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刘开明2013-01-1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一、背景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认识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一、背景(一)信息化社会之必需信息化社会,就是信息成为比物资或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促使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社会。1、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其一,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其二,信息产业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产业。2、劳动的智力化•在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的技术基础,挖掘和开拓知识与技术资源更多地依赖于人脑的思维、智力的开发以及发明创造。生产劳动的智力化将向更高程度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延长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扩大教育规模,开发成人再教育和远程教育,以适应现代生产之需要。3、以人力资源为依托•现代社会的推动力主要是知识、技术、软件网络信息等,而这一切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的。因此,必须构建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模式。4、信息社会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1)信息化对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教育的个性化、终身化、国际化和大众化;未来教育将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平民教育发展;教育本身将更多地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主体转变;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将逐步形成。•其一是终身教育观念将彻底革新传统的终结性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将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其二是信息化对传统人才培养规格的挑战。•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协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和学会生存(learningtobe)(2)信息化对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A、集体教学将变为教学的个别化和多样化,传统的“因材施教”将走向个别化教学的新阶段。B、封闭的学校教育将走向开放的学习化社会C、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将更有利于学生的适应性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内容的外在形式来看,信息社会中,集声、像、画等为一体的教材将进一步代替和丰富传统的文字描述。多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为同一教材的多种表达提供了条件。(3)信息化对教师职能的影响A、对学生学习的监控、评估和指导作用。B、教师将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C、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将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必需A、课程改革的目标B、课程结构C、课程标准D、教学过程E、课程评价F、对实施新课程相关概念的认识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是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不仅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促进课程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更是信息技术与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新课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能力、认知风格、生活经验存在个别差异,发展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采用综合化、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工具和切合需要的交流合作工具。同时为学生、教师及信息技术之间产生多种多样的良性互动,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C.教学过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F、对实施新课程相关概念的认识1、“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2、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小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4、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5、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精神、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6、“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如何理解?•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7、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8、教的职责在于帮助,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9、学生评价改革重点是什么?•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10、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1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它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12、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性学习•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1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或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趣味性和直观性更强。14、课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教学情景•教学环境15、在教学中,除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可利用哪些课程资源?•直观教具(含图片)和实物、录音、录象资料、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多媒体光盘资料16、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17、“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课程的综合•突出学习方式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18、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观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19、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哪些?•组织多样性活动•利用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认识•概述•含义•特征•种类•目标•原则概述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含义•“大整合论”•“小整合论”特征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种类(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3)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4)教育的信息化一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动的整合目标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原则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4.“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1、条件制约2、教师能力限制3、没有时间准备4、效率低下5、抓不住关键的结合点和支撑点6、把握不住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色7、片面使用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一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运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的能力;•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讲练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框图:•模式特点•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网络角色•课例分析(二)自主发现—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框图:•模式特点基本教学过程•教师角色1.自主学习•学生角色2.解决问题•网络角色3.总结提高阶段(三)互教互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框图:•模式特点•基本的教学过程•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网络角色•课例分析作业:谈谈你所在的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的现状和对策措施。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7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