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清平乐·春归何处》教学课件(共16张)
清平乐黄庭坚尕柒闫凯玲作者简况黄庭坚(1045-1105)又号山谷道人。张耒、秦观、晁补之俱京师,与庭坚同游苏轼之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尤长于诗,世号“苏黄”。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一百九十馀首。《全宋词补辑》又从《诗渊》辑得二首。朗读清平乐·春归何处.mp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词文赏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1、“寂寞”表达什么感情?惜春之情。2、“唤取归来”表达什么感情?追求美好事物,希望春天归来。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为什么“问取黄鹂”?因为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2、“因风飞过蔷薇”有什么含义?蔷薇在夏天(季节)开花,夏天已经来了,春天确乎回不来了。思考:1、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住”、“踪迹”等词语上。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思春(归何处)惜春(无行路)唤春(归来住)问春(知踪迹)解春(蔷薇开)惜春(不复归)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理清思路思春(归何处)由现实到幻觉惜春(无行路)唤春(归来住)清平乐寻惜春春问春(知踪迹)由幻觉到现实解春(蔷薇开)惜春(不复归)思想感情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出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1、词中描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他们在作者表达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么作用?课堂作业:黄鹂常伴着春天出现,黄鹂婉转鸣叫于花间枝头,增添了春天的色彩;无人能知,问取黄鹂亦无解,黄鹂因风而飞,这又增添了词的情趣。蔷薇花开,渲染了景色之优美怡人,也说明夏已来临,这就给寻春不懈的词人以提醒和明示:夏天已到,春天是回不来了。这样,不但丰富了词的内容,而且使词味更为隽永。2、《清平乐》中是如何表现“惜春”主题的?这首词不是由暮春残景引出惜春之情,而是开门见山写“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引出“寻春”之奇思妙想,从似有人知的希望到仍无踪迹的失望,从问取黄鹂的期望到无人能解的绝望,寻春的失败之中包孕了无尽的惜春之情。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不言“惜春”之情却表现得微妙曲折、淋漓尽致。词的赏析: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本文标题:《清平乐·春归何处》教学课件(共16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3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