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英雄的舞蹈17.12.13
英雄的舞蹈路翎•路翎(1923-1994),男,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两岁时迁至南京。原名徐嗣兴。汉族。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求爱》,话剧剧本《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等。•一个疯狂的文学天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崛起的作家中,路翎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批评家曾唐湜这样称赞路翎:“路翎无疑的是目前最有才能的,想象力最丰富而又全心充满着火焰似的热情的小说家之一。虽然他的热情像是到处喷射着的,还不够凝练。但也正因为有这一点生涩与未成熟,他的前途也就更不可限量。”•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从踏足文坛起,路翎就开始断断续续创作《财主底儿女们》。写完后交给了胡风。但是稿子在战争中丢失。路翎并不气馁,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重写。1945年7月,当重新写成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即将出版时,胡风极其庄严地宣布:“时间将会证明,《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路翎和他笔下的人物一道,“举起整个生命在呼唤”,从而创造了一批异常复杂的在痛苦中打滚和行进的生灵,创造了一种巨浪狂潮、大起大落、瞬息之间发生激烈的情绪转折和神经颤动的心理描写艺术,创造了一首激越而浑浊、痛苦而悲怆的心灵交响。•我们读路翎的小说,会发现他笔下的主要人物似乎都有点神经质,其性格和心理是不稳定的,甚至都有点疯狂与变态。•有人曾经指责路翎所塑造的形象“竟是歇斯底里,精神病患者”。导致这种精神变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外力的打击,如被抓壮丁的王兴发;有的是因为内在的欲求,如县政府的录事王静能;有的是因为恋爱的苦痛,如追求线铺姑娘王淑珍而不得的程登富;还有的是因为恶毒的复仇,如王炳全和郭子龙……•于是在求生本能的压迫下,这些人便开始了向生存境遇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个体生命向自身之外的整个世界的挑战,双方力量悬殊。一种巨大得超乎个体生命想象之外的力量沉重地压来,不可避免地要造成人性深层不堪重负的裂变。它们往往以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所要对抗的是那无边无际的绝望与虚空,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不能达到的。•路翎曾这样解释自己这样写的原因,他表示自己“寻求而且宝贵”着“在重压下带着所谓歇斯底里的痉挛、心脏抽搐的思想与精神的反抗、渴望未来的萌芽”。他不再满足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博大悲悯,而“竭力扰动,想在作品里革生活的命”。•路翎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对于人的灵魂的探寻中去,使得长久以来埋藏在人们灵魂深处的情感与理性冲突的火花得以闪现出来,丰富了现代文学对于人(尤其是下层劳动者)的心灵世界的描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现实主义强度”。•路翎笔下的人物都带有一种强烈的浮雕感,线条粗犷、动作僵硬,缺乏现实人物的纤巧、灵敏与情味。每个人在生存的苦难中都表现出“拉奥孔”式的痛苦、绝望与疯狂。•路翎的作品大都是悲剧性的,但是作品中又透出一种乐观的力量,即使在最阴暗的情境中,也腾跃着一种征服的激情与豪迈。他的主人公大多是现实人生中的失败者,但面对现实人生的绝望,他们又无一不是为“理想”而战的斗士,他们“也许是负担了在别人看来是失败的结果,可是战斗即胜利”.这种“西西弗”式的反抗精神在他们身上以各种形态体现出来,表达了路翎反抗绝望的姿态。•李健吾这样形容路翎的风格:•路翎先生让我感到他有一股冲劲儿,长江大河,漩着白浪,可也带着泥沙……他有一股拙劲儿,但是,拙不妨害冲,有时候这两股力量合成一个,形成一个高大气势,在我们的心头盘桓。•路翎的作品在四十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有青年给路翎写信,信中这样说:“路翎先生,你底火辣辣的热情,你底充沛的生命力,你底精神世界的追求力,拥抱力,惊人地震撼了求进步的青年人的心。”文本探究•1.