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
1.【试题精解】A项中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项中的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D项中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项中错在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参考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2.【试题精解】答题区间在原文第一段,从第一段中分层可以知道,除首句外,共有三句话,每句话一个要点,归纳即可得到答案。【参考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宁静,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3.【试题精解】原文对黄宾虹作画时把金石拓本放在案头的原因交代得很清楚。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点画的……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以及“由……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从而……”即可总结出答案。【参考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4.【试题精解】这道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原文最后一段有一句概括性句子“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下文就在叙述黄宾虹和张大千各自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艺道旨趣,根据题干的要求分层归纳即可,可以赞同黄宾虹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赞同张大千的人生态度,还可以选择中庸的立场。【参考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声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在高考中,传记文本似乎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具体对江苏省来说,由于必修教材里很少有传记篇目,而选修又设有《传记选读》,因此,以传记为实用类文本出现在高考中,似乎早就有充分的铺垫了,出题的概率相对新闻而言也自然不相上下。在江苏《考试说明》中也明确列出了传记一项,所以,我们要重视传记文本阅读。传记类设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含意理解题;重点分析、概括、归纳题;观点态度题。传记人物与作者一般有共性,或崇拜,或有共同经历,或有浓厚兴趣。因此,在答题时要尽量联系传记人物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征,同时还要考虑作者的生活习惯和好恶。一、传记的阅读要求和方法(一)传记的阅读要求。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能分析归纳作者所持的观点。(二)传记的阅读方法。从命题上来说,传记阅读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要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些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要做到这些,必须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1.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2.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3.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4.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另外,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对这一类型的文章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具体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上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第二,分析传记,把握其基本的思路和结构。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的传记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评传通常是有评有叙,叙议结合等。传记采用的结构方法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二、传记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正确解读文本,辨清传主、传者的立场。一部传记既包括传主的个性立场,又含有传者的态度立场,两者有时可能是同一的,有时可能是相异的,这两种立场共同构成了一部传记的全部。而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与产生的社会影响,是由这两个方面共同形成的。不过,当传者的情感态度与传主的情感态度不能一致的时候,我们对传记存在的价值与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就应该分别进行,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囫囵吞枣,将两者混同起来一概而论。即使在传者与传主的情感态度相当一致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或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二)联系社会现实,上下纵横立体考察。在对传记本身的情感态度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就必须把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考察,不仅要看到传记在过去和现在的价值,还应该看到传记在将来可能有的价值。在看到传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能够看到它可能存在着的负面效应。一般说来,对传主,我们要把他放在他成长的具体环境去加以审视,而对传者,我们则需要把他放在他作传的历史时代中去衡量,去看他对传主材料的取舍、加工、评价、判断。一般,我们可以从“存史”“资政”“教化”这三个方面对一部传记的价值或影响进行评价。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从过去、现在、将来,存史、资政、教化,积极与消极等各个方面对一部传记进行考察,应该说就已经达到了“立体”考察评价的要求了。(三)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在获得以上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的观点必须明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到的历史史实(包括现实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观点的证明。最后做一个小小的综合性的结语,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还要努力做到言之成理。要注意的是,一部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有主有次,我们的分析评价一定要从主舍次。当我们发现一部传记的影响或价值几个方面都很重要时,也要学会详其一而略其余,企图在一个评价短文里解决好所有问题,这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能的。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6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