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吉林大学材料学学科情况(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三个2级学科,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我们材料学学科是这三个2级学科之一)2一、学科概况吉林工业大学建于1955年才,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改名吉林工业大学,并建立建立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是本专业成立.本专业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五校合并,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相关专业组成教学和研究方向覆盖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材料各个领域的材料学专业。享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原机械部、吉林省重点学科。在汽车材料、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等领域具有自己的特色,拥有教育部汽车材料重点实验室(与材料学院同级别建制)吉林省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功能矿物应用基础与物化性能检测方法”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和吉林省非金属矿产及材料应用研究所。3教学科研人员57人其中:教授22人,其中博士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5人留学为归国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蒋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连建设,蒋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连建设)教育部跨世纪人才3人(朱永福,鄢俊敏,朗兴友)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人员组成4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带头人纳米薄膜涂层及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相变汽车工程材料及摩擦磨损特种高分子材料四个主要研究方向5学术带头人:蒋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留德博士1、低维材料的相变热力学。2、界面热力学及界面性能的尺寸依赖性;3、相变动力学及纳米材料的温度-压力相图。4、电磁性能的尺寸效应。5、高熵轻合金及玻璃转变理论主要研究成果:科研项目38项,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0篇。SCI引用2500次。撰写著作4部,参编手册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省部科技进步壹等奖1项。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相变2020/2/1362020/2/136蒋青: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1990年),教授(1992年)。杰青(2000年)、长江学者(2001年)。英国物理学会Fellow。为三个国际杂志顾问编委。任英国工程与理学研究委员会同行评议学会海外委员(2003年起)。发表SCI论文330篇,其中IF3的杂志83篇。发表论文被SCI他人引用2462次。H-index=30。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省部级1-3等奖4项。学术带头人简介7研究方向2:薄膜和涂层材料及无机功能材料学术带头人:连建设,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6)获得者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留法博士(1987)。1、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研究;2、高强度块状纳米金属的制备及力学性能。3、天然与人工合成无机矿物晶体的结构对光电学性能的影响。4、镁合金的表面防腐和表面强化。主要研究成果:承担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55篇,EI收录100篇。发表论文被SCI引用1700多次。H=24,获省部科技进步(1-3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8研究方向3:汽车工程材料及摩擦磨损学术带头人刘勇兵:留美博士,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1、铝合金和镁合金汽车轻量化材料开发2、摩擦磨损机理及磨损机理图的研究3、金属基复合材料开发主要研究成果:承担科研项目12项,其中863项目2项,科技部攻关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EI收录40篇。论文被SCI引用500次。9研究方向4:特种高分子材料学术带头人张万喜:教授、博士生导师1、高分子辐射交联基础和应用研究及特种高分子材料;2、水分散纳米结构漆及涂层;3、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成果:承担科研项目31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6项,科研获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38篇。出版专著一部,曾在国内发表学术论文数名列全国第七名。许多研究成果已转为工业化生产,并获巨大经济效益。10二、学科建设情况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五校合并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相关专业组成。2001年组建教育部汽车材料重点实验室。自2005年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分如下5个方面汇报:1)师资队伍建设2)科学研究情况3)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4)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情况5)条件建设情况材料学科57人,以留学回国人员为骨干,其中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3人。目前有1人被聘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5人分别从美、德、法和日本等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就职。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团结奋斗竞争向上精神的研究队伍,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5年来:8人获得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6人获得教授职称从国外引进3名教授级学术骨干111)师资队伍建设2020/2/13122020/2/1312朱永福:日本东北大学博士(2003年),教授(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发表SCI论文40篇。被SCI他引112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学术骨干简介鄢俊敏: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博士(2006年),教授(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年),发表SCI论文31篇。被SCI他引241次。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郎兴友:吉林大学博士(2007年),日本东北大学助教授(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2011年6月底回国并被聘为教授。发表SCI论文30篇。被SCI他引110次。131、近5年发表SCI论文200篇,影响因子大于3.0的3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7.0的2篇);论文近3年SCI引用率为1000余次。2、学科3年来承担科学研究项目53项,科学研究经费为963万元,其中“973”计划1项,863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6项。3、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出版国际专著4部,国内学术专著及教材2部。2)科学研究情况:3)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毕业了博士生30名、硕士生120名、本科生240名7人参加三届全国高校博士论坛,;吉林大学研究生精英杯南岭校区1-2等奖13人,材料学5人.研究生1人被评为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中5人次获中国科学院、联想集团和唐敖庆研究生奖学金在学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144)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情况近3年来:举办了中国第十四届汽车材料年会承办吉林省青年科学家论谈材料科学分会参加国际会议20人次,4人被邀请作大会特约报告,应邀在全国会议上作邀请报告有5人邀请外国专家讲学18人次,国内同行专家讲学33人次获得两项国际合作项目通过经常性国际和国内交流,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15165)条件建设情况5年来添置了下列主要仪器设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JSM6700)及电子能谱仪(OXFORD6587);*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670);*大型计算机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日本OLS3000)*激光沉积真空制膜设备(中国沈阳)*真空熔炼快速凝固系统(中国WK-IIA)*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美国DiamondDMA)*电化学综合测试仪(IM6e)*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800万)#学科建设资金投入情况三年来学科建设投入资金为1710万,其中购置科学仪器设备1400万,学术交流费用20万。17三、学科的优势与特色1、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由于发表大量高水平SCI论文,和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引用率,因而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材料科学列入国际TOP1%的研究机构的中国14家材料科学研究机构中,吉林大学材料科学名列6名。2、专业覆盖面宽。材料学学科已经成为覆盖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国内同学科门类最全的二级学科。3、与工业行业联系紧密。由于材料学专业依托于教育部汽车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功能矿物应用基础与物化性能检测方法”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和吉林省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和汽车等行业联系紧密,较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18四、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才年龄结构略显老化,年轻后继人才较为缺乏。尤其缺乏年龄在30-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2、主持和参加国家有影响的大型项目不多。虽然本学科已经或参加2项973和主持若干项863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但仍需努力,争取多参加或主持国家级大项目。19五、“十二五”学科建设目标和主要建设措施建设目标:1、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并和材料加工国家重点学科联合申报国家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2、本学科所属的教育部汽车材料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建设措施:1、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保持论文高的SCI引用率(如每年大于200次)。保持有效的国际竞争力。2、争取更多地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参与国内一流水平同行的合作和交流,更多地得到同行的认可。3、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年轻人才,每年引进1-2名学术拔尖人才和学术骨干,增强后续竞争力。4、依托部属重点实验室,积极拓宽在汽车行业等应用项目研究,为国家和本省经济发展服务
本文标题:材料学重点学科-r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5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