勾画表明小说社会环境的语句,试分析小说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社会环境。•提醒:文中一再强调“一种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氛”及“毛毛雨”和“何日君再来”,结合文本分析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1弥漫着“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氛”的小镇;2“有穷人,当然也有富户;有据说是打过仗的将军,自然也有据说是和显贵的权威亲狎过的官员;有漂漂亮亮的小姐,自然也有读过什么艺术专科学校的少爷”;3街边上要实行“新生活”“毛毛雨”“何日君再来”展现的社会环境•“一种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氛”代表了•旧文化和人们不切实际的虚妄的向往。•‘毛毛雨’和‘何日君再来’•音乐固然是靡靡之音,但与虚妄的古旧的英雄气氛相对照,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世俗吸引力的文化潮流出现的。•上世纪40年代;•一个弥漫着古旧颓废气息的小镇•一个新旧文化、新旧思想的交会的时代,即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和社会。•人物形象•“英雄的舞蹈”英雄是谁?到底是不是英雄?•外貌:•“衰老、病弱,仅剩下一副干瘪而可怕的躯体了”,“可怖的、奇特的骨架”,“魔鬼的头颅”•居住的环境:•“凌乱的、污黑的板床”•日常行为:•靠吸食鸦片振奋精神“街边上,因为要实行‘新生活’,种了一棵可怜的小树,他要热烈地批评一下”。•细节:•他听见斜对面的甜甜的胡琴的声音,和男人装做女人的尖厉的、淫荡的歌声时,他也要“歪着头轻蔑倾听”;使他发抖;使他痛苦;当他听到“幺妹生得乖”时,“他呆住了,同时他觉得手脚发冷•客观评价:•“这假做的精灵的衰弱的人的心”张小赖人物形象和意义•是有人格缺陷的底层说书艺人•他衰老、病弱,仅剩下一副干瘪而可怕的躯体,靠吸食鸦片刺激精神•他妄图以自己的力量维持着旧文化和旧的文明秩序,并近乎发狂地对抗新的的文化潮流,最终败阵而死。•意义:•这个形象显示了旧文化的脆弱,旧秩序的没落和没落的不可避免性。深入探究•古旧的、保守的、落后的、颓败的、令人窒息的文明秩序;•没有,无论是在精神思想和身体上都没有能力;•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为了更加突出旧有秩序的没落,或者说更能反映这种没落、颓败最后被打破的不可避免性,增强表现力度。•张小赖实际上并不是个英雄,无论是他的行动还是最后的死亡都不是英雄的壮举,也没有悲壮性;他的表现更多的像是舞台上的一个小丑,表现的越多,其可怜可悲也就越突出•写张小赖的衰老病弱和辉煌,可以形成鲜明对比,并为后文张小赖的“狂舞”作铺垫。•突出精神和肉体的反差更能突出人物身上腐朽没落的气息,更加强调他的“舞蹈”的无力性。他不可能阻挡世俗文化的入侵。•小说揭示的是新旧文化、新旧文明秩序的冲突。•作者在小说中表达了对旧有的腐朽没落的秩序的批判和讽刺。小说以“但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作为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小说只是写张小赖一个人的事情吗?试阐述理由。文中最后“但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其实这句所谓的“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一句话,让人深思。1984年,路翎称自己四十年前的《英雄的舞蹈》描写了一个“复古顽劣的说书人”。这一“复古”二字就已经将张小赖定性为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的固守者。小说不只是写张小赖一个人的事情,具有广泛的意义。张小赖所在的村镇其实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他叫喊着讲古代英雄的故事没人听,其他古旧的宣传也没有市场,具有世俗吸引力的新的文化潮流尽管含有糟粕,仍不可抵御。主题:以上世纪40年代旧中国乡村为背景,叙述了说书艺人张小赖固守着旧文化,在与新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世俗的文化新潮的斗争中,不甘心失败,在茶馆里近乎发狂地虚妄向往的表演中死去。表现了旧中国农村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预示着旧文化、旧秩序的必然消亡。
本文标题:英雄的舞蹈17.12.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7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