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工作拉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工作拉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〇〇九年五月近年来,我市实施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拉动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的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拉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十五”期间,共投资598亿元,完成了周水子国际机场扩建、大连火车站改造及扩建、30万吨原油码头、30万吨矿石码头、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旅顺—烟台火车轮渡工程,完成了海皮路、大庄路二期及后盐立交桥工程,开工建设土羊高速公路,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基础;对原天津街、西安路、青泥洼桥地区进行改造,形成新天津街、新西安路、青泥洼桥等特大商业区;完成了金石滩武术学校、现代博物馆、星海城堡航海博物馆、新玛特购物广场、百年商城等一大批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商业、金融、服务、信息、通讯、旅游、展览、文体等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大连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2005年以来,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20%,2008年达到了383.6亿元。期间,共投资1162亿元,实施了600项城建项目,每年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左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虽然我市在城市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全市经济增2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一是城建项目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每年安排城建项目都在100项以上,投资额250亿元以上,但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还比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显不足。特别是与国内宁波、杭州等其他一些城市相比,在城建项目、投资规模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二是民生项目水平仍需提高。民生问题,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在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等方面办成了一批实事,群众生活质量总体上有所提升,但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完全协调,改革开放的成果还没有充分共享、均衡共享。主要表现在:旧城区改造尚未到位,群众住房条件、生活环境有待改善;集贸市场建设、市容市貌有待加强,未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三是协调发展还不够平衡。北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发展步伐需要加快。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发展上力度较大,从软件到硬件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在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农村城镇发展上尚有欠缺,北部农村地区卫生设施、文化设施、环卫设施、教育设施仍然滞后,在功能和档次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何让这些相对贫困的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我们学习实践活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点问题。四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仍需改进。突出体现在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仍有欠账,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日益增3长的需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一些重点污染源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噪声扰民现象仍然突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要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工作。一、加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拉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同全国一样,全市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内需、出口等三驾马车同时出现下滑。为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拉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是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14%的目标。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我委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9个,项目总投资630.4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05.4亿元,同比增长30%,占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6.8%,对今年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今年安排的城建项目多、规模大,是近年来全市城市建设力度最大的一次,这既是响应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具体行动。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着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城建事业今年,我们安排的城建项目大多数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如城市地铁、旅顺南路快速轨道交通、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体育中心、市民健身中心等项目。这些都是交通和文化设施项目,它的实施将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文4化体育设施,方便市民出行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极大的方便。再如东联路、东北路南段拓宽交通工程项目,开工建设解放广场立交桥延伸工程、胜利路西段拓宽改造工程、太原街拓宽改造工程、凌水路拓宽改造工程、星辰街(中山路至五一路)道路打通工程、新建西北路绿波小区人行天桥、五惠路地下通道、中山路大同街地下通道,对于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现象,特别是市区实施的“五个一工程”,在其他区市县实施的“三个一工程”,这些项目对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市容市貌、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把这些项目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把这些项目建成“民心工程”、“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三、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近年来,我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建设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先后组织了各类示范工程52项,建成“四节一环保”及产业化全装修成品住宅等国家、省、市级示范工程近30个,3个住宅项目被评为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小区。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建成节能建筑3200余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5万吨、粉尘5.5万吨、灰渣9.3万吨。大有恬园等5个住宅新区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四节一环保”的康居示范工程。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达到100%,高效钢筋应用率达到90%,散装水泥应用率达到60%,粉煤灰应用率达到72%。二是实施城市供热体制改革。为了彻底解决拖欠采暖费和供热质量差问题,为供热行业努力营造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从2005年开始,我们大胆创新,实施和深化了城市供热体制改革。调整了供热价格,改革了采暖费交费方式、采暖费补贴方式、供热运行方式和供热管理体制,实施了市区两级管理,建立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筹集制度,实现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采暖费补贴社会化发放。通过供热体制改革后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供热质量大幅度提高,采暖费收缴率大幅度提高,供热企业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群众信访投诉大幅度下降。三是优化建筑业环境,建立了建筑业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工工资应急预备金制度和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促进了建筑业跨越式发展。2003年以来,全市建筑业以每年百亿元的增速跨越式发展。去年,建筑业完成6总产值704亿元,同比增长15.7%;建筑业增加值222亿,同比增长15.6%,占全市GDP的5.8%,已连续6年超过5%,缴纳地税32.4亿元,同比增长24%,约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2.7%,是财政贡献的第三大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突出。今后,我们要继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抓好建筑节能、供热行业管理和建筑发展等项工作。一是抓好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建设,每年安排100万平方米环境友好型住宅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抓好星海湾商务区二期等6个示范项目、115万平方米的海水源热泵工程,到2010年实现海水源热泵技术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二是积极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收费工作,抓好“幸福e家”、“颐和香榭”两个住宅小区供热分户计量收费试点工作,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热计量改造200万平方米。三是扶优做强建筑业,制定出台进一步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去解决制约建筑业发展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今年争取全行业产值达到750亿元,力争实现利税35亿元以上。四是全力推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我市已出台的9条房地产新政、7条优化土地出让政策、11项房屋土地登记便民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政策,抓好四季房交会和房地产“大蓬车”等促售活动。加大旧区改造、新居工程、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力度,确保省政府下达的房地产发展任务指标全面完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7四、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问题作为城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也注重新农村建设工作。出台了《大连市小城镇规划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平均每年安排财力资金1,200万元,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财力补贴项目,使我市乡镇在小城镇基础设施方面不断完善。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000万元,为80个乡镇108个单位工作实施了财政补贴,拉动投资近40亿元。全市80个乡镇(包括镇改街道)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107185吨,共拥有自来水厂72个,垃圾处理站18个,污水处理厂12个。中心镇管道排污能力达到了30%,三废处理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小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42%,燃气供应站77个,供热站137个,供热总面积445万平方米;有线电视普及率95%,住宅电话普及率达到40%;道路铺装面积7779843平方米,各镇之间主要交通干道达到三级以上标准,镇内主要街道实现硬道路覆盖;住宅建筑面积9172769平方米,住宅楼房率到达20%,人均住宅面积2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目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市小城镇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化率增长缓慢,低于大连市城市化率增长速度。二是缺少财政支持政策,镇级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集聚能力弱。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城8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我市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进一步完善小城镇镇区内公共厕所、停车场,道路路灯、交通信号、标线标志等公共设施,加速小城镇住宅改造建设,加强小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小城镇居住环境质量。到2010年,小城镇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0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85万平方米,中心镇住宅楼房率达到100%,一般乡镇住宅楼房率达到60%以上。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城镇自来水管网建设,改造老旧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能力,确保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到2010年,小城镇人均用水量达到230升/日,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三是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垃圾处理场(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镇区排水系统,建立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管理体系。大幅度提高垃圾和污水处理率,保护小城镇生态环境。到2010年,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18个,污水处理率达到90%;垃圾集中处理厂(站)达到25个,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中心镇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2%以上,一般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以上,中心镇中水回用率达到20%以上。四是进一步加快中心镇镇区道路升级改造,镇区内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硬覆盖。中心镇镇区主干道路等级基本规划建设为一级路,达到市区主干道路水平;一般镇镇区主干道路等级基本规划建设为二级路,达到市区次干道路水平。市建委作为城市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既要树立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促发展的理念,自觉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积极真诚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又要树立科学发展的9理念,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谭积斌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和
本文标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工作拉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0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