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一轮复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雅丹地貌①②④①②①③⑥⑤⑦⑧丹霞地貌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海枯石烂是什么地质作用?考纲要求考情分析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考点回顾1.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2013年广东文综1题,2013年北京文综8~9题,2013年江苏地理7~8题,2013年天津文综6~7题,2012年北京文综10题,2012年四川文综1题,2011年北京文综8题。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13年上海地理5~6题,2012年浙江文综4题,2011年全国文综2题。考势预测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特殊地貌(如丹霞地貌)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图,分析其成因和分布。•1.结合实例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3.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4.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分析其成因及分布。•学习目标材料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下图为南斯拉夫的“猫咪山”。(1)“猫咪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关系是怎样的?(2)塑造“猫咪山”的内力作用其表现主要是什么?外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哪些?(1)“猫咪山”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们是同时进行的。(2)塑造“猫咪山”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化和侵蚀作用。风化是岩石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虽然有个“风”字,但它与风并无关系。侵蚀则是在“外动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这些“外动力”包括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相应地就有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和海浪侵蚀。如何区分风化与侵蚀?•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____,主要是_____________产生的热能。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类别示意图运动方向岩层变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平运动________于地球表面_____________变形_____________、绵长的断裂带垂直运动________于地球表面____________地势起伏变化、海陆变迁•2.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平行水平位移和弯曲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隆起和凹陷•(2)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_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___________。地震•3.对地表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_。地壳深处地表形态高低不平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例1【2011•山东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D1、下列各种地理事物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夏威夷群岛和澎湖列岛B.我国南海诸岛和澳大利亚大堡礁C.北美五大淡水湖和我国青海湖D.云南路南石林和新疆沙漠中的蘑菇石2、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剧烈的火山活动D.外力的强烈侵蚀3、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ABA(2013·广东卷)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它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海浪侵蚀D.风化作用常见地理景观图解读型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具体思维模式如下:读图并找出标志性景观→调运并挖掘景观图所隐含的主干知识→利用地理景观图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分析景观图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地理景观图判断、分析区域的环境特征→根据景观图分析其形成原因→进一步判断相应的社会活动类型。BB(2010·海南)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完成,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B(2012·上海地理)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震使海底抬升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CA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裸岩荒漠、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基岩海岸地区(例:大连小平岛等)主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辐射能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沙泥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沉积作用流水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4、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5、(2011深圳一模)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形成丹霞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火山喷发D.流水堆积6、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AAB•(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3)高山、高纬地区多冰川作用,多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多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水侵蚀地貌和沙滩等海水堆积地貌。•(5)石灰岩分布地区以流水溶蚀、沉积作用为主;裸露地表的岩石首先受到外力的风化作用。考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3、外力地貌的应用(1)风向的判定(2)河流流向判定移动沙丘的构造静止沙丘的构造冲积扇边缘往往形成绿洲。为什么?三角洲上往往形成大城市。为什么?冰川沉积物排列与河流沉积物有何差异?为什么?河流沉积:上游-下游:颗粒由大到小。冰川沉积:边融化边沉积:杂乱无章。1、在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右图),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险。形成“女王头”独特外貌的作用是()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A(2013·福建卷)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1)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DC点评:河流堆积地貌并不只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如冲积扇或洪积扇,可以形成于河流上游。(2013·北京西城一模)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A.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B.风化侵蚀—风力搬运—流水沉积C.流水沉积—风力搬运—风力沉积D.海陆变迁—流水搬运—风力沉积C(2014安徽卷)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C(新课标全国卷)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6~8题。6.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8.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BCD考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1、掌握判读方法①岩浆岩: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②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其作用是重熔再生。③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2.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例3【2012•山东卷】图11-5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D【2011•全国卷】读图,完成下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C【点睛】地壳物质循环自岩浆始至岩浆终,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
本文标题:一轮复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5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