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打印版)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和深远的历史掌握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色和创作理念、艺术构思、总体布局、园景创作手法以及对世界各种园林艺术流派的影响等知识能从审美的视角对各种类型的园林艺术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对园林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能力和自身美学修养。导论中国园林体系总体认识:一池碧水雛荷噥語輕舟醉春歸斯是佳期揮去千般情愁斷橋殘雪曲徑雕檐殘刻雲深處獨聽竹嗚風嘯誰會憑欄意皇家園林秦朝上林苑漢朝甘泉苑明朝紫禁城清朝圓明園形成北方江南嶺南之三大體系.北方私家園林集中在北京.江南私家園林清初在揚州乾隆以後轉蘇州臺灣屬嶺南體系規整通透明亮精雕細琢清代造園藝術形成地方特色第一章中国园林艺术史论要求:掌握园林艺术的涵义,熟悉园林发展历程以及园林艺术的研究概况;掌握中国艺术各个时期发展的主要成就。园林艺术的涵义园林艺术是园林学(或称造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园林形式与特征是园林设计的前提,有了具体的布置形式,园林内部的其他设计工作才能逐步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早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得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体系,按所属关系,一般认为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游游憩园林。公共游游憩园林:指具有天然景观特点,并逐渐被开发建设成为有大量著名游览点,带有公共性质的游憩场所,在性质和风格上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异趣,又与纯粹的天然风景有别,但往往成为寺庙园林的外围环境。潍坊东苑公园潍坊市内的一处自然式园林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新兴期第一节殷商先秦----萌芽期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殷实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圃等字,而从园、囿、圃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一、原始思维中的“昆仑神山”和“蓬莱仙岛”殷商时代:鬼神至上,西周:敬天事神,祭祀后,对主人祈祷东周:重人事,不向鬼神乞怜(晏子反对祭祀彗星)中华先人世界上最早将幻想中的“昆仑神山”和“蓬莱仙岛”等仙境,搬到了人间,中国园林艺术鉴赏完成了“娱崇神”到“娱崇人”的观念的嬗变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九尾……..《山海经》昆仑神话成为园林文化背景的依托,蓬莱神话又开拓了一个新的园林审美领域,启示了秦汉“一池三岛”的宫苑布局的创作,对后来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和日本庭园风格布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殷商“台丘、囿圃”的双重内涵商人的至上神是“帝”,体量高大的山岳和飘渺的水面时“天帝”所居、众神所在之处。商王:鹿台-----娱神性质,占卜、登临望气的高台,向天神和人鬼卜问吉凶福祸,“人王”代表天神旨意来统治人民,登上象征神山的高台,可通天意丘台具有了娱天神、神化人王的作用,也有了娱乐人主的功能。殷王“囿”“圃”具备了后世园林的文化基因,有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三、两周“高台榭,美宫室”以娱“人王”有神本发展到人本---台榭建筑宗教意识淡化,融入恶劣现实理性和审美精神,宫苑园林富于人情味,园林审美中,山水人格化始露端倪周文王:圃种植蔬菜,花果树木之类的植物园,囿是蓄养禽兽的动物园。代表作:楚灵王章华台;吴王姑苏台,假文王灵台北京圆明园北京圆明园第二节秦汉----生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苑。秦汉出现了中国园林史上第一个造园高潮。这一时期,出现的贵戚富商私园开创了“模山范水”的先河。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建章宫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赢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宫苑的共同特征是:以华夏文化共同体为背景,以先秦思想家所构建的“天人之际”宇宙观为指导,创制出规模庞大、蕴含万物,布局上“体象天地”、“经纬阴阳”的时空艺术,作为统一大帝国和集权大王朝的象征。秦汉宫苑运用蓬莱神话系统所提供的仙海神山想象景观,确立了“一池三山”的山水体系布局,由此,水体、山体和建筑成为鼎足而立的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要素。一、帝王园林:体象天地,侣友神仙秦始皇:修行车道,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始了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建章宫中出现了象征海中的三神山:瀛洲、蓬莱、方丈以及太液池。总之:统一在了长生不老思想的追求28291、造园思想:强化帝王权威2、布局:体象天地一池三岛3、手法:叠山理水运用动植物建筑分割空间4、管理:人员分工汉代时形成中华民族独特建筑风格的时期,木结构建筑的各种形式影响园林建筑的多样化,如屋顶形式,在汉出现了悬山、硬山、歇山、四角攒尖、卷棚顶等,屋脊上用了各种装饰,斗拱构架出现,并有了曲拱柱头等,砖瓦、门窗、栏杆、台基等形式都多变。汉代皇家宫苑包含了多种园林形式和技法,如栽树移花,引泉,造山等,利用和改造自然等艺术和技法,是秦汉环境艺术的典型,为后世提供了基本模式。汉武帝开始层楼,由井干式转化为梁架式,成为后代楼房的基本造样。