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二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大气运动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流运动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大气环流主要天气系统地理环境整体性地壳物质循环地壳运动与板块学说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洋流及分布规律陆地水的相互转化水循环大气运动运动方式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角速度均为15°/小时平均角速度约为1°/天在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慢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上最大,极点为0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关系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黄赤交角)为23°26′2-1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09年重庆文综第1~2题)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BC需要注意的问题:太阳日的理解和飞行中感觉一天长短问题: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4小时,为一天。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例题: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答案:D点拨: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例题1: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移动。(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___________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全称)。答案:(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汛(洪水);炎热干燥(2)0;南(3)少12;逆时针;阿留申低压例题2: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这一天是A.7月1日B.1月1日C.10月1日D.4月1日答案:C点拨: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与极昼极夜幅度相同,移动23°26′用三个月,即90天,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南移动过程中,从北极点向南出现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23°26′,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用时间约90天*1/10=9天,日期为9月23日+9天,为10月2日,故C对。例题3: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2)题。(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B.bC.cD.d答案:C点拨:a位于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直射点逆自转方向运动,从a到b,b为春分,d为夏至日6月22日,直射点从d到c运动,所以c为秋分日。(2)当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A.悉尼昼长夜短,且夜渐长B.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我国冬季风活动频繁D.我国北方河流进入汛期答案:D点拨: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为从冬至到春分,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正向赤道方向运动。此时期我国位于冬季,北方河流为枯水期。提示: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在运动的地球上看太阳,表现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大圆上自东向西运动,即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地球上昼夜半球划分、地球上生物生存条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时区划分、区时计算、日界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影响风向、河流、洋流的流向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大气对流层厚度的变化地球公转——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全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气温及水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变化、日照图四季更替——气候季节变化2-1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晨昏线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都是00。昼夜交替: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晨昏线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垂直。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不断变化,夏至和冬至时夹角最大为23°26′,春分和秋分时最小为0°。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与正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之和为90度,即互余。与晨昏线相切纬线的纬度=90度-直射点纬度。昼长夜长昼长夜长昼长夜长昼长夜长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为例昼长在增长昼长在增长昼长在缩短昼长在缩短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最长夜最短夜最长昼最短夜最长昼最短3.219.236.2212.2212.22规律: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长;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长;②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长。增长缩短例题:下图中的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的昼夜状况,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1)P地位于T地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答案:A点拨:30°N纬线圈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所以右图中的P点右侧为北极点。P点位于北半球高纬度,72.5°E经线上,综合起来,P地位于T地的东北方向。例题:下图中的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的昼夜状况,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2)若该日一架飞机在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A.东北、5小时B.西北、6小时C.东南、5.5小时D.西北、5.5小时答案:B点拨:飞机从F(赤道,72.5°E)出发时,F地正好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点,此时T地地方时为0:30分,正值黑夜。根据左图中的白昼经度,计算出白昼时间为11小时,日出时间为6:30分。注意一天中晨昏线位置不变,只是地球上的地点不断运动,各条经线顺序经过晨昏线。飞机出发时位置和各地时间见下图。飞机一方面向西北方向飞行,另一方面,飞机和T地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飞行中,飞机始终在晨线以西,当飞机到达T地时,T地正好到达晨线位置,该时间段为从0:30分—6:30分,时间为6小时。飞机到达T地后,随着T地进入白昼,不能再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了。(2008·全国2文科综合)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6~8题。6.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oN、66oN、40oN、40oSB.66.5oS、66oS、40oS、40oNC.66.5oN、66oN、0o、40oSD.66.5oS、66oS、0o、40oN7.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长短的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8.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A.0<Pa/Pb<1B.Pa/Pb=0C.Pa/Pb=1D.Pa/Pb>1AD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为例1)太阳高度:①太阳高度:与地面的夹角。②晨线(日出)与昏线(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度。③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2)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03)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①由上述规律可知: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②回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分析北纬40°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怎样变化?夏至日,从夏至到冬至;冬至日,从冬至到夏至。③那么,北纬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呢?大最大逐渐变小最小逐渐变大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1)~(2)题。(1)该地位于()A.南半球温带地区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C.0°~23°26′N之间D.0°~23°26′S之间答案:D点拨: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最小,说明位于南半球,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D对。(2)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C.太阳直射赤道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答案:A点拨:P点为冬至日。2.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答案:D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本文标题:地球运动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8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