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与产业经济系统演化
信息化与产业经济系统演化——基于演化复杂系统的定性分析*丁永健原毅军(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研究中心,116023)摘要本文以复杂系统及其演化的一般规律为基础分析产业经济系统,指出它是一个演化复杂系统。并从这个角度研究企业作为产业经济系统的底层要素在信息化下的变革,最终探讨信息化下产业经济系统的演化。关键词演化复杂系统产业经济系统信息化企业变革1引言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它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并在许多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产业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或演变过程越来越多地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信息化与产业经济系统演化之间的关系,现有产业经济理论有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一是以产业结构理论为基础,研究信息化下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已有研究大都采取这种方法;但它忽视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只见森林,不见树木”,难以揭示产业结构变动的深层原因与规律。另一则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结合管理学理论,研究信息化下企业行为的改变及其对产业运行绩效的影响;但它限于同一产业内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探讨信息化背景下所有产业的变化规律。因此,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见树又见林”的理论框架。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为此提供了思路,演化复杂系统模型将系统内部的各层次以及系统环境联系起来,既研究微观要素的学习与创新,也探讨由此诱发的整个系统结构和功能演进。本文从这一新的角度对信息化下的企业变革和产业经济系统演化作初步分析。2产业经济系统是演化复杂系统2.1复杂系统及其演化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系统无处不在,宇宙天体、地球、生物圈、人体、人-自然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等等,都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复杂系统的主要特征有:(1)多层次性。复杂系统内部至少具有若干层次,组成系统的要素本身也是复杂系统,形成“系统—子系统—子子系统—……”的层次结构。多层次性既体现在系统的组织形式上,也反映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2)多样性。子系统和子子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不但处于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功能、行为,同一层次上不同要素其属性空间也不完全一致。(3)非线性。各要素之间、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形式不同,并且随时间变化,子系统或要素间表现出新的联系。作用过程中存在正或负的反馈,系统体现出非线性。非线性是复杂系统表现出其他一些重要性质和行为的根源,如自组织、突变、分岔等。非线性还决定复杂系统具有不可分解性和不可还原性。(4)开放性。系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并能向适应环境的方向变化。(5)鲁棒性。少量要素的变化不改变系统作为整体的稳定性,系统的性质和行为不发生改变。鲁棒性主要依赖于子系统之间的并行性。(6)动态演化并向有序化发展。随着时间发展,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不断演化,通过自适应、自组织作用不断向更高级的形态有序演进。动态演化过程包括渐变和突变,具有阶段性。复杂系统的演化是由微观要素的学习调整诱发的。在复杂系统中,越底层的要素越活跃。当某一层上有大量要素不满足于所处的环境从而进行调整时,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复杂系统演化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041017)系统结构变化。首先,出现新的要素或子系统,而原有的一些要素可能消失。同类要素的数量乃至要素分类发生改变。其次,突现新的层次,许多情况下新层次的出现并不是渐进的,而是突发的。再次,内部关系演化,要素与要素、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关系变化,关系的性质、强度等都可能改变。最后,各层次上的要素都体现出新的行为和属性。这样,系统内部的复杂程度、有序程度、组织程度和稳定程度都改变。系统功能变化。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决定于内部结构,同时总体现在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中。系统功能的变化实质上是系统与环境关系的变化。首先,关系的数量变化,系统具备更多或更少的功能。其次,关系的强度变化,某些功能更突出,某些功能可能退化。再次,关系的性质和种类改变,如由相互促进关系转换化为抵制与破坏关系。最后,系统的开放程度改变。任何开放系统都与外界交换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系统演化时,流的数量和种类改变;一般来说,系统越向高级演化,与环境的交流越多。复杂系统的演化具有方向性,如进化、发展或蜕化、解体,但开放使系统演化具有多个可能的方向和路径。当系统朝某个方向演化时,如果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或系统内部因复杂性增加而无法协调,则原有方向的演化中断,系统朝新的方向演化。2.2产业经济系统的内涵和特征本文对产业的定义是:提供相同和相近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经济系统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产业的集合,也即国民经济生产与供给系统。其构成:系统环境:消费与需求、社会政治与文化、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以及国际环境;子系统:各具体产业,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特点、技术水平、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子子系统:某特定产业内的企业,企业本身也是一个演化复杂系统,有着独特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行为特点等等。产业经济系统是复杂系统。一国产业的发展状况总是与该国需求状况、要素供给和资源禀赋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相联系。不同产业相互关联,如从物质投入产出关系看,各产业通过层层的前向和后向关联紧密结合,相互作用。产业结构理论对产业经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产业间关联作了深入分析。在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相互合作、竞争,影响整个产业的市场结构和运行绩效,产业组织理论对此进行探讨。不但如此,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间也发生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并随时间变化。产业经济系统是不断演化的。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有产业产生或消亡,产业规模扩大或收缩,在产业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改变。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渐次更替,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换,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乃至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伴随这种结构变化的是产业经济系统功能的改变,人类需求从低级到高级被不断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就业扩大,并促进社会政治和文化不断进步。