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这些是文化吗?什么是文化?这些也是文化吗?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包涵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荷兰风车菲律宾梯田那达慕大会(内蒙古)布达拉宫泰姬陵(印度)吴哥古迹(柬埔寨)雅典卫城2.从以上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存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什么?1.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属于文化现象?在一定地域长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北京天坛陕西窑洞蒙古包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海派文化澳洲文化一、文化背景与人口英国: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可以提出离婚,如果双方都提出离婚,则不准离婚。美国:离婚率快速上升.在20世纪50年代,90%以上的已婚夫妇能将他们的婚姻维持到10年以上,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下降到不足50%。国家45~54岁未婚女性离婚率出生率中国0.2℅(未婚率低)0.6℅(低)较高美国4.5℅(未婚率高)9.7℅(高)较低婚姻稳定性对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何影响?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认为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1、天主教文化对菲律宾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何影响?2、为什么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自然增殖?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是佛教,佛教一向鼓吹出家遁世、轻生乐死、厌弃生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态度十分消极。伊斯兰教一向对生育持促进态度,迄今有关民族出生率仍较高。喇嘛教对人口再生产则有消极影响。新中国成立前,蒙古族近半数的男性人口成为不事生产和生育的喇嘛,这是蒙古族人口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西藏、青海的情况也完全类似。清代后期是喇嘛教的峰巅时期,进入民国已逐渐衰退,但直到1940年后,被禁止娶妻生育的喇嘛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仍居高不下锡林郭勒盟各旗平均为42%,阿拉善旗为45%,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前旗高达60%。很显然,这种状态对人口再生产是极其不利的,许多人家往往传不到三四代就绝了户,民族也处在慢性自杀式的萎缩状态中。影响文化差异现象出生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婚俗初婚年龄大小婚姻稳定程度宗教早婚,生育时间延长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稳定不稳定,离婚率高提高出生率降低出生率提高出生率降低出生率提高出生率为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人口增长一、文化背景与人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二、中国文化与人口中国过去婚龄一向较低,早婚成俗。早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规定凡男20、女17岁不婚者,罪及父母。汉惠帝规定女15岁以上不嫁者,“五算”,即按5倍收取人头税,这已形同逼嫁了。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年15,女年13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这大概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法定婚龄了。明、清两代的法定婚龄是男16岁,女14岁。国民党政府则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但因未采用实足年龄,所以实际婚龄要更低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规定最低婚龄为男20足岁,女18足岁,比过去提高了不少,从当时来看也是适当的。198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又把最低婚龄规定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在世界各国中属最高之列。婚姻观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的增殖;在当代,人口压力十分沉重,适当晚婚有利于降低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生育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改革开放以后:“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影响人口出生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此三种不孝行径,以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为最重。职业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学而优则仕”“仕、农、工、商”影响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后:“全民皆商”居住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影响婚姻的范围、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后:“四海为家”推动上述变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推动上述变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使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的一些陋习被逐渐革除,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具体来说,我国传统人口文化中被逐渐革除的陋习和发扬光大的文化有哪些?分别有何积极意义?变化人口文化逐渐革除的陋习发扬光大的文化积极意义婚俗制度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早婚早育晚婚晚育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男轻女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少生、优生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积累社会财富重仕轻民重农轻工、轻商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工商业迅速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拔亲王结婚,这场婚姻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并殃及欧洲4个皇室家族。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9个孩子,其中第1、3、5、6、9是女儿,第2、4、7、8是儿子;在这9个孩子中有两个女孩,即排行第3的艾丽斯和排行第9的比阿特丽斯继承了母亲的血友病致病基因,是血友病基因的隐性携带者,4个男孩子中有3个也患有血友病。当时的欧洲皇室盛行通婚,在这个人数并不多的“小圈子”里,这样的习俗可以“门当户对”,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洁”。维多利亚女王的5个女儿都十分的美丽聪明,于是不少国家的王子都前来求婚,并为能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之后不久,她们先后分别嫁到了西班牙、俄国和欧洲的其他皇室,但不幸的是她们所生下的小王子们也都患上了血友病。这件事把欧洲许多皇室都搅得惶恐不安,由于人们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因此又将血友病称为“皇室病”。资料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生物学研究表明,婚姻范围小,夫妻双方有可能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共同的基因缺陷使得子女患“家族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婚姻范围的扩大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基因缺陷,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任何地域都会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乃至发展,这些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丁克(DINK)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英文“DoubleIncome,No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份收入,不要孩子。近年来,丁克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结了婚却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已经达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上海市妇联日前对本市家庭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单身族、晚婚族、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的出现,传统的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上海家庭结构日益呈现多样化格局。专家分析:上海人家庭文化观念的变化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丁克家庭事由:张刚与王花是一对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小学、中学都是同班同学,形影不离。初中毕业以后,两人又一起到南方某沿海城市打工。2007年9月,在双方父母的同意下,两人欲登记结婚。被民政部门拒绝。他们为什么不能结婚?两人为了顺利结婚,协商后女方当即到医院做了绝育手术,并且向医院索要了绝育手术证明。2008年1月,张刚和王花再次来到婚姻登记部门要求办理结婚登记。如果你是民政局工作人员,你会怎么做?地域文化文化背景婚姻宗教人口中国文化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人口总结: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2.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男人④只生一个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D课堂检测3.“学而优则仕”中的“仕”是指()A.商人B.农民C.工人D.官吏4.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安土重迁C.逐水而迁D.四海为家5.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主要原因是()A.养儿防老B.扩大教派的势力C.发展农业生产D.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BD生育诙谐调有儿无女不称心,有女无儿就伤心,一儿一女不放心,多子多女才舒心。有权的顶着生,有钱的买着生,有路的骗着生,没钱没路躲着生。
本文标题:1.4地域文化与人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0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