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科技革命与和谐发展--人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美丽的自然界之一第一节人和自然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类的产生、主体与客体的分化–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生物种系的长期进化是人类得以产生的最直接的生物学前提。但是,人类的产生并不是单纯生物进化的结果。劳动在由猿向人转变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二、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以实践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对象性关系。实践是人具有的能动性的一个标志。人能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但是,人又具有受动性。三、人的新进化人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在人产生之后,进化没有结束。人类产生之后的进化,称为人的新进化。人的新进化具有新的特点:既有体内进化又有体外进化,并且体外进化更重要。人的体外进化是指人制造工具,延长人的四肢和感官。人的体内进化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方面的进化,包括思考方式的演变和文化知识水准的提高。第二节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一、自然、天然自然、人工自然有了人类后,自然就开始包括:天然自然、人工自然这样二个方面。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的那部分自然。人工自然是指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人工自然又称第二自然,是按人们的需要,通过生产实践创造的对象世界,是人们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现。天然自然中原本没有的东西。二、人工自然的扩大与自然界的平衡人工自然的扩大,引起了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系统。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生物的消费者、生物的分解者。人工自然扩大所引起的自然平衡的改变具有两重性,即利弊交织。因此,要尽量充分估计自己实践活动所导致的自然平衡的改变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作出趋利避害的最佳选择。人与自然和谐第三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一、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协调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维持或恢复某种自然平衡,而是通过人的干预,或利用自然界本身的力量,使自然平衡能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自然平衡问题以前也存在,只是不象现在这样突出。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已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从而引出所谓“全球性问题”。二、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人与自然的不协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是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没有解决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无视人的受动性的一面,而对能动性滥加发挥而酿成的苦果。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拓展人工自然。三、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前景1.树立对自然界的整体观念及人与自然应是伙伴关系的观念是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的认识前提。2.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是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的物质前提。3.解决好人类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只有解决好人类社会问题,才能解决好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问题。4.全球性问题是由全人类在千百年的活动中造成的,也应由全体人类一起来参加解决。包括我们的子孙在内。四、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和谐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1、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科技创新能够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从资源消耗型向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型转变。(2)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科技创新体制。(2)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3)坚持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4)通过政府采购,鼓励使用新产品、新设备。(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设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队伍。二、科技进步: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3(1)确立新的“社会-自然”观改变传统的只是将社会结构看作是人与人的关系,忽视社会结构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既是人与人的现实统一,又是人与自然的现实统一。重视自然界生态系统价值的多样性,在重视自然界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应当特别重视自然界作为生命和健康摇篮的价值、审美对象等的价值。(2)确立新的发展观不同的发展观会产生不同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会带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结果。新发展观的主要特点是:不再片面追求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为前提,又充分认可人在自然面前的积极的能动性。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4(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涉及的因素很多,但重点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循环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体制,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和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其次,全民行动,人人参与。另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三信息社会:推动文化氛围的和谐高科技作为当今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方面,它对传统的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它又与社会生活互动,形成了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四、重视科技的公共价值:创造和谐的民主制度“公共领域”是处于以国家和司法为代表的公共权威领域与以市民社会和私人关系为代表的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空间。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看作是公共领域的一种结构改造,即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现实的私人领域或完全模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它实际上只是作为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在公共领域中建立一种科学技术公共交往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科学家或工程师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从单向知识流动转变为双向的互动。第四节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人类与自然一致的伟大思想。2.20世纪40年代,英国科学家A.莱奥波在《大地伦理学》一书中指出,必须重新确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类不应以主人自居,而应当把自己当作大自然家庭中的平等一员。3.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英国科学家在《生存的蓝图》中,提出了“稳定的社会”概念。4.第一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给予系统阐述是在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在这本书中把保护与发展看成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5.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推向行动的是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文件,有力地推进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施。二、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包含丰富的内涵,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生态文明和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方式上要求人们从传统工业文明中摆脱出来,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发展观认为“人是自然的一员”,自然界本身具有发展权,从生物的种到生态系统都具有不容否定的生存发展权。不能只承认人的生存发展权,使破坏自然的行为合法化,导致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2.代平等与代内平等持续发展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平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代际平等。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第二是代内平等。任何地区任何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代价。3.自然持续发展与社会综合发展人类的发展观在工业革命以后已经历二次飞跃:第一次是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到综合的社会发展观。第二次是从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到可以持续的发展观。4.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概念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优化出发,指出了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即自然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对这三个可持续性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口、资源和环境,因此在实践中,可持续发展思想就具体化为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5.政府行为、科技能力和公众参与在实施中,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调控行为、科学技术能力和社会公众参与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面力量的相互配合。以上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所包含的5个方面的内容。思考题: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是什么?3.应当如何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讨论题:1.应当如何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第三章 人和自然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9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