:杠杆尺的使用方法。(1)把杠杆尺放在支架上,调整螺旋,使左右平衡,指针对准0位。(2)杠杆尺上有等距离的刻度。为了表达的方便,可以用1个格、2个格来表示。4、谈话:指导学生认识杠杆尺三点明确左侧为重物,右侧为用力现在,每个组都有一个杠杆的装置。你们可以利用这把杠杆尺来设计实验,说明你(或你们小组)的预测是正确的。5、组织学生汇报各小组设计实验和分工的情况。6、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注意:引导学生做好书上第九页的实验记录表,要让每个学生都做好记录工作)提示:必要时,可以再实验假想答案:(1)使用杠杆省力(2)使用杠杆费力(3)使用杠杆方便(4)其他(不省力也不费力)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预测和经验。学生认识杠杆尺,了解杠杆尺的使用方法。学生自己指认三点学生进行杠杆作用实验的设计。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情况。学生进行探究杠杆作用的实验:(可以自由选择小组进行研究)发展学生有根据地描述事物的能力。掌握安全、规范地使用实验仪器的方法。发展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得出结论:二、巩固。三、布置作业:7、组织学生汇报各小组研究的过程、结果和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实验的情况,进行教学调控。8、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1、杠杆的三个点是什么?2、杠杆的作用是什么?调查: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根据杠杆的原理进行工作的?为下节课做准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填写实验结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一、杠杆应用的研究。二、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其他设施与工具。1、提问:(1)杠杆的作用是什么?(2)生活中哪些物体利用了杠杆原理进行工作?1、出示各种剪刀的图片。(实物投影)2、提问:这些剪刀都是做什么用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将发现的内容记录在书上的横线中。1、谈话:你们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杆的原理呢?2、出示图片(有条件的话做成电脑软件,效果会更好。)提问:它们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工作的?回答问题观察图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填写结论(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情况进行填写,发现多少就写出多少,不必求多)学生发言观察各种工具讨论、交流汇报结果填写实验发现检查旧知识,引出新内容。希望学生能发现某种剪刀是应用了哪种类型的杠杆,有什么作用。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和答案,不要求全班统一。发散学生想象的空间。注意给学生提供组织自己语三.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习指导四、教学评价活动。1.介绍天平的结构2.讲解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3.讲解测量指定质量物体的方法4.让学生练一练,强调记录5.收拾材料1、在30秒的时间里,你能说出多少种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2、从天平、筷子等工具中选择一种工具,说明它是怎样应用杠杆的原理的。仔细观察认真倾听,提问动手试一试,其他同学观察,找问题,帮助改进。言的时间和练习发言的机会。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板书设计:略1.杠杆支重距(格)重物(个)支力矩(格)用力大小(个)实验112实验222实验332实验442实验5实验6我发现杠杆的作用是:教学反思:由于限制了前四组数据,出现了一个班都是等距离实验多的情况,看来一、不能限制数据,二、实验前可适当提醒,要求学生比赛谁的平衡方法多,谁的与众不同。总之,还是要深入学生学习状态,针对学生学习特点提供恰当的脚手架。2、滑轮教学目标:1、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和用途,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做滑轮作用的实验。2、具有研究滑轮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4、感受滑轮的作用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研究滑轮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教学准备:1、定滑轮、动滑轮。2、钩码、细绳、支架、测力计。3、有关的照片、图片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演示:开启和闭合窗帘。师:我一拉这根绳,窗帘就可以开启或闭合。那么,这个窗帘是怎样安装的呢?2、提问:在安装这个窗帘时,用了这个特殊的小轮子。请大家看看这个小轮子是什么样的?3、讲解:这个边缘有沟槽、可以绕轴转动的特殊的小轮子叫滑轮。滑轮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用到滑轮。根据滑轮的轴是固定的,还是可以移动的,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观察老师演示学生讨论观察滑轮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认识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学习新课:一、探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种。关于滑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1、提问:固定在窗帘轨道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呢?2、谈话:大家交流了自己的猜想,但是还没有拿出充足的证据。究竟用哪些证据可以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请大家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找出证据。提示:反复做几次实验。实验时,要做好记录。3、提问:各小组实验完成后,每个同学都想一想,自己组是怎样实验的,从实验的数据中,能发现什么规律?4、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质疑和答辩。5、教师总结:我们用定滑轮进行了多次实验,而且还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6、提问:我们怎样来说明安装带滑轮的窗帘装置有什么作用呢?提示: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利自由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自己个人的看法。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条理实验过程,整理实验数据,找规律。完善实验记录,填写书上第12页的结论。学生讨论或操作(最好是让学生用拉窗帘的实验和数据来解释问题)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训练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定滑轮的作用。发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应用滑轮的装置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二、探究动滑轮的作用。三、巩固:四、布置作业:用窗帘装置的模型让他们再试一试。1、教师谈话:通过研究定滑轮作用的过程,你认为应该怎样研究动滑轮的作用?2、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必要时,教师予以指导和提示,注意要求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格和发现的内容。)3、总结学生实验情况,得出实验结论: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能省力。1、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动滑轮有什么作用?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思考自己的研究行动计划。小组讨论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评价完善实验记录填写实验结论回答问题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进一步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能力。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引入:学习新课:一、探究滑轮组的作用。1、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动滑轮有什么作用?1、提出问题: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又会有什么作用呢?假想答案:回答提问进行猜想、假设复习旧知识,引出新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认识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评价:(1)会省力;(2)会费力;(3)不省力、不费力;(4)工作方便;(5)其他;2、实验发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验材料和自己的假想答案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给予适当演示和讲述。)3、汇报交流4、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总结。1、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使用滑轮了?2、出示图片:旗杆、吊车、起重机的吊臂、升降晾衣架等提问:他们分别是应用了什么滑轮的什么原理进行工作的?3、带领学生制作简易的起重机。4、评价、展示、交流活动。思考:为什么学校里的旗杆要安装定滑轮,而不安装动滑轮?选出自己的猜想答案。自由分配小组人员,进行实验设计。学生实验活动填写实验记录表。汇报实验结果想象、回答观察图讨论、回答先观察实验材料、研究制作方法再进行制作(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制作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活动,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认识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力。课后反思:3、轮轴(删,不讲)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知识与技能:·了解轮轴的结构·知道轮轴和杠杆一样,也是可以省力的常用工具·知道轮轴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3、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工具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改进现有工具,创造发明出更先进的工具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轮轴的工作原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挂图、实物、教师和学生实验盒教学过程教学安排教学措施教学意图一、导入1、我们认识了杠杆,使用什么样的杠杆省力?2、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种常用工具板书课题二、教授新课1、认识轮轴的构造(1)阅读P42,了解什么机械我们可以称为轮轴(2)先把轮轴分开看,我这里有一个皮带轮,它可以说是轮轴吗?还差点什么东西呢?(3)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合而成的机械,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轮轴(4)轮轴是不是也省力
本文标题:【2019年整理】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9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