秦汉宫苑已经发展成融合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要素的帝皇园林,贵戚富商的园林除了规模小一点外,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总之,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形式、内容以及造园手法、技术、材料等方面,均已具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性质,基本了体现了天然和人工的统一,人工美的质素明显提高。但是汉代宫苑或王侯私园设计者的主体观念,与秦始皇几乎完全一样,是人间的“天帝”居游之地,皇帝是人间的“活神仙”,所以“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方圆”,成为基本的造园构想。二、王侯达官私园:效法帝皇宫苑代表:东汉梁冀园,发展了西汉武帝的一池三岛的思想模式,使园林更加世俗化三、巨商大贾私园:模山范水假山假水36汉代以前的园林小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是苑(将山川林木围起来以供狩猎)、园(种植果木)、圃(种植蔬菜)、囿(豢养动物)。以帝王围猎为主.在《封神演义》这本讲述周武王讨伐纣王的章回小说中,纣王当时就已经有供围猎行乐的「鹿台」和「沙丘苑台」,周文王有「灵苑」,随后的春秋战国时代,更有「温囿」(魏国)、「长洲苑」(吴国)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在首都咸阳渭水南边修建了上林苑,开了人工堆山的风气。到西汉时,汉武帝在建章宫中开凿了太液池,在池中堆了三座山,用来象征传说里东海中的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神山仙岛。总括来说,汉代以前(公元220年以前)的园林,基本上是以帝王贵族围猎的苑囿为主。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转折期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发展、转折期。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中,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南朝地处江南,由于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山水园别具一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第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第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2、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3、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魏晋风度★4、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魏晋风度: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但是,流行性正是纯品格的终结,千秋而下,高谈阔论不绝,觥筹交错不止,风度却只能是魏晋的风度了。是春秋战国后第一个分裂期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某个政治集团的散漫心境;是独尊儒术后儒术又不值钱因而“援老入儒”的尴尬处境;是哲学讨论日常化的大众情境。清谈、吃药和喝酒,组成了风度中的风度。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一、士人山水园林总体特点:聚石引水有若自然,诗画现园林中,意境从写实走向写意。面城,近市,却是闭门无哗,寂寞人外,为且适闲居之乐的居所,园林中的山水和植物等自然形态构成园林主要的景观体系。开启诗画艺术为园林的载体。代表: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苏州顾辟疆园----吴中第一园;戴顒宅园二、富豪园林---“肥遁”和皇家园林的雅化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庙堂山林错位最严重的时期,豪门贵族广置田产,穷奢极欲的同时,谈玄论道、崇尚隐逸,附庸风雅,出现了大批富豪私园将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的私园中,出现了所谓的“江左嘉遁”和“肥遁”。隐退于富饶的庄园中过豪华的享乐生活—肥遁三、寺观园林---游心玄虚,托情道味寺观园林作为一种宗教园林形态在此时大量出现北魏把佛教奉为国教《洛阳伽蓝记》:洛阳城内外有一千多所佛寺。东晋和南朝时道教开始向上层统治阶级渗入,演进成具有哲理、神谱、仪式、方法等完整体系的宗教,走向了正规官方道教殿堂。现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天下名山僧占多十分风景属僧家原因分析:A:宗教文化本身的需要宗教都同时具有哲学和神学两方面的内涵,与仙山神水有不解之缘。道法自然,使得精神净化的唯一途径。昆仑神山蓬莱仙岛一池三岛法场修炼道教名山B:儒道佛的碰撞和融合。佛教的唯心主义体系较为完善。传入中国后,受释迦牟尼舍园为精舍的影响,以园为寺,舍宅为寺的习俗也传入。寺庙园林在兴建之初,就与山水园或宅园结缘。中国最早的汉传佛教寺院---白马寺苏州报恩寺,虎丘儒道佛:道家修炼佛教普度儒家教化第四节隋唐----全盛期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确切的说是隋到盛唐,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4)唐宋写意山水园;(5)北宋山水宫苑。一、总体特点隋到盛唐:总体特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获得自然之道;中得心源:佛经《菩提心论》用语,指不为妄心所扰的虚静心态。只有对大自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才能领悟自然的本性和真谛,才能有创造性的源泉;但必须将领悟到自然造化,通过内心的融合贯通,提炼升华,用创造性的想象,构思出有意境的形象,使其具有审美价值。中心得源是关键,强调将外在于心的“道”,内化为众生的“心”二、类型隋唐皇家山水宫苑---气势
本文标题:中国园林艺术鉴赏(打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4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