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课件
结束返回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之古诗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题五遍,答案看见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阅读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纲要求考查内容和形式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①考试篇目:大纲推荐的24篇课文。②考点范围:考纲第10—14条,见左边栏目中。③常考考点:多义词、句子翻译、内容思情理解、语言技法赏析。④题量题型:两道选择题,两道主观题,共12分。2014年可能调整为1道选择题,两道主观题,共10分。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理解)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5初步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运用)一、考纲解读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二、考题探析(一)真题呈现1.(2011·广东省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9题。(12分)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D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B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2.(2012·广东省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9题。(12分)岳阳楼记(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口口口口”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每空4字)(4分)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DC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因己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3.(2013·广东省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9题。(12分)满井游记(袁宏道)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B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C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二)综合探析近3年(2011—2013)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呈现以下特点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三、知识储备(一)重点积累四类常用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有的读音也不同),表达不同的意义。一个词原本只有一个意义,称为“本义”,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又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义项,包括比喻义、引申义、假借义等。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的边缘,所以引申为“旁”的意思;“畔”通“叛”,所以又假借为“背叛、叛乱”,如“亲戚畔之”中的“畔”,就用了假借的意义。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2.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如“乃记之而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又如古义中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词义缩小。如“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如“臭”,古代指好、坏气味,现在表示坏气味。(3)词义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3.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或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借用的字就是通假字。作为古汉语的特殊语言现象,通假字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去考虑。通假字有三种情况:①同音通假。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通“才”,才能。②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困于心,衡于虑”中的“衡”(héng)通“横”,阻挡,阻隔。③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作另一类词使用,意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词类活用。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名词活用为动词。当名词表达与本来意义相关的某种动作行为时,它就临时具备了动词的特点,即活用为动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的“福”(赐福)。(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或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远”(疏远,远避)。(3)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直接修饰动词时,就活用为状语。如“斗折蛇行”中的“蛇”(像蛇那样)。(4)动词活用为名词。当动词在句中替代了跟它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时,就具有表示人或事的意义了,此时动词活用为名词了。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奔驰的快马)。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当形容词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具有指代事物意义的时候,它就被活用为名词了。如“吾与汝毕力平险”中的“险”(险峻的大山)。(6)使动用法。当作谓语的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这个词就是使动用法。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等。如“凄神寒骨”中的“凄”(使……凄凉)。(7)意动用法。形容词或名词作谓语时,它对宾语含有“认为怎么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思,就当作意动现象。可以翻译成“以……为”“认为……是……”“把……当作……”。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认为……奇怪)。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二)掌握文言句子翻译方法1、原则:遵循“信”“达”“雅”。“信”就是指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意思;“达”就是指译文要通畅顺达,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语言要尽量优美,符合原文风格。结束返回第一章文言文本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2、方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意义),都必须落实到位,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对号入座,并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
本文标题: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8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