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既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实际在我们学校里,平均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这就促使我在教学中提出了课堂分层教学的研究,以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为突破口,以“整体性、主体性、发展性”三大原则为指南,并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提出了一个以体现人文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凸显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堂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课堂分层教学。课堂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需要。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坚持分类指导,主张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额外的帮助,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将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分层分类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做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促进各类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使"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现实。突出了三大改变(1)变课堂教学"一刀切"为分层试教、分类指导。(2)变教师讲解为学生独立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3)变练习统一要求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教"适应于各层次学生的"学",学生能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趋于一致,营造民主、和谐、乐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实行,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确实行不通。课题研究的意义因学生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主观努力的差异,势必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教学中的“一刀切”的模式必然会造成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消极局面,不利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基于上述情况,因依据“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用各种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就是将具有相似数学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内容分层”──“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分层”,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业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学生分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4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第一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第二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第三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第四层:基础知识差,行为习惯差,家长根本不管,考试从不及格。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学习综合能级。每个月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2.目标分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各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的学习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内容分层。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要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第一层学生独立学习,对第二三层学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第四层学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提问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三四层水平的学生,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对内容简单思考性不强的问题,应首先让第四层学生回答,即使一时回答不出,也可让第一层生帮助回答后,再让第四层生重述,直至正确为止,这样让第四层生也能体验到成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对一些思维力度大的较难问题,教师要设置台阶,分层提问,减少坡度来提问;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第一层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4.方法分层。教学方法指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对第四层生来说,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取知识,再适当加以指导。指导时,再采取走用领着,扶着走的方法。对第一层生,则学重于教,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指导时可以引着走。5.作业分层。为了在教学里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学生作业要分层。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实际水平,科学的作业量=承受力×(1+10%)。在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最大的作业量不应该超出学生承受力的百分之十,难度应该设定在不抄袭的前提下能够回答。才有可能培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应该减少第四层生的作业量,减少到能够回答。第一二层学生的作业量反而应该适当增加,增加到能够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愉快感。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他们,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6.辅导分层。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第四层生的全面素质,就是为了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制定辅导计划,个别辅导一般采用三定,即:定时、定人、定内容。定时每天集中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定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第三层生答疑和点拨,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四层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当学生作正确后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其有成功喜悦,给其自信。定内容,主要督促检查、订正最近的练习卷、作业以及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对于第三四层生的作业一般采取“面批”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第二层生可以采取“互批,面批”的方式。对于第一层学生,因为他们自主性比较强,有的作业可采取“免批、抽查批或者集体批”的方式来处理的。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他们,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7.测练分层。让学生学的扎实稳固,练习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新知,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平衡,对各层次学生的课堂练习应分别安排。第四层生一般能做第一层次反馈练习的基本题就可以了,如果他们能再做第二层次的对比性练习或易混练习,应加以鼓励表扬,第三层生一般要求他们做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反馈练习,第一二层生除完成两个层次的反馈练习,还要完成课本中带星号的题目或教师补充的综合性较强的灵活题,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分层次,并有针对性。鉴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不搞"一刀切"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第四层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第一二层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作业,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提高。8.评价分层。课堂的分层分类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第四层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第一层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第一层生精益求精,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分类评价尤为重要,如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第一层生来讲,应给予适当点拔,做到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第四层生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给予引导,力争解答较为完善,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六、研究的过程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题实验,我将实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2月~3月)1.确立研究对象为七里河区***学校五年级二班学生。2.初步建立自己的课题框架,申报个人课题,请求立项。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13年4月)1.对全班49名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调查,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4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设计研究方案。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分层教学的文献资料,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4年5月)1.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在教学中检验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并及时作出记录,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及时进行成果总结,撰写研究论文或案例。3.上一节校级或县区级课题研究课,请专家点评。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6月)自查研究情况,整理有关教案、论文,健全资料,总结成课题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报总结。七、研究的主要成果1.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地告诫青年教师:“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在分层教学中慎对第四层生的不同学习态度,选择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为了使这些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依据学生的现实基础,引导学生思考。由于第四层生数学基础薄弱且学习速度较慢,一般的方法无法使学生较快地弥补缺失的知识,因此,教师和学生一起寻找了适合第四层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谐,很快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也有了很高的学习兴趣。2.实施课堂
本文标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4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