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例1】(2009·苏州中考)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自主解答】选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子的大小是不变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表明酒香在很远就能闻到,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由于分子间有空隙,不同液体混合时,总体积会变小;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表明温度高时,分子获得了能量,运动速率加快。【例2】(2009·青岛中考改编)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一氧化碳【规范解答】选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解题思路:一、选择题1.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的体积大小改变C.分子的质量大小改变D.分子间的间隔大小改变【解析】选D。物质在什么状态下,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A错;三态变化中,变化的只是分子间隔,分子大小、质量不会改变,故B、C错,D正确。2.常温下将一定量的水加热到70℃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变化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C.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D.没有水分子进入空气中【解析】选B。从常温到70℃水仍是液态,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没有变化,A错;温度升高,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C错;水表面的水分子由于不停地运动,仍不停地向空气中蒸发扩散,D错。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民歌唱出茉莉花的美丽、芳香。在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解析】选C。在茉莉花附近能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4.(2009·连云港中考)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解析】选D。酒和醋中都含有水分,加碘盐中除含盐外,还含有含碘的物质,故A、B、C皆属混合物。5.如图为自来水生产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步骤是()【解析】选D。寻找源水和自然沉降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过滤也只是将不溶物与液体分离,也属于物理变化,消毒的过程是将细菌杀死的过程,细菌的主要生命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了没有生命特征的物质,故选D。二、非选择题6.纯净水是色味的液体,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等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因此常显浑浊,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解析】纯净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天然水是混合物,其中含有可溶物及不溶物(可溶不至于浑浊)。答案:无无不溶物混合物7.将分子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①分子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得越快②分子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压强越大,间隔越小(1)湿手放到火炉上烤干得快,说明。(2)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3)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4)可将大量氧气压入钢瓶中,说明____________。(5)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解析】(1)湿手放到火炉上烤干得快说明温度高时水蒸发加快从微观看是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加快的缘故。(2)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变大。(3)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分子很小。(4)将氧气压入钢瓶时,需加大压强,钢瓶内分子之间间隔变小。(5)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1)①(2)③(3)②(4)③(5)②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太阳为水分子运动提供能量,为水的三态变化提供能量基础,三态变化是天然水循环的基础,天然水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故选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B.水分子失去能量时,分子间的间隔减小C.水的状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D.水结冰时,水分子间没有间隔【解析】选D。水结成冰后,水分子有序排列,但并不是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只是间隔比液态水小,故选D。3.(2009·潍坊中考)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解析】选A。闻到香味,表明有香味的物质从榴莲运动到了人的感觉器官内,这就是分子运动的结果。4.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A.刮风时尘土飞扬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C.将26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瓶中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解析】选A。刮风时尘土飞扬是尘土在风力的作用下,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浑浊状态,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进行解释。5.2010年初春,南方云南、贵州等地发生了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人畜饮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对此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澄清透明的水可直接饮用B.灾区内的井水经沉淀、过滤后得到纯净水C.一水多用是节约水的好方法D.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缺水只是局部现象【解析】选C。水中若溶解氢氧化钠、硫酸后仍是澄清透明的,但具有腐蚀性,不能饮用,A错;井水经沉淀、过滤后得到的水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不属于纯净水,B错;我国是缺水严重的国家,D错。6.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吸附、过滤、沉淀三种净水方法不能降低水的硬度C.凡是无色透明的地下水都能饮用D.自来水是纯水,不含任何物质【解析】选B。地球上水资源虽然丰富,但人类能用的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占的比例非常小,并不是用之不竭的,故A错;无色透明的地下水也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需做化验确认达到饮用水标准后才能饮用,C错;自来水不是纯水,其中含有很多可溶性物质,D错。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7.(8分)继“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之后,“神舟十号”载人宇宙飞船预计将在2012年发射,目标是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载人宇宙飞船中必须建立水的循环体系,以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水的循环体系如图:(1)飞船中水的循环体系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体系相同点是,不同点是。(2)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t水无法饮用。若一个成年人每天饮水约2kg,则60t水能供一个成年人饮用约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3)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你在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具体做法是。【解析】(1)飞船中水的循环体系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体系都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但飞船循环系统中没有蒸发和液化,是通过净化装置达到净化目的的;自然界中水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的。(2)60t×1000kg/t÷2kg÷365天/年≈82年答案:(1)都是物理变化(或“水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体系中有三态变化(2)82(3)回收废旧电池(或不乱扔垃圾、种植树木等答案合理即可)8.(8分)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1),依据是:;(2),依据是:。【解析】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混合二氧化氮和氢气,两种气体的颜色都能趋于一致,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之间有间隔,B方式需要的时间较长,说明扩散的速度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氢气的密度。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或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混合方式颜色趋于一致(2)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氢气的密度B方式需要的时间较长9.(8分)海水中因含有食盐等而有咸味,不能直接饮用,但海水可以变成淡水“跑”出海面,请回答相关问题。(1)海水“跑”出海面变成淡水形成天然水循环,这个过程中至少包含了水的两种物态变化,这两种物态变化是、。(2)利用所学知识验证从海水中“跑”出来的雨水是淡水的方法有多种,你采取的操作名称是,现象是。【解析】(1)天然水的循环从液态变成气态,再由气态变成液态,在温度低的情况下,液态水也会变成固态,以雨或雪的方式降回地面,物态变化名称依次是蒸发、液化和凝固。(2)蒸发雨水没有固体析出,说明雨水为淡水。答案:(1)水的蒸发水蒸气的液化(2)蒸发雨水没有固体析出10.(8分)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尽管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其中可利用的淡水量更少,还不到总水量的1%。(1)根据下面两张图表提供的有关数据,北京水资源紧缺指标属于范围;我们人人都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用水。图表一: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表二:水资源紧缺指标(2)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含量的多少不同,家庭生活中可用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解析】(1)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对照图表一、二可知,北京人均水量500m3/年,属于极度缺水范围,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2)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答案:(1)极度缺水节约(2)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肥皂水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cm~2cm处滴一小滴酚酞试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一团含有浓氨水的棉花。【提出问题】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都能变红吗?【假设】A.都能变红B.不能变红【收集证据】1.在试管口塞一团不含有浓氨水的棉花,塞好后放在实验桌上(如图),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滴~15滴。2.观察到试管口附近的酚酞试液先变红,逐渐试管底的酚酞试液也变成了红色。【获得结论】猜想A正确。【反思】试管中酚酞试液都能变红的原因是。【应用】当发现有毒气体泄漏,引导附近居民疏散时,应(填“远离”或“靠近”)泄漏地点。【解析】由题中提示可知,氨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表现为扩散,而扩散是分子从浓度大的地方逐步向浓度小的地方运动。答案:氨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远离
本文标题:2.1水分子的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8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