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二化学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课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湖南省长郡中学化学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前练习将2molSO2和1mol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测得平衡时[SO3]=1mol/L。画出整个过程的v-t图和c-t图vtctV正V逆2.01.00.5一、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v正=v逆)条件改变原化学平衡被破坏(v正≠v逆)一定时间后建立新条件下的新化学平衡(v正=v逆)′′(v正≠v逆)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推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示:(达平衡后增大某反应物的浓度)vtV正V逆V正V逆′′原因: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此时逆反应速率不变),使得v正>v逆,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速率大于原平衡速率)。【讨论】下列各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t1时刻达平衡后,于t2时刻改变某种物质的浓度,再于t3时刻达到新平衡。试判断t2时刻是如何改变物质的浓度的及平衡移动的方向?vtV正V逆V逆V正′′t1t2t3图一tV正V逆V逆V正′′t1t2t3图二v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讨论】现有反应已知1molCO和2mol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生成0.7molCO2。若其它条件不变,将2molH2O改为4molH2O,达到新平衡时,生成的CO2的量可能是()A.0.65molB.0.83molC.1.0molD.1.4molB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推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时平衡不移动。vtV正V逆V逆V正′′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压强(MPa)15103060100NH3(%)2.09.216.435.553.669.4原因:增大压强,体积缩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增大,故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逆反应参加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多,其速率增加得更多。图示:(反应达平衡后增大压强)讨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时应注意:1、对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因压强对其速率无影响,故此类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2、对于非纯气相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移动方向只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相对大小有关。如可逆反应,达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应向右移动。s3、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没有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如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2A(g)+B(g)3C(g)思考1、现有平衡体系,下列情况下,平衡如何移动?①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加入氩气;②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加入氩气。2、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发生反应后达如下衡:若向该平衡体系中加水稀释,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vt原因:升向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比放热反应的速率增加得更多。图示:(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V正V逆V正V逆′′一定条件下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四次改变条件(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对v正、v逆的影响如图所示。则改变的这四个条件依次为:tV正V逆①②③vV逆V正V逆V正④练习勒夏特列原理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增大反应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降低向正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增大向体积减小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减小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降低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1、可逆反应达平衡时,测得SO2、O2、SO3三者的浓度依次为a、b、c(mol/L),现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再加入amolSO2、bmolO2、cmolSO3,问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2、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无沉淀产生,若先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适量氨水,再通入CO2则有白色沉淀生成,请运用勒夏特列原理简要解释上述现象?思考再见课前练习将2molSO2和1mol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测得平衡时c(SO3)=1mol/L。画出整个过程的v-t图和c-t图vtV正V逆
本文标题:高二化学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2053 .html