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历史通史时间轴中国古代史升级版
历史通史时间轴——中国古代史部分升级版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2.秦朝3.两汉4.三国两晋南北朝5.隋唐6.五代十国(略)7.辽宋西夏金元8.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间轴梳理这张图建议放大看•原始社会•史前时期距今约万年——约公元前年•距今七八千年,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时代。•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消费。1702070先秦时期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政治:国家产生和完善。①最高统治权力传承秩序确立和完善;(禅让制,分封制&宗法制)②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经济:生产方式日趋成熟,土地制度转变,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学,科学领域也有所建树,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先秦时期•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名称时间内容人物禅让制部落联盟时期我国古代氏族公社部落联盟最高首领更替与继承的一种制度,联盟首领在民间选择继承人,长期考察之后,将首领职位禅让。尧→舜→禹王位世袭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位继承以血缘为依据,有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形式历史概念阐述•国家机器: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其含义是,统治阶级必须建立一整套法律、制度、执行机构,并依赖于这些法律、制度和执行机构才能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专政机关都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禹传子→家天下•夏朝已经建立起国家机器基本上奠定了后世国家的基本框架。•《禹刑》商•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政治上:在夏的基础上,国家机器有所加强与完备。内服外服制度。皇位实行兄终弟及制、父死子继(因此商代王位继承较为混乱,内部争夺激烈)•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上:农业生产有较高水平,生产工具耒耜;使用贝壳做货币;商朝人善于经商被称之为“商人”,工商食官;手工业以青铜器铸造为代表还有陶器、骨器、玉器制造等,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但是价格昂贵;•文化科技:出现甲骨文。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鼎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含义: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对象:姬姓贵族、先代贵族后裔和功臣。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经济上:井田制(奴隶制贵族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文化上:周礼、敬天保民思想、学在官府: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东周(春秋与战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五霸•奴隶制逐步瓦解•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七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政治上:•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变法。•楚庄王问鼎(表明周天子王权弱,诸侯挑战分封制)•◆经济上: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思想文化上:•老子创立道家学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有保守部分,也主张改良。教育主张有教无类。•约公元前6世纪左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后编定成书。•◆政治:1、魏国李悝变法(最早强大)2、楚国吴起变法3、秦国商鞅变法(影响最大)•◆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传统农业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通过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战国后期已经能制造钢剑,•3、商业:商品交换发展,私商出现,范蠡——商业始祖•◆思想文化:1、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条件:春秋战国,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上、经济是、阶级关系上、思想文化),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活跃。学派:主要有儒、墨、道、法家等。代表人物: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孟子是儒家的亚圣,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将儒家思想结合法家和道家的合理成分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屈原创作《离骚》。创造了“骚”体•3、战国时期司南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算筹计数法完全具有十进位值制的功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秦汉:时间轴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巩固。封建社会的政治理念最终确立。(皇帝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思想文化: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秦统一六国。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秦朝主要状况:•1、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及其职责);全面推行地方郡县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建通往各地的驰道。•3、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崇尚法家思想,焚书坑儒•4、军事:巩固边疆(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开拓疆域(攻打越族开灵渠)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政治上:•1、汉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并行制•2、汉景帝时开始削弱王国势力•3、汉武帝把西汉王朝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措施:从政治(在中央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在地方设刺史监察诸候和地方高官,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从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发行五铢钱,推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政策、盐铁官营)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经济上:汉代发明播种工具耧车,一犁两牛三人的耦犁,推行代田法,后出现区田法。手工业:纺织、漆器;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史记》;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乐府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造纸术•◆民族:汉匈关系:和亲→攻打(卫青霍去病)→和亲(昭君出塞)•外交:张骞通西域东汉:公元25年——220年•◆政治上:扩大尚书台权力;刺史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东汉末年,地方行政郡州县三级制形成•◆经济: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生产出青瓷;曹操推行屯田制•◆文化科技:浑天仪至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已经出现;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制作地动仪;华佗发明麻沸散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屯田制书法、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楷书、行书《齐民要术》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一)政治上:北方:北魏孝文帝变法南方: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二)经济上:•1、农业:1)北魏孝文帝变法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与租调制•2)《齐民要术》、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齐民要术》,为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2、手工业:发明了灌钢法•3、商业:社会动荡,以物易物成为主要交换手段•(三)思想•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四)科技文艺:•1)数学:魏晋的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使中国圆周率计算领先世界一千年•2)绘画: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3)书法: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是草书大家;天下第一行书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隋唐时期科举制、府兵制曲辕犁、筒车、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秘色瓷、开元通宝、草市、柜坊、飞钱古文运动、唐诗、绘画、书法、雕版印刷、火药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农业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繁荣。•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容并蓄。隋朝公元581—618年•政治:隋朝以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隋炀帝首创科举制•开凿大运河•中国的山水画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游春图〉唐朝618年——907年政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地方:道州县;唐朝中后期,地方出现藩镇割据•2、选官制度:进一步完善隋朝开始出现的科举制度经济:1、农业:(1)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2)隋唐时,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租庸调制出现(3)唐朝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2、商业:1)柜坊——银行雏形;飞钱——汇票。2)商业发达的城市——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3)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4)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3、制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从唐代开始输出国外科技文艺:1、唐太宗在孔子庙建立国学编《五经正义》,思想上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2、唐诗繁荣;李白“诗仙”,浪漫主义风格;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3、绘画:唐代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吴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4、书法:楷书盛行于隋唐。唐朝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书法特色被称为“颜筋柳骨”•5、孙思邈著有《千金方》等。•6、公元868年雕版印刷品《金刚经》问世。•7、唐朝末期火药应用于军事。••五代十国907——979年(略)•辽、宋夏、金916年——1276年•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坊市制度被打破,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宋词、儒学发展:二程、周敦颐海外贸易发展元曲:马致远、关汉卿宋元时期•宋元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过隋唐水平,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文化:文学技术文化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科技著作,建筑技术和天文历法成就突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应市民生活的风俗画。辽、宋夏、金916年——1276年◆政治上:1.基本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分割相权(二府三司制: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为计相分割宰相财权,枢密使分割军权);分化地方事权(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相互牵制,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收军权(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枝);收财权(转运使);积贫积弱2、公元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开始推行“庆历新政”。3、公元1044年“庆
本文标题:历史通史时间轴中国古代史升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8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