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1信息化概述1.1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为主体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过程;通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1.2为什么要信息化?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信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人类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物质资源孕育了农业社会生产力;能量资源导致了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推动信息社会生产力的成长。中国为什么要信息化:一是环境变化的要求;二是解决我国国内诸多矛盾的现实需要;三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1.3怎样实现信息化?1.3.1实现信息化的6个要素1、开发利用信息资源2、建设国家信息网络3、推进信息技术应用4、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5、培育信息化人才6、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1.3.2从国情出发1.3.3怎样面对现实的挑战1.4与信息化有关的几个概念1.4.1信息化与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1.4.2信息化与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衡量的是区域社会发展水平达到当时全球社会最先进水平的程度。现代化是永恒的主题。信息化是一个确定称谓的概念,狭义上的定义是:信息活动不断丰富的过程,广义上还隐含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成过程,还可以理解成从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并不具有在所有时代都能成立的性质。1.4.3信息化与数字化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指用数字的形式表示、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信息的过程。1.4.4信息化与数字地球1、“数字地球”的定义: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三维表示2、“数字地球”概念的含义: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数字地球”。一个层次是将地球表面每一点上的固有信息(即与空间位置直接有关的相对固定的信息,如地质、地貌、植被、建筑、水文等)数字化,按地理坐标组织起来,建造一个三维的“数字地球”,全面、详尽地刻画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另一个层次是在此基础上再嵌入所有相关信息(即与空间位置间接有关的相对变动的信息,如人文、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乃至历史等),组成一个更加广泛的多维的“数字地球”,为各种应用服务。1.4.5数字水利与数字流域“数字水利”是把水利及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数字化,从各个侧面反映水利的真实、完整的情况,以便有效地进行数字化管理。“数字流域”是一种关于流域的可嵌入海量数据的多维表示,是流域的数字化重现或数字对照体。1.5水利信息化及相关概念1.5.1水利信息化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事业各项活动的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1.5.2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一般是指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模式,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电子政务(E-Government-Affair)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平常所说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的内涵是不同的,前者是后者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在应用的定位、实体和基本用户等方面均不相同。1.5.3“金水工程”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国务院大多数部委出台的信息化规划,均以“金”字头冠名,并已形成序列。沿用这一命名方式,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于2001年4月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命名为“金水工程”,并于两年前开始在系统内部使用。在中办发[2002]17号文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把“金水工程”作为十五期间要加快建设的12个重要业务系统之一进行重点建设。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是“金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工程,是“金水工程”先期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1.5.4水利信息化、电子政务与“金水工程”严格地讲水利信息化、电子政务与金水工程是有区别的,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除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还包括企业信息化等其他非政府信息化方面的内容,但由于水利是社会公益型事业,在实现水利信息化的过程中,主要是政府行为起主导作用,水利信息化工作也主要是政府职能,因此水利信息化主要是水利电子政务,而“金水工程”是水利电子政务近期水利信息化建设重点。所以“金水工程”是近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近期水利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在这一点上这三者之间是统一的。因此最近水利部下发的《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也称为《“金水工程”规划》,它是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性、框架性、指导性文件。2全球信息化的发展2.1当今世界信息化的特点一是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二是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三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高速增长;2.2全球信息化进程91年戈尔首次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概念;93年美国启动“全美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II,4000亿美元)94年9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94年美国开始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计划(NSDI);98年戈尔发表关于“数字地球”的演讲—NII与NSDI的自然延伸,美国全球战略的延续与发展。2.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信息化政策主要由电子工业部来管。90年代,中国的信息化政策主要由国务院副总理负责。最近几年,前任总理朱镕基亲自担任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锦涛担任副组长。新的国务院政府班子成立后,温家宝总理亲自接任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职。第一个国家信息化专项规划出台。2.4我国信息化指数指标体系2001年7月29日,由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国家信息化指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信息产业部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作为当前进行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量化分析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由20项指标构成。