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单元内容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②勃列日涅夫改革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________________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实行__________。(2)工业:将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________。(3)商业:取消_________。(4)分配:实行普遍___________和实物分配制。国内外敌对势力余粮收集制国有化自由贸易义务劳动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如何正确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积极:该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___________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2)局限:损害了_________,不利于生产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_________。苏维埃政权农民利益客观规律【误区警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_____________政策的继续执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以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3)商业:恢复_________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__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政治形势的稳定战时共产主义粮食税货币流通生产积极性实物分配制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2)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3)新经济政策被取消。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哪些(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_______,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________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________运动,建立集体农庄。重工业公有制集体化3.积极影响(1)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_________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_______模式,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2)两个_________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到1937年,工业产量居欧洲________。(3)苏联工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为_____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工业化五年计划第一位反法西斯战争4.严重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_______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____________。(3)长期的__________,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4)高度集中的_______________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轻工业生产积极性计划指令计划经济体制【史论要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四、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显露;____________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动荡农业集体化措施农业: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扩大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__________工业:废弃__________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扩大________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注重发展_______减少______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________结构,实行租赁制,开始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种植玉米部门管理国营企业重工业指令性所有制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____,但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此模式。_________与美国相匹敌,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增长,1975年后,经济进入停滞时期。经济改革未取得预期成果,开始把改革重点转向__________,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_________。斯大林模式军事实力政治领域苏联解体苏联改革的基本线索苏联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小修小补改变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知识导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材料一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直接原因: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重新思考。【拓展延伸】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材料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由于原料缺乏,铁路运输瘫痪,40%的工厂停工。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一块面包,有时连这一点食物也得不到。解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经济严重困难。2.结合所学理解“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提示:新经济政策是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实质上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有何不同?提示:项目目的内容实质经济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分配制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粮食税、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进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斯大林模式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材料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布热津斯基《大失败》1.结合材料一,结合材料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是如何形成的?提示:经过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提示:(1)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高投资。(2)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实行终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示:(1)经验:①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斯大林模式的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2)教训: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⑤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4.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提示:(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平衡发展,使经济稳步健康地发展。(3)要注意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师生互动】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提示:(1)积极:是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是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产物,有着历史的合理性。(2)局限:经济体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生产效率日益低下,劳动者积极性不断下降;干部和机关特殊化、官僚化严重,脱离群众;思想文化方面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盛行。总体上说,斯大林模式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致的,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还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和背离。斯大林模式三年5考高考指数:★★★【例1(2011·江苏单科·T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试做:________【命题思路】本题命题点是斯大林模式。围绕“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这一课程标准来命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认识。【思维路径】审题题干反映了苏联农产品价格低,工业品价格高的现象排查分析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苏联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产品供给不足排除C项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苏联的农业发展是为工业化服务的,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低,损害农民的利益正确【高频预测】(1)近三年江苏高考题目,考查比较多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影响。(2)斯大林模式考查的角度有: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的过程以及辩证的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3)复习备考时要深刻理解斯大林模式这一概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三年3考高考指数:★★【例】(2011·海南单科·T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试做:___________【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认识。围绕课程标准“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来命题。【思维路径】审题题干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排查分析A项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二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18~1921年,它否定商品生产和交换排除D项抓住题干中“利用资本主义”这一重要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应是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正确【高频预测】(1)近年来各地高考题目,考查比较多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近三年江苏高考对该考点考查较少,但复习备选时应充分注意。战时
本文标题: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5.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7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