3信息化、企业变革与产业经济系统演化3.1信息化含义的界定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对信息化的不同解释,常用的较直观的定义是:从事信息生产、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在国民经济中达到优势地位的过程。这一定义停留在信息产业本身,也没有揭示其发展原因。较全面地,信息化可理解为: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王众托,2000)。从本文的分析出发,结合上述定义,信息化是:(1)社会经济系统乃至政治文化的变革过程;(2)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在于: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而导致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函数发生突发性创新;(3)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经济增加值扩大是这一过程的重要标志。3.2信息化与企业变革企业处于产业经济系统底层,是信息化下最为活跃的要素,其内外部变革十分频繁。企业内部的变革。(1)生产技术提高:通过电子信息装备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利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的应用都极大推动了生产变革。(2)业务流程再造:再造工程蓬勃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改造,简化信息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绩效。并行工程则将技术开发流程并行起来,不因某一环节的延误影响整个开发过程。(3)组织结构变化: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发展,企业决策权下放,职能交叉。信息系统的充分利用促进了这一过程。(4)思想理念变革:如学习型组织的思想旨在强调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系统思维,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知识管理将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和资本投入,促进其转化、利用和创新;其他如智力资本管理、不确定性管理等新的思想和模式不断涌现,从不同角度加强企业对各种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适应。当然,上述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信息化诱发的变革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企业外部的变革。(1)电子商务与营销变革: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以顾客为导向,让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2)合并、战略联盟与企业集群:世界内掀起合并浪潮,跨越行业、地区、国界的企业纷纷合并重组。企业之间通过在信息、知识、技术、产品、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提高联盟或集群的整体实力,避免恶性竞争,获得良性增长。(3)虚拟企业:通过网络突破地理上的限制,实行跨地域经营,实现成员企业(部门)优势组合,灵活适应市场形势变化。(4)无边界组织:淡化企业与客户、供应商、销售商及其他企业间的界限,与所有利益相关集团合作,它是对前几种思想的集成。上述变革的特点是:首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其次,生产效率提高;再次,交易费用降低,效率提高;最后,企业创新频繁,灵活性增强。3.3信息化与产业经济系统演化企业的学习、调整与创新破坏了产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革命性变化,向更高级的形态演化。首先,传统产业突现新的特征。最主要的表现是产业运行效率提高,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很多传统产业也获得较高增长。其原因在于:(1)产业中企业的生产效率因采用信息技术普遍提高;(2)合并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3)广泛的联盟与合作有利于加快市场培育,促进技术创新并在产业内迅速扩散,减少和避免恶性竞争,一些研究将之称为聚合经济效应;(4)网络信息技术降低了产业进入障碍,有利于实现较高的产业绩效;(5)信息技术的潜在影响,即信息化促进了社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渗透到传统产业领域,使其获得新的发展。另一重要特征是产业具备较迅速的变动能力,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能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得益于充分信息,企业灵活性增强以及产业进入与退出障碍降低。其次,产业构成改变,产业比重变动。新产业纷纷涌现,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技术创新,一批产业采用新技术应运而生,如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等。其中部分产业是对原有产业的替代,如CD产业取代了传统唱机产业,因而这一过程伴随着一些传统产业的消亡。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信息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以及就业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这成为信息化的突出标志。如90年代全世界信息产业增长速度超过了30%。再次,产业间关系变化。一是产业间信息供求关系或信息资源的分配关系逐渐突出。信息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决策的依据、竞争的第一要素,成为比物质、能源更重要的资源,产业间的信息关联替代原有的物质关联成为最重要的关系。二是产业聚合和相互渗透,它是由不同产业的企业合并与合作引发的。主要表现为技术融合,各产业引进、改造与本产业完全不同的技术,开发出新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等。此外各产业的市场也相互融合。三是产业间协调程度大大提高。由于信息充分、各产业自适应性提高、产业相互融合,各产业在技术、发展规模和速度等方面相互协调,从而有利于消除产业瓶颈。产业间协调对产业经济系统在信息化下的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随着大量新产业、产业间新关联以及系统与环境新关系的产生,系统复杂性增加,只有维持内部的协调,才能防止系统演化中断。最后,产业经济系统功能提升。一是人类社会越趋多样化的需求被不断满足。二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解决大量社会就业,如美国90年代长期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极低的失业率。三是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当然,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4结论与启示(1)产业经济系统是复杂系统,对系统的分析必须将微观要素的行为变化与宏观的结构和功能演进相结合。因此,研究信息化下的产业变动必须以企业变革为依据。(2)产业经济系统演化时,其结构和功能的突发变革是根本性的。产业的分类、在系统中的地位、产业间关系发生变化,对产业和整个系统的功能评价也改变。因此,依靠传统产业结构理论不再能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进一步研究可以信息为依据构造投入产出表,或与传统形式相结合构造一个多维度的投入产出表。以此考察产业间的全面关系,并评价某产业在系统中的地位。(3)由于上述变化,传统的产业政策不再适用,应研究新的政策目标体系(如促进信息资源分配、维持产业间协调)和方式手段。(
本文标题:信息化与产业经济系统演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