2.5政府目前推动信息化的主要政策围绕供给、应用、政府调控三个方面来阐述目前信息化工作的重点:1、在通讯业,各国出台信息法,都是以反垄断为信息化起点的,中国要以个案推动政策出台,现在中国的电信市场结构已发生了初步的变化,但这项任务还远未完成。2、鼓励民用,在传统产业、在政府、在商业、在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推广运用。目前我国的政策重点是电子政务,我国建立电子政务的原因是政府转型的需要。3、要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如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十分重要。在新兴电子领域常出现这种情况,政府的行为、立法的行为赶不上时间的变化。2.6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2.6.1为何我国电子政务1、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更好地为民服务,提高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2、制止重复建设的需要,许多政府部门建立了大量的网络体系,但互联互通不够,网络利用率低,需要加快建立统一标准和统一平台的步伐;3、拉动内需的需要,通过政府率先加快信息化,创造市场需求,拉动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4、应对中国加入世贸后挑战的需要,全面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增强依法行政能力。2.6.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电子政务的重中之重是统一网络、统一标准。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决定建设人口、法人机构、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四大数据库,这些是基础性、战略性的环节,通过政府投资,形成共享的数据资源基础。电子政务建设依据的三个原则:加快政府监管、提高政府效率、推进政府高效服务。根据这三个原则首先选择了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和宏观经济管理系统,这是我国电子政务结构的顶层,将对政府监管、提高政府效率、推进政府高效服务起到核心作用;从增强政府收入能力,保证公共支出合理性的角度,选择了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金审等5个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是我国政府运行和经济监管的主要支撑;为了保障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又选择了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和金质等5个业务系统,这5个系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以上三大类业务系统,具有各自特点,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十二个业务系统,并相应构建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同时,与中央政府要求同步,中国省、市、区、县等各级地方政府也都加快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3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基本情况3.1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3.1.1水利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制约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3.1.2水利信息化必要性1、水利信息化是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实现新的治水思路的需要2、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3、水利信息化是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行政成本的需要4、水利信息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3.2水利信息化现状3.2.1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1、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展计算机广域网建设方面、水利通信网建设方面、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计算机广域网建设方面:建成了连接流域机构和各省(市、区)的全国实时水情计算机广域网(X.2.5网)。初步实现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为防汛抗旱等水利工作的正常数据传输提供了网络基础。各流域机构、各省(区、市)水利厅(局)普遍建成了计算机局域网。水利部机关与长委、黄委、海委、淮委、太湖局五个流域的宽带互联已经开通。水利通信网建设方面:全国31个省(区、市)和直属流域机构的防汛、工管、水文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数字微波干线通信网、一点多址微波通信网、无线接入系统和800兆集群移动通信网,并实现了程控交换机联网;全国范围内建成了话音通信站和水文数据卫星站200多座;在重点蓄滞洪区初步建立了无线警报通信网和信息反馈系统;建成了部机关到七个流域的卫星通信网。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建设了《国家水文基础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目前绝大多数省已建立了水文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存储了80%以上整编成果资料,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水利建设移民基本信息库、全国防洪工程数据库正在积极建设中。2、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广泛开展1)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已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批准。目前完成了22个地区级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建设和4个工情分中心试点建设。此外在前期工作中还完成了国家防办与七个流域机构的异地会商系统建设;建成了国家防总防汛会商室大屏幕投影系统;实施了长江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2)水利电子政务建设各地、各部门都在加强水利电子政务建设。从部里来看,完成了水利电子政务(一期)项目,实施了内、外网物理隔离,建成了水利部网站和水利部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部机关与在京主要直属单位的内网互联。流域机构、多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已初步实现以网上公文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部与流域机构间、流域机构与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的联网办公也在积极推进之中。黄委、长江委、淮委、珠委、海委、太湖等6个流域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建设已通过水利部审批,并安排了部分经费,正在实施。3)水利网站建设截止到目前,100多个水利单位、部门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中直属单位21家,流域机构7家,省厅(局)20家。这些网站在加强水利宣传、增加政务透明、提高办公效率、增进信息沟通、促进水利发展、优质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已逐步成为我们水利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水利部网站在今年2月“政府上网工程”优秀政府网上应用调查活动中荣获了十大“政府上网工程网站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对水利网站建设给予了充
本文标题:信息化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