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下册1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2.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教学重点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亲子的基因怎样传递给子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长得像谁?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学生1:像爸爸。学生2:像妈妈。学生3:像爸爸,也像妈妈。教师:说的具体点,比如说眼睛,鼻子耳朵分别像谁?学生:七嘴八舌说出。教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性状都是由什么决定的?(基因)你的这些基因是从哪里来的?(父母)对呀,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这个受精卵是来自于父亲的一个精子和母亲的一个卵细胞结合成的。也就是说,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父母把自己的一部分基因传给了你,你的身上就表现出了父母的性状,对不对?那么,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基因究竟在哪里呢?会不会跟生殖细胞有关系?是怎样传递给我们的呢?同学们想不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基因的奥秘吧!板书: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二、新课讲授要想知道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亲子代之间有什么联系?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教师:展示受精过程的示意图。教师: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学生:生殖细胞。教师:性状遗传的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1.基因、DNA和染色体教师:原来,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同学们还记得小羊多莉吗?她有三个妈妈。(图片放映多利的三个妈妈)小羊多莉长的最像哪只母羊?(供核母羊)遗传信息在细胞核里。我们所说的遗传基因,是不是也应该在细胞核里?(是)科学家研究发现基因在细胞核里并非一盘散沙或散兵游勇,而是大多有规律地集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图片展示整理后绘制的人得染色体图片)这是经过整理后绘制的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女),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对?(23对)科学研究发现,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例如人的体细胞里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体细胞里含有12对染色体。(展示DNA蛋白质、细胞核之间的关系图)并且,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都是由一条长长的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链和蛋白质构成。那么,基因应该在蛋白质上还是在DNA上呢?(在DNA上。)DNA分子很长,像长长地,螺旋状的梯子。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比如有的片段决定你的什么血型,有的片段决定你的拇指的弯曲程度,有的片段决定你的眼睛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展示基因片段)讨论:请你根据染色体和DNA.基因的关系图,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简略概括三者之间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你能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图片展示四者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一根长绳来代表DNA分子,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蓝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这些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什么?(基因)怎样才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不断把长绳缩短变粗,就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的样子)教师(总结):这样,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下册3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只要弄懂了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情况是不是就知道了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情况?看起来就简单了许多。板书:基因和染色体学生:是的。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教师:那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种生物都有多少条染色体,出示几种生物染色体数的表格,让学生找出特点。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学生:不同的生物染色体数不一样。教师:(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46条23对。教师: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学生:也应该成对。教师: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出示图片)这是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数数多少对?再来看看这个男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他就多一条染色体性状就变了。染色体少一条行不行?这是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再来看看这个女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少一条染色体性状也发生改变了。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染色体变了,性状就变了,所以,染色体必须保持稳定。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又要产生生殖细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学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那么,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是如何经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的呢?让我们猜测一下吧!课件展示。父亲体细胞内有23,母亲也有23对,如果父亲精子中和母亲的卵细胞中都有23对的话,受精卵中就会有46对,也就是说,孩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46对,孩子是不是正常人?(不是)事实上,以人来说,虽然代代相传,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是23对染色体,基因的数目也不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默读教材,看看能否找到答案。谁找到答案了?起来告诉大家。原来,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现在,你们能解释清楚了吗?谁来尝试一下?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学生汇报做的结果,然后教师再补充归纳:父亲体细胞内有23,母亲也有23对,父亲精子中和母亲的卵细胞中都有23条,受精卵中就会有46条,23对。合情合理。从每一对中拿出一个就组成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受精后不仅恢复了原数,而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4且成对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发育成的新个体有什么表现?学生:既像父亲又像母亲。教师:我们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学生:基因随着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教师:接下来,我们做一次填图游戏:假设父方和母方的体细胞中都只有一对染色体,在每对染色体上用A或a表示成对的基因,完成教材第32页图7-13的填图,看谁填的正确。大家填得很好!父亲的一条染色体进入精子,母亲的一条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正好是一对染色体,并且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遗传基因也是一个来自于父亲的A,和来自与母亲的a。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进行。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减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复了原数,并且成对。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长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状了?(出示基因传递的课件),加以总结巩固。这一伟大成果是谁证实的?(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德国动物学家亨金)他们经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证实了这一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1:我觉得在研究时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他选择马蛔虫只有两对染色体,比较好观察,如果他一开始选择人的细胞可能就观察不出来了。学生2:我认为要下结论必须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才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个结论才具可靠性。教师:科学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希望同学们也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假如A是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是决定单眼皮的基因,爸爸两个A基因,是双眼皮,妈妈两个a基因是单眼皮,那么孩子应该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呢?等上完下节课你们就明白了!三、课堂小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基因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传递给下一代。四、课后练习教材第32页1、2、3、4。
本文标题: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1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